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国盛 《唐都学刊》2002,18(3):45-50
近代以来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社会基本经济关系的变化 ,导致了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 ,不仅体现在由封建性封闭结构向近代资本主义开放结构转变 ,而且也体现在传统的等级职业结构为近代以来新兴的功能职业结构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建立新式企业制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殖民主义、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双重压迫,造成了近代中国的民贫国弱。中国怎样才能摆脱这一灾难深重的局面,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是近代中国一切关心国是民瘼的思想家梦寐以求的理想。梁启超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问题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建立新式企业制度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19世纪70年代后,人们已经注意到,中国不仅患弱而且患贫,贫是弱的根源。于是洋务派兴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人们已经认识到,振兴实业是救贫挽弱的重要条件和措施。甲午战败更刺激了国人兴办实业的热情,到20世纪初年,在中国展开了收回利权运动并由此掀起…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有关劳动关系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较显著的有工人在企业中相对地位的下移;工人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具有特殊身份的工人--农民工与失业工人的出现;在新的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的劳资冲突与协调。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看到我国劳动问题发展的动向,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传统,决定了近代科学不可能首先在中国出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近代科技在西方先进国家的突飞猛进以及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的内部发生变动,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了古老的中国,并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影响,促使了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和科技队伍的形成。本文拟对这一长达200余年的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和中国近代科技产生及发展过程,作一番较为详尽、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初“国民”问题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初,中国一批资产阶级新学家曾大声疾呼,要求中国人由奴隶变而为国民.并曾对国民应具的资格及提高的途径等问题作了探讨。这场关于国民问题的宣传、讨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史上重要一页,对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人民素质的提高,对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追求.正规说来是从早期维新派开始的。但是,在那时,他们尚没有公开宣传“主权在民”,而是主张“君臣共主”。到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向前迈进了一步。依据西方资…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对中国思想界之影响述论刘国军思想领域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深刻的民族危机密切相关、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紧密相连,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特点之一。发生于19世纪80年代前期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战争,与近代史上发生的其他...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商业技术设施的发展变化》通过专家鉴定李建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中的青年项目《近代中国商业技术设施的发展变化》于1992年立项,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齐大芝同志任课题组长并承担了主要研究工作。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商业技术设施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环 《日本研究》2009,(4):57-61
以横向信息结构、终身雇佣制、内部晋升制和等级工资制为中心的企业内部制度以及以主银行为中心的相机性公司治理,作为一套完整的互补性企业制度曾经有力地支持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制度中的某些子制度逐渐成为了日本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甚至成为引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日本企业制度有效性的变化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说其有效性产生了分化,这表现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日本长时间的经济复苏上。但是企业制度中对新经济激励的缺乏也使得日本此次的经济复苏只能是一种低增长景气。  相似文献   

9.
引人注目的日本式经营,被视为日本型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就是说,日本型经济体制中,存在着独特的企业系统,企业以其雇用系统,形成了劳资关系。本文首先阐明企业治理的变更对雇用制度产生了何种影响,然后,试论1990年代后期日本雇用系统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由于从西方大量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实际中广泛运用,因而引发了中国近代的产业革命。这一革命大致经历了洋务企业引进和试用大机器、民营工业的发轫及中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变动与产业革命进一步发展这样三个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先进的实业家身上也萌发了近代产业革命精神。然而,由于中国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深重,近代科技并未转化成广大中国人的普遍意识和精神,科技理性意识还相当薄弱,因而,中国近代产业革命终未能顺利完成,甚至遭受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改变及其运行管理臧红雨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其次才是发展。由于企业运行在一个动态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其一切活动必须与这个环境的变化相一致,否则就会遇到困难,甚至可能被淘汰。企业改变是指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进行企业内部系统化的调整和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下辽河平原的一个新兴城市,盘锦近代的经济发展与辽河密切相关。辽河在其航事繁荣的数百年间,不仅为盘锦集聚了人气,且兴旺了百业,使其积淀了浓厚的商业文明。早在清朝末期,盘锦地区就已形成两大商业圈,一处在田庄台,另一处在盘山。其中盘山的“四大商号”之一,即是刹顷泉。  相似文献   

1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家之人格观的转变与近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经历了钢常名教为体、以中化西和确立自主平等人格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与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中西思想的融汇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既使中国人民接触到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又使古老的中国思想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某种适应近代化发展方向的转机和再生,并由此影响到中国近代改革的面貌。然而不同阶段的变换并不完全是由中国社会内部新经济、新阶级因素的壮大所推动,而主要是由于对西方入侵所造成的亡国危险的回应。因而中国近代人格观的演变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急就章的痕迹,往往都带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色彩,而能以充分的理性来全面分析中西思想,从而影响了对改革的指导深度。研究中国近代人格现的演变,不但有助于人们认清中国近代改革成败得失的原因,也有助于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比较分析中西思想之特点,并在实现两者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创立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格。  相似文献   

14.
论以实现经营稳定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日本企业制度吉林大学商学院吕有晨企业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依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因此...  相似文献   

15.
对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祝传峰,李树平一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的基础工作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对内部审计予以了应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企业领域的延伸,在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相关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不足,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充满挑战。本文引入企业社会工作这一介入方法,对如何从企业社会工作的视角来协调内部员工关系的实施路径做出深入探索,并从理念、制度和社会工作者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11,(3):150-160
近代以来,印度教原有的种姓制度和等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1947年独立以后,印度政府制定的新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度,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进一步加速了种姓关系的转变。种姓制度和种姓关系的这种变化,正是传统印度教走向现代印度教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陈嘉慧  常廷彬 《探求》2014,(6):93-95
科学、合理的商标策略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根据商标法的规定,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商标策略有:及时进行商标注册,促进品牌化发展;把商号注册为商标,实现商标与商号的一体化;注册防御商标,促进企业发展多元化;通过集体商标注册,实现集体、团体效应;使用证明商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公信度;采取多种措施,争创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9.
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的政治使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中国对民主经历了从大惑不解、欣慕赞赏到奋力追求的变化过程,民主思想在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交替否定中曲折前进着。由于民族矛盾较阶级矛盾居于更主要的位置,民主思想的发展受到民族矛盾的制约,呈现由爱国而民主的特殊逻辑,带上了明显的实用主义痕迹,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系统吸收。由于中国封建历史特别漫长,专制主义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特有的系统性、顽固性,而近代历程过于短暂,影响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和清理。这使得建立民主的问题在近代没能真正解决,也决定了中国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20.
近代妇女报刊对妇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引婷 《浙江学刊》2003,(2):200-203
自戊戌维新中国第一份《女学报》问世,经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妇女报刊的创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了高潮。这些报刊不仅在近代妇女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对妇女自身的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近代妇女报刊对妇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