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代对立的报应刑理论和预防理论的论争导致目的刑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盛行,这为非刑罚化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刑罚谦抑性、人道化理念和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把非刑罚化思想推向了成熟。非刑罚化从制度设置上就是指刑罚宣告的回避、刑罚执行的回避以及犯罪人的社会化处遇。但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领域长期以来对非刑罚化的存在持一种否定态度,因此,应该从犯罪结果的非刑罚化和刑罚执行的非刑罚化两个层面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非刑罚化制度。  相似文献   

2.
个别预防论是刑罚根据论的重要内容,其对自由、秩序和矫正犯罪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促进刑罚功能的准确认识和犯罪学、刑事政策学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非监禁刑是在监狱等监管场所之外对犯罪人适用的刑罚,是对犯罪人不剥夺自由的刑罚.伴随着社会发展、观念更新,作为与犯罪对应存在的、惩罚犯罪手段的刑罚,应该也必须发生变化.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完善的过程中,犯罪的形式、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刑罚的理念和种类就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确立轻缓、宽和、非监禁的刑罚理念,增加非监禁刑的种类,完善现有的非监禁刑制度,把能否对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作为必经程序纳入法庭审理阶段,扩大适用非监禁刑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社区刑罚的根据应当是报应论限制和制约下的以教育刑论为核心的综合论。具体说来,社区刑罚应当以报应论为基本的规诫,以满足正义和秩序的要求;社区刑罚应当以教育刑论为核心规诫,以满足矫正犯罪人的要求;社区刑罚应当适当考虑剥夺犯罪能力论的要求,以争取社区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犯罪现象的分析,表明了犯罪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它源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危害于社会.揭示了犯罪的社会预防的重要意义,犯罪预防是人类社会对犯罪这一社会病态现象采取的一项根本对策.对犯罪进行社会预防旨在说明刑罚本身不能根除犯罪,要减少或预防犯罪在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提出了犯罪的社会预防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首应该依据什么来认定,其根据为何?是刑法学界争议的问题。从刑罚的目的出发来阐述自首认定的根据,认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而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因此,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足以。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而对自首的认定也只能根据这个原理来认定。  相似文献   

7.
比起惩罚犯罪人来说,矫正犯罪人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刑罚执行机构难以胜任。市民社会参与刑罚执行,有利于扩大和延伸政府能力,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再社会化,有利于发展多元化犯罪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吉米.边沁是英国功利主义思想家、法学家,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本文对边沁的功利主义犯罪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他的功利主义刑罚观及犯罪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对刑罚的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罚金刑的功能是:惩罚,对犯罪人的惩戒和谴责;剥夺,对犯罪人的金钱的刑事剥夺;威慑,对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的慑止;鉴别,帮助认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高法制观念;安抚,满足要求惩罚犯罪的强烈愿望,平息犯罪造成的激愤情绪,慰藉精神创伤;鼓励,强化和促进守法者守法和鼓励跟犯罪做斗争;感化,消除犯罪人的敌对情绪,使其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补偿,补偿犯罪造成的损失与损害,恢复或重申维持社会存在的基本秩序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刑罚认知是刑罚威慑实现的基本前提,当潜在犯罪人主观所认知的制裁概率、刑罚强度与客观制裁概率、刑罚强度保持一致时,刑罚才产生预期的威慑犯罪效果。犯罪决策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潜在犯罪人可能利用简便的经验法则或认知策略去认知刑罚,这也决定了潜在犯罪人刑罚认知的有限性。在刑罚认知有限的情况下,刑罚威慑的实现要注意降低潜在犯罪人的刑罚信息成本,同时要将刑罚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的刑罚认知有限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刑事控制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刑罚威吓模式和社会防卫模式.当前我国的刑事控制模式应为刑罚威吓与社会防卫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又可分为初级模式(近期模式)和高级模式(长远模式).当前我国应该实行初级模式,即刑罚威吓与社会防卫并重模式.待社会转型完成之后,逐步实行高级模式,即社会防卫为主,刑罚威吓为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德国刑法学家拉姆佩的刑罚哲学立场是,刑罚正当化目的指明了刑罚哲学的双重任务,其一,必须在违法性(非法)与刑罚之间,或者说,在有责(过错)与刑罚适用之间的关系上发展出正义的规则;其二,必须学会运用这些正义规则,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设立刑罚以针对违反规范的犯罪行为和对此适用刑罚以针对该犯罪人的过错都是正当的.拉姆佩认为,相对主义刑罚理论和绝对主义刑罚理论都不能完整地实现刑罚的双重任务,因而建立抵偿、配置和预防的三元理论对当代刑罚哲学的研究具有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刑罚的轻缓化是当今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但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重刑化倾向严重。重刑易破坏公众的公平正义观念;重刑会导致刑罚功能的贬值;重刑易导致刑罚外的其他预防犯罪的措施难以落实。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国现行刑罚体系:消减死刑;完善自由刑;扩大财产刑和资格刑等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增设社区服务刑等,使其与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传播性病罪的实质理当定位于对他人身体健康或公共卫生的侵害,但现行法设立本罪所意欲保护的法益却是社会风化,国民之身体健康权利仅仅居于"随意客体"的尴尬地位,这显然不利于性病、艾滋病的防治,不利于对国民健康这一重大法益的保护。所以,调整我国现行法关于传播性病罪之保护法益,是有效维护公共卫生、保障国民健康的必然:一方面,性病、艾滋病相对于其他传染病而言,具有流行病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特殊性,单独立法利于对这类特殊传染病的防治;另一方面,根据疾病在性质上的严重程度分设结果犯和危险犯,并配之以相应的法定刑,利于合理划定犯罪圈以及实现罪刑均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的“业务”与“职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业务过失犯罪不同于职务过失犯罪,在研究中应予以区分。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业务过失犯罪主要有18种。当前对这些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存在规范层面、理念层面与实践层面的问题,表现为:一是法定刑配置问题,二是刑罚目的偏重于惩罚而忽视预防,三是刑罚效果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另一方面无助于预防和减少该类犯罪的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贯彻罪刑均衡原则、协调刑罚的目的、关注刑罚的伦理性与注重非刑罚处罚措施等方法及时解决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预防和减少该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肉刑从五帝时代产生,到清朝完全废除,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肉刑在历史中有其特有的预防犯罪和实现报应的功能。肉刑的产生,实现了肉刑报应和预防犯罪的功能;肉刑的反复过程,是寻找肉刑的替代刑的试错过程;肉刑的废除,是肉刑的功能被社会成本更小的刑罚所取代。从刑罚预防和报应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肉刑产生、反复和废除的过程,这对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死刑存废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刑罚正当性根据及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正当性根据是整个刑罚理论的基础,直到目前最有影响的有三种学说:报应正当论、预防正当论和报应与预防一体论。本文在评析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观点:科学的刑罚正当性根据应坚持以间接一般预防为中心,兼顾报应与特殊预防的要求,即在间接一般预防基础上的报应与特殊预防的有机统一。这一观点可以为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积极一般预防理论是刑罚目的理论的新思维;积极一般预防理论可以有效涵摄报应刑论、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理论的合理成分;在现世中国,积极一般预防理论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规划系统职务犯罪由于其本身犯罪频率高、涉案金额大、犯罪性质恶劣等特点,所以容易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惩防城乡建设规划系统职务犯罪要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系、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律保证、注重社会合力和专项治理,也要加强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不仅如此,构建市场、政府和社会联合行动的制度惩防体系和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统规制的法律惩防体系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呼唤行政机关必须进行风险规制。作为行政管理末端环节,行政处罚的功能定位是惩罚与威慑,不能完全满足风险规制和风险预防的需要。在风险社会中,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时刻挑战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和行政裁量权两大基石。为回应上述挑战,应通过程序主义的进路处理行政处罚中科学与民主的矛盾;增设风险预防原则以作为处罚法定原则的补充,解决行政机关风险预防合法性的问题;重塑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厘清违反行政法义务与空白要件、主观过错与集体性治理之间的关系;探索行政处罚法律评价机制前移的可能性,从根本上遏制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