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形成得益于前后几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连续不断的努力,这种努力是围绕着一条中心线索,即首先是提出了君民共主的议会制作为官方主导的公共空间,基本理念是民本;戊戌维新时期公共空间正式生成,核心理念是民权;孙中山则提出了"三民主义",大大丰富了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内涵,为公共空间的正式形成奠定了民族、民权、民生的理念前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公共空间真正具有了民主的内涵,从而完成了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浅论“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中的"公共空间"是多元存在的,其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学空间.媒体所营造的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是由作者、编辑出版者、读者共同参与构成的一个开放的"公共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争鸣,媒体改变了作者的创造状态.在新文学的传播中,这一空间改变了读者的审美趣味,消费习惯,这又反过来影响着报刊风格,及审美趋向.本文试图理清"公共空间"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契合之处,对文学公共空间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的异化: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公共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对于公共性的关注,是基于近现代的社会背景提出并加以讨论的。从批判功能上说,它被称之为“公共性”;从存在空间上而言,应为“公共领域”(即政治公共领域),它处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公共性”观念不仅具有解释性功能,而且具有批判性功能。由于私人领域的扩展或公共权力领域的膨胀,因而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公共性过多,公共领域忽视并削弱甚或侵占了私人的权利;公共性过少,公共领域当中秘密日益增多,批评的公共性失去了其原则力量。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渗透导致社会国家化、国家社会化同时发生,因而公共性处于危机之中。其中,哈贝马斯最为忧虑的便是社会的国家化,因为它将致使公共性原则及其批判功能不断消解致使公共领域异化,真正的公共领域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微观公共领域与宏观公共领域的分野为公共领域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理论对现实更具解释力。微观公共领域通过强调参与主体互通信息,强调公共责任和有效治理,强调政治教育和培养政府官员、市民的公民道德、政治技巧与政治责任,来解决微观层面的政治争论,以此推动宏观公共领域的发展。微观公共领域的存在使得即使在远离国家政治中心的基层社区中,广泛的社会大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成为可能;通过微观公共领域的存在和发挥作用可以制定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决策,并能为国家公权争取某种合法性,进而减少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不理解。强调微观公共领域的特征和功能对于指导我国的社区建设,乃至对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三虎 《探求》2007,(1):49-56
科学技术在对当代社会的广泛渗透和深刻影响过程中,不断塑造了公共领域的技术维度(如互联网络等)。但同时公共领域作为私人生活与政治生活实现交流的中介场所和硬设施,也日益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公共问题加以接纳,并在政治意义上不断改变着科学技术在公众心目中的力量形象。鉴于科技与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公共领域开始将原来被动接受科学知识的科学大众化变成了公众参与科技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哲学视域看,公共领域是一个与公共权力、市民社会、私人领域等诸多概念重合且具有多重意蕴的复合概念.它是一个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调和沟通二者的意见地带;是以公众为主体,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以自由和公开的表达为保障的社会交往空间;它通过公共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批评和监督,以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维护公共权力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根本目的.这种政治哲学的解读对于解决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对公共领域理解的歧义、混乱和矛盾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婷婷 《创新》2011,5(5):110-113
网络论坛因其自身的新特征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为公共领域的构建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从网络论坛的特征出发分析了网络论坛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并对网络论坛初现“公共领域”雏形做了分析,进一步指出由于经济、知识等原因造成的数字鸿沟、共识与民意方面的偏差、批判精神的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网络论坛构建理想公共领域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的公共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国有企业控制权的“公共领域”方面 ,即企业相关主体不能界定、需要追加付费才能从中索回的权利。造成这一权利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竞争规则的特殊结构 ,即强权与等级界定权利以及关系与财产参与界定 ,由此造成国有物质资本与各主体人力资本的信号显示困难。控制权的这一状态 ,不一般地属于外部性 ,不同于一般的“剩余控制权” ,也与“模糊产权”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关于公共艺术问题的讨论往往注重于作为对象性客体的公共艺术作品的讨论,而对于公共领域与艺术公共性、公共性与公共艺术,尤其是公共性与公共艺术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未深入研究。事实上,公共性才是公共艺术真正的本体论存在,公共艺术从根本上说是存在于公共空间领域中的艺术,无论就公共艺术的空间性存在方式,还是其时间性存在方式,都是公共空间领域中具有公共性的存在和表现,这种存在和表现方式决定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更具有公共性,并体现出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领域中的文化意识和美学精神。在当代公共艺术建设中,这不仅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生产和艺术景观塑造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由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构成: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与公共场所。批判性是公众通过公共媒介或公共场所在公共领域中活动的精髓。在当前中国的公共领域仍处于吁求、发育的阶段,但由于市场经济商业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公共领域已呈现出异化趋势,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休闲化、商品化、大众化和私人化。未来中国公共领域的架构需要从国家和公民二个层面同时进行,进一步明确国家职责的定位,重塑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1.
赵德勇  敬海新 《社科纵横》2008,23(8):112-114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这集中体现为它的政治合法性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近代早期英国的公共领域为对象,以咖啡馆为切入口,联系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并就咖啡馆公共领域的平等性和咖啡馆与社团的关系问题作了辨析.咖啡馆公共领域的平等性经历了历史的动态演变,不可将这种平等性理想化和绝对化,把当时的咖啡馆设想为无限制的完全自由的言论空间间.咖啡馆与以俱乐部为代表的社团组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不能将两者看成是前后相继和互相排斥的事物;以往有关"文学公共领域"与"政治公共领域"的阶段划分,也存在结合历史实际进行修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中国近代小说翻译高潮的发生过程。论文从中国近代文学格局变革、文学观念变革两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最后通过回顾前文 ,指出中国近代小说翻译高潮实际生发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相关论述的梳理过程中,截取两个重要的视角:“公共的实在性”与“我的实在性”,作为理解“公共领域”实在性研究的理论依据,意在表达“公共领域”不仅是传统观点中具有目的群体意义的范畴,而且是具有现代性的范畴;不仅具有了“公共的实在性”的原则,更在“我的实在性”的现实显现中拥有了面向不朽的持久性内涵.“公共领域”在实在性的定位上超越了个体人的有死性顾虑,因“公共领域”是一种实在性的人的境况,我们关注的视角便从个体的人转移到了公共的世界,转向人类整体的生存状况.就现实意义而言,汉娜·阿伦特这样做的目的符合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人的境况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放 《学术交流》2001,(1):110-115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从既往的历史积淀中反求诸己.过去我们没有把全世界读者看作是"服务对象".对外国平民百姓来说,并不都是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拒斥中国文学,主要还在于我们的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和题材,是否具有更广泛的全人类性,是否能让他们通过观赏文艺达到一种相互了解和心灵沟通.当前文学失序的状态和创作群体的多极化、多元化,是这种大视野的"全民文艺"观的明证.也是文学大获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可以简化为一种法律,如作家所写的题材和内容不违法,艺术性就上升到衡量该作品标准的第一位了.我们要求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当这种最高标准难以达到时,一种急功近利的捷径,常常代替艺术创造的艰苦努力.今天有些作品"思想大于形象",主题设置模式化、概念化,迷信"题材决定"论,重思想型写作而轻艺术型写作,都可能与受"政治标准第一"的曲解和误导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空间”视角,在当代文学变迁的大背景下对自恋现象进行整合细化,指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断绝是女作家自恋性写作的根源,并辨析女作家写作中相似自恋性空间意象中个人景观、镜像景观、物景观的差异,个人写作、私人写作和身体写作的流变,反思这些变化隐含的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17.
包莉秋 《社科纵横》2006,(10):97-98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近代文论的开端为1840年。但文论与历史、文学的发展存在非同步性,根据文论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政治需要而变的近代文论应发轫于1895年。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规范性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研究始终抱持一种规范性的视角,着重探讨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与功能。单纯的规范性阐释不仅易导致对公共领域的片面理解,忽视公共领域中的内在张力,也往往因缺乏对社会经济、阶层结构的深入分析而大大削弱理论的现实解释功能与实践功能。这种研究方式往往容易使研究者沉溺于理论的抽象构建与自我陶醉,它虽然能够让人体会到规范的深刻,却不具有切实有效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北京公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北京在规划与建设中,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然而,即便在最辉煌的时代,帝都从来没有设计并提供过面向普通平民的城市公共空间。1914年,随着北京中央公园的开放,其它前清的皇家园林、坛庙相继对公众开放。皇家禁地成为公众休闲空间,完成了从御花园到大众公园的角色转换。近代公园的出现改变了北京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北京城市生活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领域的概念: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威锋 《浙江学刊》2002,(3):220-222
近年来 ,国内学界越来越频繁、随意地使用“公共领域”这个术语 ,很多时候甚至就是完全按照字面想像它的含义。为此 ,这篇小文重温了阿伦特与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理解及其谈论方式 ,期望于公共领域这个概念的本意稍有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