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中新课程选修教材中对植物精油的提取采用的是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而没有萃取法提取精油的案例,作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微型提取实验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试剂,而且操作安全,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通过对茴香、生姜两种材料的精油提取的实验研究,选择出最适的提取剂、提取温度,为高中植物精油提取实验的拓展,以及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补充提供可行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了陕北甜荞麦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采用硝酸铝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提取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声波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5.33%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53.07,温度71.61℃,提取时间1h.在上述提取方案下,测得陕北定边县甜荞麦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3.10%.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研究微波法提取川芎中多酚的方法.以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微波法提取川芎中多酚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为80%、微波功率为450w、提取时间为2min、料液比为1:8,此条件下可提取的多酚浓度为1.862mg/g.  相似文献   

4.
黄连须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连须中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易溶于乙醇的性质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以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 :黄连须粗粉中加入 5 %的中药提取因子 ,37℃恒温浸泡 6h,乙醇连续回流 3次 ,每次 1h ,总加醇量为2 2倍 ,所得盐酸小檗碱的总量最高 ,提取的盐酸小檗碱总量可达 3.81% ,该工艺为黄连须的更好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山野菜一点红总多酚的提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山野菜一点红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应为液料比为15:1,乙醇浓度为60%,浸体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h,这种提取工艺可使一点红总多酚的提取率达到94.2%。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菊花脑茎叶为材料,对其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石油醚除脂,热水浸提、活性炭脱色、Sevage法除蛋白、乙醇醇析提取、沉淀、干燥等方法研究菊花脑茎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用硫酸-苯酚法对多糖含量进行了检测.对菊花脑茎叶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M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又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对甲醇提取物进行特征测定,观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并用HPLC法分析测定其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菊花脑茎叶干品中粗多糖含量为0.29%,粗多糖中精品含量为88.79%,干品中总黄酮含量为0.203%.其结果证明了菊花脑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脐橙皮渣为原料提取橙皮苷类物质。设计影响提取效果的正交实验,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橙皮苷,利用75%乙醇作为提取剂,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影响天麻中天麻素的提取因素。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醇浸膏收率及天麻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提取的最佳条件70℃下,用4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6倍量乙醇。结论所用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酸水法提取穿心莲总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以水为溶媒提取穿心莲总内酯的收率,根据穿心莲内酯可以同亚硫酸氢钠起加成反应的原理,在常温条件下,用作者设计之方法──酸水法同乙醇回流法、碱水法、乙醇冷浸法、冷水浸渍法提取穿心莲总内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酸水法提取穿心莲总内酯可达乙醇冷浸法的75%以上,与乙醇回流法(A法)相当,而远远超过其它方法(D、E法),经方差分析,其与乙醇冷浸法(D法)和碱水法(B法)差异显著,而与乙醇回流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商陆浆果为原料,用石油醚去脂-乙醇抽提-甲醇溶解的方法提取了商陆浆果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石油醚去脂-热水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乙醇醇析提取、沉淀的提取工艺从商陆浆果中提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测定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商陆浆果中粗多糖含量为3.77%.用HCl-镁粉、HCl-锌粉热水浴、2%AlCl3-乙醇、1%NaOH溶液和1%FeCl3-乙醇与95%乙醇提取物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醇提取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观察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表明样品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