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公共性特质,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存在状态,公共性的凝合过程构成了共同价值生成机制的具体表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融合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超越了认知主体性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价值维度上致力于凝聚指向公共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能量。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化长期涵育和中国历史长期形塑的结果,是中华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凝成的关系性存在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大一统"为特征的整体、系统和辩证思维,以"和为贵"为核心的和文化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相映生辉,互动共生,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或曰文化密码.深入研究和传承弘扬这些优质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范式是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意识的具体内涵及内部发展演变的关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属性又蕴含了"一体孕育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共生"的文化逻辑.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思想根源,多元的民族主体创造出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态,共生的多元文化孕育在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实体之中.由此,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一体中共生的文化因子凝聚多元为目标追求,以多元文化共生、共铸一体为价值共识.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元一体的文化路径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塑造大家庭意识、共享文化符号、共建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认同、凝聚认同意识的维度,深层次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生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中华生肖文化的概念和特征,要从七个层面去说明,才能深刻地揭示出中华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融合、凝聚和发展的巨大"文化纽带"。同样,人生旅途竞争机制是具有层次性的一个动态系统框图及其三条原理。  相似文献   

5.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强调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原则。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5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视角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行解读和论述。其中,杨须爱教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民族政治传统与实践、中国通用文字、中华典籍等四方面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郝亚明教授认为“创新性”是理解中华文明历史延续的密码,是理解中华文明当代复兴的钥匙,是理解中华文明未来走向的指针;严庆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国人追求团结内聚的信念、捍卫国家统一的气节,也内在地决定了各民族与国家共命运的选择;青觉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突出表现为接纳多元与尊重差异、开放对话与交流互鉴、多元融合与求同存异的核心原则,汇集于“文明以止”的信念;马忠才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缘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6.
文化基因的理论观照,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上,认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的奥秘,而葫芦神话则是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是中华文明与全球其他文明在文明发展的比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最为显著的特色。这种历史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为政治基础;以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为物质基础;以儒学为核心的儒法道释多元一体的文化为思想保障;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共存的中华民族为文明载体。科学把握中华文明这一文明特质,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沃土之上,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习近平用典》一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词句点缀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述中,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钟情与重视,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智慧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从治国理政、社会治理、仁政为民三个维度阐释习近平用典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动力,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并探掘出更多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资源与实践进路提供了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弘扬中国精神、增强中国力量、坚实中国道路、凸显中国特色的精神标识和内在动力。作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崭新形态和当代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实现中国梦最先进的文化纽带和文化魂灵。实现中国梦,必须在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性和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其不断裂的表现,是这一文明的祖先还是中华大地上“百万年人类史”与“一万年文化史”的缔造者。“中华文明史”的实质是中国的国家历史。以考古学、历史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族群,得出几乎一致的科学结论,它们有着基本共同或相近的“遗传基因”、共同的“祖源”。在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中,不论是什么时代(王朝),也不论是中华大地什么地方的族群或人群管理中华国家,都坚持“中”与“中和”的国家“大一统”理念,从“三皇五帝”到历代中华不同族群建立的不同王朝,都维系着“中华统绪”,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大地的多民族共同体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及其大一统国家的认同。回顾古代世界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古文明、印度古文明与中华文明“四大文明”,加之美洲的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除中华文明之外,至迟在公元6世纪或“大航海时代”之后,其他文明均已“断裂”,而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之所以这样,乃是源于中华文明一代又一代传承着从“家国一体”到“家国同构”至“国家认同”的“中”与“中和”这一“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