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他们欣赏、感受、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这与音乐的环境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红彬 《决策探索》2011,(10):50-50
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以及享受生活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欣赏音乐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会了解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主要从自然美、音乐美、修饰美和真情美四个方面提炼文章语言,给人以独特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美的产物,一切美的东西都吸引人,感染人。美的形象,美的音乐,美的画面,美的语言,美的景色,美的歌声……都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和愉悦的情绪,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音乐情感、音乐感知、想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等角度出发,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育资源中各种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教学中动用多种感官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在阅读中感知文学作品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人性美。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育资源中各种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教学中动用多种感官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在阅读中感知文学作品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人性美.  相似文献   

8.
潮流     
《决策探索》2014,(9):88-89
1音乐枕头 睡在音乐里,多么美妙。枕头通过骨传导技术将音乐输送进大脑,既省去了佩戴耳机的不舒适感,又能享受属于自己的独家音乐,自由自在地品味生活之美。 2再生纸灯具 利用再生纸设计的灯具,形状类似蕨类植物的花朵,既拥有了像蘑菇般的质地、苔藓的柔软性,也有鹦鹉螺般的强韧度。每件都是手工制作,有着独特的质地和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减负提质的新背景下,音乐不再只是简单地教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带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打开孩子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相长的快乐天堂。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本文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实施音乐快乐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问题.其策略包括情境创设、互动交流、激发想象、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在整个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董静萍 《科学咨询》2010,(18):127-12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本文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实施音乐快乐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问题。其策略包括情境创设、互动交流、激发想象、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发展,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只有师生课堂角色得以转变,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实现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老而淳朴的秀山花灯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旋律平稳、优美抒情;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情绪热烈、欢快;转调新颖、结构规范;歌舞相伴,风格独特,体现出秀山花灯音乐的特征,闪耀着灿烂光芒。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  相似文献   

16.
万刚 《科学咨询》2013,(8):71-72
精彩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去捕捉、去感受、去思考、去品味,挖掘语文课堂的美,联系生活,步入美的世界。用心去学习语文的美,品味语文的美,获取语文的美,从而创造语文课堂的美。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五美"。一、课前音乐——美在心境情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音乐能通过物理和心理的两条途径对人发生影响。音乐的物理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而音乐的心理作用则在于: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  相似文献   

17.
陈卓华 《科学咨询》2008,(15):13-14
古老而淳朴的秀山花灯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旋律平稳、优美抒情;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情绪热烈、欢快;转调新颖、结构规范;歌舞相伴,风格独特,体现出秀山花灯音乐的特征,闪耀着灿烂光芒.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阐述: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如能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将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成功的喜悦。随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对未来的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多才多艺、乐观自信的复合型人才必将成为新时期宠儿。音乐表现在这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让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欢音乐.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音乐教师教学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酒金梅 《决策探索》2014,(16):75-7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运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