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子创作后期致力于长诗写作,他把融合“中国行动”的“大诗”作为自己的诗歌理想。这一方面源于他试图以博大的精神追求来超越世俗生活,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渴望超越中庸儒雅的民族文学精神和文学气质。但由于生命体验的缺乏及与现实之间的疏离,他的“大诗”理想最终幻灭。  相似文献   

2.
水火能相容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所以鱼贝贝和火娃欢欢天生就是一对冤家。他们俩一见面就吵架,声音大得简直可以传遍千里。但是,有一件事却使他们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火娃欢欢孤独地走在林间。不是冤家不聚头,也不知怎么的,他走着走着,竟然遇上了自己的“眼中钉”——鱼贝贝。因为鱼贝贝温柔纯洁,而火娃却是个急性子,到处惹是生非,所以伙伴们都喜欢鱼贝贝。本来欢欢此时的心情就不好,又遇上了仇人,如同火上浇油,于是他眼睛一瞪,又发起了脾气:“你这个讨厌的家伙,为什么总缠着我?快滚开!”鱼贝贝虽然不爱争强好胜,可是无缘无…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反动君主缔结“神圣同盟”的前后十年间,有不少人在法国革命失败后看到革命的理想未能实现而心灰意冷,但雪莱——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坛巨匠——却第一个站起来,批判了这个“时代的流行病态”,点燃了“自由和正义”的理想火炬,激发了人民“对美好事物的信心和希望”,要人民“别失望”;并揭示出了“善”必战胜“恶”的原则。他一八一七年秋所写的长篇叙事诗《伊斯兰的起义》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雪莱和他的《伊斯兰的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反动君主缔结“神圣同盟”的前后十年间,有不少人在法国革命失败后看到革命的理想未能实现而心灰意冷,但雪莱——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坛巨匠——却第一个站起来,批判了这个“时代的流行病态”,点燃了“自由和正义”的理想火炬,激发了人民“对美好事物的信心和希望”,要人民“别失望”;并揭示出了“善”必战胜“恶”的原则。他  相似文献   

5.
魏剑美的杂文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面相。戏谑者的姿态是他反抗当下社会的文化逻辑和运作程序的独特方式,也透露出在这个讲道理时代里言说的艰难与无奈。他的戏谑总是要回归一个启蒙者的立场,在对人的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呼唤上,魏剑美实现了与西方启蒙主义和现代知识分子之间的精神沟通。这样的启蒙者,同时也是一位孤独者,宏大叙事的消解使他不可能再大声疾呼自己的主张和理想,而只能在“思想的独舞”或“心灵独语”中表达对世间的爱。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反暴力的渐进革命观、英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以及反工业主义、反物质主义、反竞争的社会观的形成与罗素、肖伯纳、韦伯的思想及英国文化对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政治与社会理想虽然破灭了,但其不为追逐时代而抹杀自己个性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五四”时代之伟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著名作家陆地笔耕了半个世纪,他的小说三起三落,历尽沉浮。他以非凡的毅力苦苦追求着自己的美学理想,从“鲁艺”时代的发韧之作《落伍者》到东北首届文代会上受围攻的《红叶》,从壮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到新时期荣膺少数民族文学一等奖的鸿篇巨制《瀑布》,延伸着作家长途跋涉的足迹。他在每个历史阶段留下的那些小说创作,都充盈着一种探索的精神、创新的才气。他“踏着荆棘去追求,去发现”,用一篇胜于一篇的作品“去向那些形而上学的理论,作不妥协的抗争!”为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壮族当代小说的兴盛作出了开拓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为本质上的理想主义者,张承志渴望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某种意义,这种意义远远高于在日常生活中小有成功后体验到的那种安定感和成就感;他渴望知道自己正在走向哪里,为什么要为到达那里而苦苦地奋斗;他因此执拗地漫游在杂草丛生的精神荒原,诗意地追寻着他注定不可能拥有的那个最后的答案。诗意地追寻,使张承志跃入圣域,与俗界生活拉开了距离,于是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他因此感到无比的孤独。孤独的负载便是——倾诉。张承志的倾诉是独特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不仅有激情的诗意感发,而且更有对意义的理性思辩。而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实现理  相似文献   

9.
鲁迅笔下的“孤独者”形象特质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形成了一个“孤独者”形象群。在启蒙的时代里,孤独是他们的存在条件,也是他们的生存困境。他们以独特的“恶”的精神相向正在死去的时代,也相向难以容身的自己,始终以孤独的身姿显示了绝不苟活的启蒙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 沈从文的沉浮是耐人寻味的.活跃——沉默——再活跃,给文学的现代史勾画出一个硕大的问号.令人困感的是作家的自我感觉,他对自己不同时期的作品,竟然都有着“一份淡淡的孤独悲哀,”而觉着“十分离奇”.于是沈从文沉重地感叹着:“虽十分认真写了许多作品,它的得失成毁都还缺少应有理解.”他说这些话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热”正从国外卷向国内,业已蔚为大观.作家的感慨发人深思,无疑暗示着在较多的文章中,仍潜伏着历史存在的思维定势.习惯用研究过鲁迅(或茅盾、巴  相似文献   

11.
沙奎尔·奥尼尔是个高个子,比身边的人高出好多。但他很孤独,因为人家与他说话要仰着头,没有多少人愿意仰着头与人说话,甚至有人笑他是“傻大个”。他为此加入了一个帮派,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他的父亲得知这个情况后,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了两句话:“你只有尊重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  相似文献   

12.
一、語言和人民的关系全面地認識語言的社会本質必須充分認識語言的內部矛盾性,語言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作为社会现象的語言在階級社会里不能不和政治、階級發生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个联系决定了語言的全民性和使用語言的階級性的辯證統一这一社会本質。作为社会现象、歷史現象的語言,同人类社会的主人,歷史的主人——人民群众也不能不發生極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也必然决定着語言的  相似文献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受到孤独的煎熬,故在创作中反映了人生的孤独痛苦,创作了一系列完善的具有基督教博爱精神“神人”形象来寄托自己 的理想,消解自己的孤独。  相似文献   

14.
本科和硕士期间,我过得非常充实,学习与实践两手抓。因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在学生时代有两大信念——“爱拼才会赢”“路是人走出来的”。迄今为止,我依然觉得这是驱使自己勇敢前行且充满动力的人生箴言。然而,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两句话也让我碰到了一些问题:在思想上,认为学习和实践都不能耽误,必须兼顾;在行动上,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追求完美。这又导致了两个负面结果:其一,事事追求完美,反而使得自己做事主次不分,没有重点;其二,没有重视强身健体,把健康排在了很多事情的后面。  相似文献   

15.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着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给…  相似文献   

16.
他何必要把自己送上这一条路?荒芜、坎坷。虽如雄壮的大河般在山间谷底奔腾蜿蜒,却分明湮灭过无数时代骄子的踪迹。迷茫间,依稀可见前方有一个圣洁纯美的辉煌的终止,只是奔向它只能愈来愈厉地陷入苦寂,舍弃它自已便无法容忍一种丑陋感。于是,如牛引颈一般,他和他“这一类人”朝着这严峻的方向开始了心灵的长长旅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凉忧伤,张承志的近作散文近乎神经质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念叨着“这一类人”。这是严肃生活着的孤傲的一群,他们的全部人生目的,似乎只是“顽强地冲向宗教(即理想,即金牧场式的只属于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生命因此而燃起疯狂的献身般的热情,百折千回地向理想的圣域冲剌,然而生命本身又经历着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心灵矛盾的煎熬。在这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胡风的文学理论批评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主观表现价值趋赴。其特点是在创作论上强调“主观精神”的“源泉”作用,而又不否认“主观精神”与现实生活的联结。在他看来,创作主体之主观精神的发扬,还和作家与对象作为“感性的活动”紧密联系着。“主客观的融合”是胡风每言必称的一个观点,而“融合”的前提则是创作主体主观精神的充分发扬。  相似文献   

18.
田平 《南都学坛》2003,23(3):117-118
一、崇高的理想 ,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司马迁生活在汉家盛世 ,亲自禀受了这个英雄时代的文化营养 ,他的胸中激荡着及时立功的浪漫主义豪情和英雄主义气概。他在《报任安书》中说 :“立名者 ,行之极也。”“君子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引用父亲的话说 :“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以孝之大者。”他有感于时代的要求与父亲的教导 ,立志继孔子后写第二部《春秋》 ,这在当时是一般常人不敢想象的崇高目标。因为在司马谈任太史令时 ,就曾想利用“百年之间 ,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  相似文献   

19.
庄子把道家“小国寡民”式的“至德之世”,当作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加以追求,正是他“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的学说特质,也是他否定社会现实,崇尚自然,强调返归自然的自由精神所致。庄子的理想人物,虽有“神人”、“至人”、“圣人”、“真人”等的称谓,但其“得道者”的本质与境界都是相同的。尤其是对“道”的礼赞,对“大美”的幢憬、追求,对“畸人美德”的注重关切,都使庄子的理想世界与理想人物,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如心 《社区》2012,(2):52
强迫症,也叫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做事犹豫不决,思虑甚多;做事苛求完美,反复核对,注意细节而忽视全局;过于严肃、认真、谨慎,缺乏幽默感;循规蹈矩,缺少创新与冒险精神;坚持己见,要求别人按他的意愿办事;焦虑和悔恨的情绪多,愉快满意的情绪少。强迫型人格的人,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容易招致怨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