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任务型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语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提问是外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师生会话的一种形式.它的过程性和交际性引发了作者对其语用意义的思索,而从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和语用关联三方面研究了任务型课堂提问的语用价值,以便使外语教师从课堂提问这一侧面,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外语教学使教师告别了传统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出现了过分依赖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找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外语教学的结合点,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不能游离于外语教学,要为外语教学服务.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素养,又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要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析外语课堂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语课堂评估对于教和学都极为重要,它是外语教师用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课堂评估与外语教学紧密相连,要保障外语教学的有效进行就必须完善课堂评估体系,使得评估主体多极化、内容多元化、策略多样化、形式过程化。  相似文献   

4.
外语课堂教师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教师话语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进而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先回顾了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历史,指明了目前国内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教师话语的局限性和研究策略以及在促进学习者二语习得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了教师话语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外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师生会话的一种形式。它的过程性和交际性引发了作者对其语用意义的思索。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和语用关联三方面阐述了任务型课堂提问的语用价值,以便使外语教师从课堂提问这一侧面,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听课模式具有单一化、任务化、低效率等缺点,可新时期中国高校外语课堂仍在普遍沿用这种听课模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师的协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也严重影响了课堂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建构一种新的听课模式——三维协作听课模式。这种新的听课模式具有确定性、研究性和协作性等优点,它将有助于改善外语教师的教学手段,促进外语教师的协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优化外语课堂教学过程,深化外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统治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也因此被剥夺了语言表达的机会.近期所提倡的互动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教育者的认可和支持.在强调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论述了外语教师经常采用的互动策略及互动类型,并就语言输入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和输入质量的提高促进外语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并迅速完成其角色转换。传统外语教学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是客体。这种认识驱使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拼命钻研"教"的艺术,垄断整个课堂。现代外语教学论科学地认定外语课堂上的真正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在组织、指导、帮助和监督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据此,外语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去研究如何引起学生学和帮助学生学,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进行精心细致的备课,用实践活动作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外语课堂教学从知识灌输型转化为能力培养型。如此,则必然实现大幅度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早期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主要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进行的.通过探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的教师言语行为策略与学生外语习得效率关系.采用一次英语课堂话语交际作为语料,从认知语用角度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外语教师对课堂言语行为的认知语用策略,从而提出促进课堂成功交际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创新教育倡导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然而,在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中,笔者发现,"问题"却把教师们推到了两难的境地.这两难:一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敢提出问题;二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提出了种种问题,可这些疑问又给老师们出了新的难题--如何选择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