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文  陶庭马 《理论界》2008,(6):96-100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原则,与人本主义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则与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不同。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出发点都是“人”,但二者对“人”的理解不同,人本主义是从抽象的人出发,“以人为本”则是从现实的人、具体的人出发。把握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比较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自我实现”的人 ,指出人本主义的困难和发展趋势 ,重新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完整准确地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这是我们深化认识、找准前进方向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终结了西方旧人本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论断.马克思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提出新人本主义,转向了马克思的科学结论.对人的本质命题内在逻辑构架和历史演进线索的破解和整体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新旧人本主义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4.
批判与超越--从民本论和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对民本论和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区别的关键在于以什么人和人的哪个方面为本以及如何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是全体人民群众。它克服了西方人本主义的虚幻性,赋予了现实与时代的内涵。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把人视为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实践·人本主义·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实践的两个实体性要素,两个尺度,两个关系及其结果的双重扬弃的分析,提示了实践活动具有两个出发点:其一是从实际出发,其二是从人出发。前者即唯物主义原则,后者则为人本主义原则,且人本主义原则具有目的意义。人本主义与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浩  周宏 《理论界》2001,(6):59-59
人本主义思潮上世纪初就已传入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围绕这一思潮的研讨相当热烈,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其焦点,就是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关于人本主义的讨论中,有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倾向,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主义。这股思潮在国外以马尔库塞为代表,企图把人的自由、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 抽象地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都主张人有能动作用,人能不断地改造外部世界以适合人的需要,但必须看到,二者在理论上是根本对立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人…  相似文献   

7.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格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卡尔·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作为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渗透其人本主义思想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在当代心理咨询和教育教学上都享有声誉。人格理论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与基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特征。(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人性观、以真诚和尊重与理解为内涵的“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来访者中心”咨询理论中。即以无条件的关怀和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为核心,以人的可发展可塑造性为…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追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即“人是什么 ?”和“人是谁 ?” ,前者以理性或非理性的主体对人作出概念规定 ,并由此规定着西方哲学传统对人的理解的基调 ;后者视人之本质为问题而非答案。海德格尔以后一种方式通过“此在”作出对人的追问。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理解海德格尔的“此在”的前提 ,从此在的双重性质、此在的基本机制、此在生存的基本状态等方面对此在进行了诠释。在分析此在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分歧的超越和此在对主客对立二分的认知图式的拒斥的基础上 ,本文剖析了近代人本主义与现代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的局限 ,揭示了此在的反人本主义意义 ,并提出海德格尔后期对此在的新的认识并未改变其通过此在作出的对人的追问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界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人本主义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与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界限分明的,他后来抛弃、超越了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根据表明,人本主义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他在后来的"唯物史观成熟著作"中继承而不是抛弃了早期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其前后期著作的人本主义思想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具有一致性。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之间并不构成"对立"或"冲突",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有机结合的。澄清上述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价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乃至其早期著作的历史地位,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和科学主义的两种诠释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原则和唯物史观处于互不相容的状态,我们则认为这两者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相互补充的辩证的两极。人本主义的成分和科学的成分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一直并存,并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成中相互凭借和相互渗透,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正义学说和科学理论的统一体。人本主义原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主旨,唯物史观论证了人本主义理想实现的道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主旨,有利于我们在不断发展的历史形势下"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继承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感性存在、对宗教的基本认知、类本质、人的本质异化等思想,并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直观唯物主义、类本质、感性存在、宗教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等基本范畴,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立足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两者的对比研究对全面深化改革、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化作为中国的传统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包括管理领域,在其管理思想中。儒家以“治人”为自己的管理对象,以“为政以德、礼为用”作为管理手段,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管理目标。纵观儒家管理思想,其中所蕴涵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与“权变”管理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略论"实践人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最切近的称谓是“实践人本主义”而非“实践唯物主义”。于此就“历史的第一个活动”的前价值境域作了说明,并在“实践人本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中,界定了“实践人本主义”的立足点和观察点,对“社会人”作了富有中国文化旨趣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研究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正本清源"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敦华 《学术研究》2006,12(3):14-22
本文分析了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正本清源”的方案,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厘清这些根本思想的历史根源。本文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是马克思的新唯物论、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理论的观点,并初步表明这些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显性的和隐性的来源,指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以人的自身命运及其发展为对象这一宗旨上 ,与德国古典美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经过对后者进行根本改造 ,成为崭新的美学———关于人类本体论的人本主义美学。但是“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批判德国古典美学的唯心论同时 ,连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宗旨一同抛弃了 ,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了歪曲 ,使之面目皆非。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对“后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彻底批判 ,以便建立中国化的、系统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6.
老子和庄子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对象,以道为基,建构了具有高度人本主义色彩以及抽象思辨意味浓厚的宏大思想体系.他们以现实的“人”为中轴,阐释了道的深厚意蕴;以“人与道”的关系为坐标,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作出价值判定;以“理想人格”为指向,全面塑造了道家推崇的“道体合一”之人.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思想史上人格自尊理念的先声,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人本主义的丰碑.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思潮”作为现当代两大哲学思潮之一 ,它统摄了唯意志派哲学、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等。这是一种高度强调“个人为本”的哲学思想 ,是现当代的重要教育思潮。本文主要是立足于教育的视域 ,旨在通过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轨迹及其以“个人”为主的教育思想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概括并揭示其合理方面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后期,国际法领域出现了大量体现人本主义的规范,国际法正在从“国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这些人本主义的理念在劳特派特时期就曾得到了普遍发展,其新自然法思想及对于人权国际保护的关注为现代国际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架构模式,这实际上就已经开启了国际法人本化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刘镇玮 《理论界》2022,(10):30-36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危机的深刻反思,达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高峰。通过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政治”“单向度的文化”“单向度的语言”“单向度的哲学”的阐述,可以将“单向度”的根源归结为“技术理性”。为了超越“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提出了包括爱欲解放论、艺术革命论、自然革命论的革命新理论,但是这些革命新理论都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最终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可以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中获取很多启发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与马克思的人学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所说的人并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马克思人学的旨趣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