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企业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将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梳理概括为企业性质探视、企业行为分析、企业经营机制研究和企业制度理论创新等四个逻辑层面,并依次探讨了它的研究背景、基本内容、方法和理论线索。以国有企业研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企业理论发展与企业改革实践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它随经济改革的启动而萌生,伴改革的深入而深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过程是我们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方面的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同时,象任何新兴的科学一样,企业理论仍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面对着生机蓬勃且又复杂深刻的企业改革实践,还需在体系、方法及深度等方面作出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十五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上具有突破性的贡献。可以预料,它必将唤起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鼓励全国上下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标准,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大担探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一、新的思想解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那是“文化大革命”后,当时提出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怎样举这面旗帜,有不同的认识。围绕着以“两个凡是”为指针还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开展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因此,我们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树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使我们经济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文革”10年,我国经济严重短缺,已经濒临崩溃边缘。60年代,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差不多,10年过后,差距大大拉开。如果“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搞下去,其结果将不堪设想。第二次思想解放开始于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他提出了以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目标模式。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只  相似文献   

3.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理论是公有制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实践在理论上的总结概括,是我们党指导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理论支点.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我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上的逐步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4.
传统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归属是有效的激励手段,本文剖析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超产权理论认为,竞争是公司治理有效的先决条件,在这一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的,而产权归属并不重要。本文结合超产权理论,探讨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企业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70年代以来 ,企业理论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运用现代企业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历经 2 0年改革的艰苦探索 ,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企业改革理论上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有一系列重大前进和创新。其中最具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确立。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突破和飞跃。理论的提出是重要的,理论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发展和完善则是更为重要的。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期笔谈,邀请几位国内著名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此问题的认识,希望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再度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立足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考察了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及特征,提出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一、委托—代理理论代理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古老也是最普遍地得到规范的关系之一。这种关系事实上存在于各种契约安排中,如雇主—雇员、保险者—被保险者、政府—被统治者、所有者—经理等之间。马克思曾指出:“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①这是对企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蕴藏十分丰富的产权理论的挖掘和潜心研究指出,马克思早于科斯等西方学者以前一百多年就创立了科学的、系统的产权理论。一些尊重客观实事的西方学者称马克思是社会科学史上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因此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是关于产权的性质、关于权利统一与分离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唯一正确的理论。而西方的产权理论适应的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要求,决不能作为我国改革的出发点。文章最后对我国理论界有些学者主张照搬西方私人财产原则及以此为出发点提出的几种错误的产权改革方案,进行了有理论深度、有说服力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企业效益分析国有企业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最早的国有企业并不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存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过,国有企业存在的机理,在市场经济国家和计划经济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在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存在的基本理由是...  相似文献   

11.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难题王东京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下一步的改革将如何拓展,有几个基本原则我们是必须把握的: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反对私有化;二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反对剥削,反对两极分化;三是坚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反对雇佣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疆企业改革与经济发展,新疆体改委、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经济报”社、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主办的“股份制与新疆经济理论研讨会”,会议邀请新疆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并特邀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肖灼基教授到会作重要学术报告。本专辑发表的就是这次研讨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各国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共同问题,如竞争不足、外来干预过多、利润约束软化、效率较低等.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有的同志主张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但从股份制试点来看,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注重资金的筹集,忽视机制的转换;没有建立股东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的机制等,使股份制有流于形式的危险.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本文拟从企业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的角度,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真蒂,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找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对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再思考李艳岩王铁男一、对国有企业主导地位的再思考在我国经济中,国有企业一直发挥着支柱作用和占据着主导地位,既使在改革开放这十几年,虽然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有了迅猛发展,但也没有取代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与主导地位。随...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要分类指导和配套推进,这是“九五建议”明确下来的重要原则。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国有企业的分类及各类企业如何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从职能入手并根据经营方式把国有企业分为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类,从民营企业改革入手研究这两类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一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思路。一、中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在“国有企业”;之前,特别地加上“中国”一词加以限定,是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是私有制混合经济的一个要素,主要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和…  相似文献   

17.
产权理论与中国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各种不同的经济体系用产权配置的模式加以定位 ,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国家各种主要的经济改革策略 ,并用这一构架来分析我国的经济改革与产权重构。在中国的产权改革路径中 ,对于国有部门 ,市场社会主义因不能够硬化预算而改革绩效有限 ;对于非国有部门 ,私有化和隐性私有化带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经济活力。私有化的程度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有重大的影响 ,但是私有化的意义在于硬化预算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前无故人的一场伟大探索。国有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最终的进退成败。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他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  相似文献   

19.
以外部性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方向陈钊陆铭一、引言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1978年末开始的企业改革正是从解决激励问题入手,伴随着权力的不断下放而进行的。虽然激励问题被认为在改革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最终仍使企业改革效果不...  相似文献   

20.
超越国有企业治理的政府主导模式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题中之义,其要义在于重新定义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边界,其实质则在于重新明晰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职能范围、责任担负与权利分配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权责利划分结构产生效应的界限.企业治理权威特征的变化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深化进程中暗含的微观逻辑主线,该主线得以延续的基本前提在于不断边际修正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