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引入"生态博物馆"保护更新理念,以黄山市休宁县木梨硔山地传统村落为例,从地理特征、村落各层级空间、原生态资源、山村旅游业态发展四个方面分析木梨硔村"生态博物馆"营建的适宜性,归纳营建问题和困境,提出培养原住民"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意识、创建乡村"记忆中心"、挖掘适应现代需求的山村地域产业、完善法律法规、展开村落空间保护性设计更新实践等对策,以期为我国山地传统村落发展迈入良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引入"生态博物馆"保护更新理念,以黄山市休宁县木梨硔山地传统村落为例,从地理特征、村落各层级空间、原生态资源、山村旅游业态发展四个方面分析木梨硔村"生态博物馆"营建的适宜性,归纳营建问题和困境,提出培养原住民"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意识、创建乡村"记忆中心"、挖掘适应现代需求的山村地域产业、完善法律法规、展开村落空间保护性设计更新实践等对策,以期为我国山地传统村落发展迈入良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11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 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Excel的数据处理工具,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探讨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凝聚分布,形成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两个高密度区.外在因素方面,山区带来的空间阻隔效应、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分别是维持传统村落生存和导致传统村落消亡的主导因素;内在因素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选址、演变和延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影响传统村落建筑演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非村落村民对私人或者公共活动空间的追求,而是取决于传统村落文化的变迁。贵州肇兴侗寨建筑从"木质结构"到"方盒子式水泥结构",再到"下砖上木"或者"外木内砖"的二元制结构的变迁路径,深刻揭示出建筑背后所隐藏着的现代城市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其中不仅牵涉肇兴侗寨村民对其传统村落文化排斥与迷失,以及对城市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暗含肇兴侗寨村民、当地政府、游客等多方利益与文化诉求的博弈和互动,还关乎在旅游资源商业化的背景下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原生态保护问题。基于此,该文认为应该通过控制过度商业化的发展态势、将特质文化保护区与居住区相分离、产权置换等方式,寻求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型、文化带动型、混合产业型等。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综合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确定保护发展原则、保护遗产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空间、完善产业结构、编制聚集区规划、各个保护主体良性互动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徽州传统村落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村落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在长沙、南昌进行传统村落旅游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当地居民传统村落的旅游偏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的旅游客源市场是以18~40岁的中青年以及大专和本科学历人群为主;年龄越大,旅游意愿越低;行政机关、企业单位和学生的旅游意愿最强烈;云南、贵州成为中部地区居民传统村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亲友自驾游、个人自由行是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出行方式;中部地区居民最喜欢品尝富有当地特色的传统美食,住宿最青睐家庭旅馆。提出了中部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建议,期望能为中部地区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我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有力见证。集散在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的众多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信息,传承了宝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太行山地区传统村落的生存和保护现状的深入调查发现,传统村落保护正面临着保护资金不足、保护主体缺失、村庄活力衰减等一系列问题。从发展旅游角度提出了打造太行山传统村落文化带、分组团打造特色传统村落、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强非遗保护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对太行山区域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鉴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活化被认为是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双重目标的重要途径。整体活化是维持传统村落作为生产生活综合性空间的必然选择,是延续农耕文明整体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化解可持续发展中诸多矛盾的有效手段。传统村落活化应着眼于村民、农业、经济、旅游、景观、文化、机制等七个维度,构建具有高度整合性、综合性和关联性的整体活化体系。通过七个维度的活化,培育内生动力,维系"农性"本质,夯实物质基础,突显文化魅力,营建宜居环境,提升经济价值,完善治理机制,使传统村落焕发新的活力,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活动,继续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9,(5):100-103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利用乡村的优势资源,而传统村落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是乡村优势资源之一,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如何在有效利用传统村落建筑的同时,实现村落建筑的动态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建筑文化层面研究发现,河南省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存在技术缺失、制度缺失、个性和共性缺失等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建筑动态保护的共赢,就需要我们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研发适宜河南省特色的技术保护体系,创新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修复技术,建立正式与非正式一体的建筑保护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动态保护的制度体系,提炼个性化的保护模式,建立有效的专家体系,深度挖掘河南省传统村落建筑的文化价值,突出河南省传统村落建筑的文化个性,为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建筑动态保护耦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凝结着本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其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龙山县捞车村和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探讨了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在发展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经验。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树立整体保护理念,注重自然生态、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多样化的开发原则,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培养地方精英;村民是村落的"活力"源泉,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村落发展,重建地域自信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