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康德哲学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哲学分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他给科学和信仰划分了地盘 ,各自为战。本文认为 ,在理性科学还未能完全地解释世界之前 ,科学和宗教是并存的 ,并且宗教还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根据。但我们唯物主义者坚信 ,科学的最终发展要最大可能地认识世界 ,消除宗教中的异已力量 ,宗教的消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社会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在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变迁;宗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人们寻求精神需要时的一种选择,它以自己的信仰对社会道德有所担当和作为,它以自己的信仰体系去解释和说明科学尚未认识的领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需要。理性地面对客观存在的宗教现象,正确引导和利用宗教这一社会资源,使之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識形态,它是現实生活在人們头脑中一种虛幻的、颠倒的反映。恩格斯說:“一切宗教,不是別的,正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們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們头脑中的幻想式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間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論》)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科学是宗教的死敌。科学的每一发現都打击着宗教迷信。科学和宗教是根本对立的。科学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識是和所謂“神的意志”的宗教教义根本对立的。宗教是虛  相似文献   

4.
赵娜 《社会科学家》2013,(1):151-154
想象在艺术与科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当代理论界,它面临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双重质疑.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利科赋予想象以语言的角度,想象被看成是在语言中或通过语言的意义创新——即语义创新中不可或缺的机能.通过对话语——象征、隐喻、叙事——的语义学分析方法和反思的认识,利科的语义想象理论进入了本体论阶段.想象使意义的创新得以实现,为我们展现另一个可能的世界,扩大了我们的认识与经验世界.但作为一种诠释学的想象,它也避免不了各种解释之间的内部冲突.  相似文献   

5.
安徽芜湖市十三中金壹同志撰文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的反映过程的事实基础”大大缩小了,但是,作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仍长期存在,宗教反映本身也将长期存在,宗教仍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甚至会有所扩大。 1、宗教的世界观功能,是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范围内,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仍不平衡,人们思想觉悟存在差异,都为宗教发挥它的世界观功能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客观条件。当宗教意识在一定情况下使人们对宇宙力量产生敬畏时,便会成为人们不懈地探索宇宙奥  相似文献   

6.
科学认识作为一个结果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认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在与哲学、日常经验、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的区别中获得自己的规定的.(一)科学认识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1、科学与宗教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以一定的崇拜仪式为标志的信仰,是以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崇拜来支配人们行为的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类消极、软弱的表现,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它只要求信仰,不许疑思追问.科学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体现了人类理解和控制世界的能力,它的结论必须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2、科学与艺术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形象来反映人所生活的世界,借助美的感染力陶冶人的思想感情.科学影响的是人类的理智和逻辑.艺术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科学则是为了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刘新利 《文史哲》2012,(5):122-131
"世界宗教关系史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宗教相互之间及其与区域宗教相遇的历史现象和客观过程。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世界宗教关系史,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作为信仰共同体的世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概括人们的生存状态,标明不同区域的古代文明;教际间发生关系是个别的、偶然的事件。近代,作为信仰社会的世界宗教是人们生活群体的精神依托,它概括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信仰共同体不同,信仰社会是强势者有意识建构的结果,它伴随着利益争夺和暴力统治的过程,教际关系必然地呈现合作或冲突、融合或战争、陌然或排斥等交错复杂的态势。现代,世界宗教常常表现为某一政权的观念形态,它更多地概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宗教间的关系内容带有更加明显的必然性。"世界宗教关系史研究"使用传统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期对于当今世界宗教关系的种种现象、国际关系的宗教背景、全球性事件潜在的宗教因素等等问题,进行历史学科应该给予的描述和解释、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明与宗教     
宗教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对世界认识、对自我认识的哲学思考。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并没有消失,反而在不断的增长。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各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科学信仰取代宗教信仰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复;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和平共处"的现象令人迷惑。宗教到底是鸦片吗?这个问题是否有新的阐述?中国的宗教观是什么?这些都是对宗教深入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相当复杂,也相当重要,因为它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一些国家的内外政策。然而,我们多年对宗教与政治关系存在一些简单化的看法。面对当今日益多样化发展的世界,了解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宗教的本质,改进我们的宗教政策和国内外关系。政教统一与政教分离传统的理论认为,宗教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具有政治、法律所具有,哲学、艺术和伦理却没有的特点,它既是观念性上层建筑,又是体制性上层建筑。宗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往往表现在国教统治和政教合一上。比如上古时代的许多国家,占统治…  相似文献   

10.
近数十年来,叙事在人类生活及其文化创造中占据着显著的位置,以至我们可以说人类科学中出现了一种叙事转向。叙事同一性观念便是在这种转向中发展起来的。利科认为,叙事是通过不同媒介对人类认同的建构,他提出的“叙事同一性”观念可以归属狄尔泰“生命关联总体”概念的效果史。然而,利科的叙事同一性理论是一种单媒体的、单线性的理论,它无法应对超媒体叙事对叙事本体论及建构人类认同造成的冲击,为此必须加以修正、扩展,甚至转换。显然,狄尔泰对此给予了有益的提示。如今,一种可变的、超媒体的人类认同借助于嬉戏的同一性表达出来。不过,叙事同一性与嬉戏同一性并非势不两立,它们反倒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面向过去或者面向未来的嬉戏是对人类生活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表达。尽管互联网时代流动性成了健康的标准,这使我们拥有了一种异于传统的生活形式,但它仍旧是历史。  相似文献   

11.
狄德罗曾说过:“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并断言:“一切宗教都三倍地被证明是假的”。狄德罗坚信科学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日趋深入,理性终将战胜迷信,科学定能消灭宗教。然而今天200多年过去了,科学进步了,社会昌明了,但是宗教却依然保留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不得不问究竟是什么使宗教得以经久不衰?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宗教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 宗教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讲,宗教依然是一团谜。人们不断发问:宗教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呢?答案纷纭杂陈、莫衷一是。本文认为,宗教乃是一种情感与认识尚未分化的文化形态。一、宗教的情感因素如果单从认识的角度去评判宗教,宗教似乎只有荒谬可言,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简直是难以置信的。然而,宗教毕竟产生了,并且始终存在着。究其原因,就在于宗教并非完全  相似文献   

13.
刘春华 《东岳论丛》2007,28(4):123-125
近代科学来自西方。西方科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古希腊——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都是双向度的,它一方面要为现实服务,讲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想的批判的反思的。就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而论,科学摆脱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控制,无疑是人类与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在现代的西方世界,大多数人过着宗教生活,许多科学家仍然是虔诚的宗教信徒。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由于物质世界(人类也包括在其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宏观系统,人们要一下子去认识、研究和改造它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认识、研究和改造的简明与方便起见,人们往往把物质世界分成了几个部分(领域),并由此把科学也相应地进行分类。 然而,对科学进行分类并不是自人类文明诞生起一开始就这么做的。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除了数学、天文学以及少数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应用学科和医学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信仰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人离不开信仰,因为信仰具有道德的功能。我们在认识科学与信仰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迷误,常常把宗教与信仰等同看待,或者把信仰的外在表现看成是其全部外在形式或必然形式,这是影响我们认识二者关系的主要障碍。科学与信仰都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信仰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这个传统的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接受。然而在爱因斯坦看来,历史上的宗教与科学所以产生这种不可调和的冲突甚至引起残酷的争斗完全应当归咎于人们对二者可悲的误解或无知,只要我们从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界线分明中把握它们之间所存在着的依存性和统一性,那末认为宗教与科学不共戴天的看法只能得出否定的答案。什么是宗教?爱因斯坦认为,要了解这个问题毋宁先要了解一个信仰真正宗教的人的志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范畴中的绝对真理的涵义是什么?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绝对真理有两层涵义。对于绝对真理的第一层涵义,哲学界的看法比较一致。而对绝对真理的第二层涵义,有不少的教科书和文章作了如下的表述:“绝对真理是指在内容上无条件地、完全地反映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人们对客观世界是可以完全认识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完全认识叫做绝对真理。”“从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讲是能够达到对客观世界正确而完备的反映,即达到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就是人们对于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完全的,彻底的正确认识。”。“绝对真理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完全彻底的认识”。把以上表述加以概括就是:绝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完备的、完全彻底的正确认识。(以下简称“完全认识论”)笔者认为,“完全认识论”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坚持这一观点必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关于绝对真理观中引起一系列混乱;同时出提,这一观点的理论根据本身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体系.在社会历史的每一阶段上,科学代表着当时人们对各种规律认识的程度.科学的目的就是揭示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解释各种现象.科学的任务是透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去发掘和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的知识来武装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指导人们来开发和利用自然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①所以,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它对历史的发展具有伟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阐述了宗教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宗教多元论的类型学,就宗教的混合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宗教的理性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宗教的灵性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对宗教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的种种观点进行有机地整合并使之成为人们宗教认识和宗教生活的指导性原则,乃是时代发展、人类自身发展和宗教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艺真实论     
真实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呢?这是真实论中最基本的问题。谈论这种问题,很容易被人说成是“在概念上绕圈子”。其实不然。事实上,许多问题争论不休,往往是因为概念上没有共同语言。所谓“在概念上没有共同语言”,就是同一个概念,各有各的理解和解释,谁都认为自己的正确,因此在交流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对问题的讨论也无法深入下去。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科学的概念没有被科学地理解,例如“真实”这个概念就有如此情形;二是概念不够科学,不合逻辑。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有错,判断和推理难免不错。因此对概念的科学性进行研究,并非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再者,概念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抽象,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