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众多中外影片片名和译名的分析提出了片名翻译应该注意的三大前提,并结合中外电影文化和影片片名的特点,归纳了四种片名翻译方法,即直译、音译、意译和重命名。这四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就是三大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维索尔伦提出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以中国文化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译者主体性在译中的体现,同时通过语言、心理和交际三个维度分析语境顺应论下译者的适应性转换,论证所谓“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支配地位及其处于生态翻译环境中源语生态与目的语生态之间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不确定性源自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可测知性.诗词的多值性给了读者充裕的想象空间,而翻译的过程却要将这种多值化解为单值.针对这一点提出在翻译意象并置引起的不确定性时,可以采用DT(disjointed translation)模式;在其他情况下,要利用互确定性和诗性思维对原诗词进行分析,用音乐性的节奏或对意象的操控来消减"多值-单值"的损失,同时赋予诗作以新生.  相似文献   

4.
潘震 《民族论坛》2010,(8):54-55
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较为成功的译文必然是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具有一致或相似的"喻体共知性",即要衡量汉语隐喻中的喻体意象、内涵、功能是否已在英语译文中保持下来,发挥着与在汉语中同样的作用。可以说,力求中文认知域的意象与英译文认知域所体现的意象基本相同,是我们翻译隐喻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翻译研究深受各种行为理论的影响,但几乎所有当代翻译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翻译视为交际、交往的一种形式。这是由翻译的交往功能决定的,翻译的交际行为观不仅是当代翻译研究的思想基础,它还深刻影响了翻译过程的研究,作为当代翻译研究基础理论之一的交际行为观仍将在翻译研究中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桂冠,现有的古诗英译文本最早可上溯到明代,清末民初以来,翻译者一直奉严复先生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信、达、雅"为金科玉律,但不忠实的翻译比比皆是,尤以古诗英译为代表。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策略也就千差万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交际翻译理论。从纽马克的交际理论来研究古诗英译,可以深入体会非忠实翻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进一步深化,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助于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针对德语这一小语种的教学工作展开了论述,在探究"一带一路"对语言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翻译法、交际法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谭莉 《民族论坛》2010,(5):52-53
维也纳大学翻译教授玛丽·斯内尔·霍恩比2006年出版的新著《翻译研究的多重转向——新范式还是新视角》主要回顾了翻译研究在近30年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动向,探讨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思想渊源;同时提出了是"新范式还是新视角"疑问。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进程愈演愈烈,对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译研究是否需要新的范式还是仅仅只要转换视角呢?本文试图顺延霍恩比的译学回顾路线,并且借鉴ThomasKuhn的范式转换理论来展望未来译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进一步深化,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助于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针对德语这一小语种的教学工作展开了论述,在探究"一带一路"对语言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翻译法、交际法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伟大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真正实现“走出去”的重要方式。潮汕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极具地方特色,积极推动潮汕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强化潮汕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视阈下,从潮汕文化遗产及其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出发,言明了潮汕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的不足之处,旨在讨论如何做好潮汕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山法了义海论>一书中笃补巴·西饶坚赞用来论证"他空见"的印度佛教经论的典型藏文译文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校勘研究的方法,从内在结构、内容诸要素到外在表达方式上比较了藏、汉两种译文的相同性和不同点,并将这些藏汉佛经翻译的典型个案与现代翻译理论相结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考察,由此揭示出藏汉佛经翻译的共性、特色及其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加之我国高度的改革开放政策,诸如"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对外交流活动日渐频繁,并逐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对其翻译实践是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基础,奈达对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基于对功能对等理论的概述分析,以此为切入视角,着重就英语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黄信 《西藏研究》2020,(1):79-86
译者是翻译实践的唯一主体,但又需要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表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主体性。藏族典籍《萨迦格言》两个英译本(李正栓2013版和美国詹姆斯·薄森1969年版)在源文选择、源文解读、翻译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译者主体性差异,尤其显示了文学译者和语言学译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的思维差异和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加之我国高度的改革开放政策,诸如"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对外交流活动日渐频繁,并逐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对其翻译实践是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基础,奈达对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基于对功能对等理论的概述分析,以此为切入视角,着重就英语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障碍即可译性限度问题是突出并值得深入探讨的.因此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通过对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来说明可译性限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解决好可译性限度问题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英汉习语的翻译.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 "效果对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论规范,通过分析大量民族地区环境治理的相关经验资料,总结出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行为分为支持式行为、顺应式行为、规避式行为、象征式行为,由此构成了一种"冲突型的政府行为结构"。本文分析了这四种政府行为内在的生成逻辑。民族地区环境治理的特殊性,使这种"冲突型行为结构"得以形成,并被继续强化。应当在两个层次上、通过两种途径,逐步实现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政府行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仁增  傅利平  桑杰 《中国藏学》2016,(2):201-208
书名是一部书的"品牌标志",也是其主题旨趣的"指示牌",因此,对其之翻译绝非小事。本文在介绍藏文书名的取法、构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藏文书名翻译成汉文的问题,提出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和三个基本要求,认为翻译藏文书名,在力求保留原文独特风格的基础上,更要关注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及译语读者的审美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目前的汉藏文化交流中,有效地实现藏文书名汉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转移"(transfer)、"转换"(shift)是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这对概念具有相似性,但却包含不同的内涵。翻译的语言学研究在这两个意义上分别使用"转移"、"转换"这组词,"转移"以普遍主义语言观为思想基础,而"转换"则包含相对主义思想,因此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对立的语言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的语言学流派难以统一起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杨宪益、戴乃迭"信"译鲁迅作品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是翻译标准的核心."译界泰斗"杨宪益、戴乃迭对鲁迅作品翻译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译著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与原文一致,译文与原文一样流畅通顺,达到了翻译的"信"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