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平昌方言在叠音式组合以及部分助词、趋向动词“去”、量词“个/月”、虚语素“头”、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或词和部分其他构词语素等变调的规律性较强,而其他变调只能从词汇层面逐个考察。除了叠音式“上+上”的后字变成低降调外,其余变调均是后字变成高平调。平昌方言的变调模式跟成都话、重庆话大体一致,从中可以窥探四川方言,至少是其中入声归阳平区的变调情况。  相似文献   

2.
贵阳方言的助词“”涂光禄(贵州大学中文系)贵阳方言助词□tau42①,无恰当的汉字表示,本文根据西南官话区一些地方曾使用过的方言字“”字记录。与汉语其他大方言区的内部差别比较,西南官话内部的一致性很高,各次方言区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  相似文献   

3.
客方言形成于晚唐五代、宋初之间,这也是客家民系形成断代的最重要的语言学证据。客话“窗双”与通摄字合流是一个重要的分区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4.
安徽庐江方言中用“把”字句和“给”字句来表示处置和被动,但除了表示处置和被动以外,庐江方言中的“把”字和“给”字还具有普通话中“把”字和“给”字不具备的涵义。通过对庐江方言中“把”字句和“给”字句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对庐江方言的研究,甚至是江淮官话以及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释子、生     
文章运用语源学方法 ,通过汉文词汇古音义与藏语安多方言中保留的古音义之比较 ,对汉文中“生”、“子”等字的本义进行释说。  相似文献   

6.
序一1985年李荣先生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中把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从北方话分出 ,称作“晋语”以来 ,十几年过去了 ,这期间晋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温端政教授主编的国家“六五”重点项目《山西省方言志丛书》的问世和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以及其他一些专著的相继出版 ,表明我们对晋语的调查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最近乔全生先生的《晋方言语法研究》即将出版 ,这无疑进一步丰富了晋语研究的成果 ,可喜可贺。近 2 0年对晋语的研究工作多偏重于语音方面 ,成果也比较多 ,相比之下 ,词汇、语法…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川、黔、湘三省交界处,该地区的方言(不包括苗语)是西南次方言的一支,由于受历史、地理等条件的影响而相当复杂。本文将从词源、构词、词义和词汇的运用等四方面对松桃方言的词汇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归纳出一些特点和规律,让人们了解其词汇及语用特征。从词源的角度看,松桃方言的词汇可以从古词及早期白话词汇、对当地风物称谓的词和来历不明的词等三个方面来考察。(一)古词及早期白话词汇据《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志》记载,松桃方言区的汉人是历史上或因“征苗”或因“避乱”或因“为商”而陆续从中原迁徙…  相似文献   

8.
从方言语词音义的发展分化的角度,对西南官话方言词“搞”和“垮”的音义源流作了训释,并对它们进入普通话的途径和作用作了考察。本文认为,“搞”是因“搅”字文白异读而且意义有分化而造的方言字,“垮”是因“剐”字音义发展分化而造的方言字  相似文献   

9.
重点考察颍上方言中的语气助词“徕”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呢”的比较,着重分析颍上方言中“徕”字在内部语法分布、语法特点等方面的特色。把“徕”字放在皖北方言的大环境中,与周边方言的相似结构进行比较,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徕”字的历史来源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焉耆汉语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同小异。本文从所收集的4000多条焉耆汉语方言词汇中选择了约500条方言色彩较浓的词汇。按其来源分作“方言词”和“借词”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