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呼唤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这是80年代以来的强劲趋势。问题是这里有一个误区:以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尚不存在,所以要呼唤。其实,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真实境况是:到20世纪中后期,传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经逐渐过渡到了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两者是一脉相承的,而从理论的自足性和丰富性上,后者要超过前者。不承认这一真实境况的后果是:一方面,不断地给反马克思主义势力提供充分的理由,让他们去说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过时”的,是只讲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胚胎和诞生地。以此为起点,20世纪出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条路线从属于政治,在革命的风暴中曲折发展;另一条路线则脱离政治实践,转向文艺学、美学自身的研究。前者以列宁、毛泽东为代表,后者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面对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我们必须汲取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使其在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曾军 《甘肃社会科学》2007,(1):50-53,80
曾军:算起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已有百年历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如果说作为一个学科来看的话,也有大半个世纪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少数知识精英的理论武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的过程,而这其中,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我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艺学界曾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建产生过极大的争鸣,直到现在,各种建设和批评之声仍此起彼伏.马先生,您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研究,在您看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验教训可总结为哪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占据着"首席小提琴"的地位。在这继往开来的世纪之交,认真清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成果,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成绩是突出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者们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试图结合中国的革命实践和文艺实践,去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并在与中国古代文论、西…  相似文献   

5.
国外马克思主义狄更斯批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狄更斯的作品问世以来,批评家们运用种种批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狄更斯的作品和生平,但是唯有马克思主义批评纵贯170余年的狄更斯批评史。国外绵延不断的马克思主义狄更斯批评大致经历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80年代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四个阶段。必须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文化批判的同时实现了批评视角、批评方法的多元化,但是在研究文学与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狄更斯批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宝库,昭示了马克思主义批评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求前行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初期王国维、蔡元培等人从西方引入近现代文艺美学观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以来,中国的现代文艺学研究即步入多元纷争、异质交融、综合创新之途。在这一历史进程之中,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大多数文艺学研究者的价值追求取向的话,那么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点上寻求文艺学综合创新的境界则成为研究者们的基本学术使命。20世纪上半叶,经过近40年的酝酿、探索与发展,产生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实现了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第一次创造性理…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间文艺学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视,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建国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国民间文艺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间文艺学本位模糊不清。以赵树理文艺学观念及其创作理念为基础,通过梳理我国现代文艺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现状进行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可以说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20—40年代,冯友兰曾经反对过、但转而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50—60年代,冯友兰半被迫、半自觉、半主动地接受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80年代以后,晚年冯友兰理性地逐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援引、运用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种种误读和曲解,但也有不少的创新,而正是这种创新,使得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始终走在前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地认识与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一)从对文艺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的解决来看,前者具有后者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二)从两者发展轨迹的特点来看,前者具有后者所缺乏的自我更新能力;(三)从对经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作用来看,前者具有指导作用,后者仅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美学和文艺学问题上,如果说结合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各种最新成就,采取新的研究方法,是做一个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充分条件的话,那么,在分析纷繁复杂的现代美学、文艺学问题时,是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传统,则是做一个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必要条件。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正确处理好这两方面的辩证关系,有时甚至是十分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是各种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共同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造性地变革美学传统的结果。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作出彻底的说明,无疑对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
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以学术范型为重要关节点来研究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最后到 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 ,一是最初的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 2 0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单调了一点。“学术政治化”是百年文艺学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一。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建构问题王欣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面对姿彩纷呈的文坛艺苑,理论批评界呼唤当代形态的马克思文艺学体系的建构,这完全是顺乎其时,应乎所需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建构,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及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艺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 ,需要对它的学科性质加以界定。文艺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有重要的发展 ,体现在文学语言、叙事学、文体学等诸研究领域。可以预言 ,形式美学将会成为中国文艺学的新生长点 ,在这一未来趋向中 ,要消解大而化之的“文化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民间文学理论本土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兰州学刊》2005,1(6):280-282
20世纪的中国民间文艺学,从翻译引进西方民俗学理论,到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思想,再到80年代后期以中国材料印证西方的解释系统,体现出以西方民俗学为推力、为圭臬的价值取向.但西方民间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水土不服"的深在症状逐渐显露,中国的民间文艺学在新的世纪中迫切需要脱离描红阶段,走向了本土化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庄友刚 《河北学刊》2007,27(6):7-10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题是批判教科书体系,主要针对的是教科书的观点与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点是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通过文本研究提升研究方法与视野;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视野与路径日趋完善,但面对的任务也更加具体而艰难。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在总结既往中推陈出新、在交流对话中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 ,形成了世纪初年产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和20年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各自的路径上 ,中国近代史研究得到初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 ,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体系在大陆全面确立并发展壮大 ,但在前进中也曾经历了曲折。改革开放20年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繁荣时期 ,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成就辉煌 ,有目共睹。同时 ,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偏向和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研究范式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高清海先生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变革为主线,以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为起点,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重新阐释,进而提出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具体的人"的观念和以人和人的活动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念。这种围绕着实践概念而展开的多层面、多方面的哲学研究,从逻辑行程上看,是从现实的具体的实践出发,进到对实践的思维抽象,再上升到逻辑的具体层次上再现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的总体,揭示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内在机制;从历史的行程上看,充分地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自我革新的思想历程。在这一思想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高先生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留下了自己的思想足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高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新的探路人。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新时期这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每一次起伏都与中国的历史变化和时代需要紧密结合。在一个世纪的旅行过程中,理论经历了种种改造、变异和误读,而正是这种中国化了的心理分析说,成为构成我国现代文论基本面貌的重要质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