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如何对他进行评价,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记得范文澜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的文章,半个世纪以来,在大陆地区几乎成为定评。可是,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而写的,其立论亦有简单化的倾向,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重新评价曾国藩又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董蔡时教授的新著《曾国藩评传》(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以下简称《曾传》),既不因袭陈说,又不趋迎时尚,而是根据史实,独抒己见。综观全书,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夹叙夹议,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2.
彭小舟 《船山学刊》2001,(1):127-128
幕府与幕僚,是中国历史上是的一个奇特现象。 “人幕之宾”指的便是东晋的那个郗超,而著名的幕府有忽必烈入承皇统前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务的金莲川幕府。历史发展到了近代,因缘风云际会,曾国藩幕府更以规模空前整齐庞大、事功进展的广度与高度及其深远影响而成为“神州第一幕府”。长期以来,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继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曾国藩幕府研究》和史林《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之后,2000年10月成晓军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以下简称“新著”)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 综观全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  相似文献   

3.
董蔡时先生撰写的《曾国藩评传》1996年11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董蔡时先生是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史研究专家。近几年来,已有好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出版。董蔡时先生的这本《曾国藩评传洲别具一格,有鲜明的特色。第一,提出了很多独到的学术见解。董先生长期研究太平天国史,辛勤笔耕,积三十余年治学之经验和心得,厚积薄发,集大成于《曾国藩评传》。《评传》对曾国藩标榜“诚”、‘“信”、“仁爱”等道德观念作了行为上的剖析,指出:曾国藩强调“诚”、“信”、“仁爱”等,实际上并未普遍践行,而仅仅实行于与其党同代异的地主…  相似文献   

4.
1995年7月10H,武汉出版社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了“《史学家自述──我的史学观》出版座谈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出版社、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湖北日报社等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到会。会议由武汉出版社总编洪源先生主持。在会上,《史学家自述──我的史学观》一书的主编张艳国先生和责任编辑谭椅女士详细介绍了该书的组编和出版情况,与会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们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史学家自述——…  相似文献   

5.
当1944年范文澜写了《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之后,曾国藩这位被清人誉为“中兴之臣”以及被国民党政府视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就被打入了历史的别册。这种“定论”持续了40余年;1978年当李泽厚完成《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时,仍然以此为基调,虽然试图小心翼翼地有所评价,但还是在结尾时指斥了曾国蕃其人其书的“虚伪的深刻意义”(见李著《后记》)。因而1979年当钟叔河先生提议出版《曾国藩大全集》时,出版界为之哗然。而1982年当这一计划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计划项目时,则标志着离对曾国藩做出一个较为公正评价的时候不远了;1989年,在《曾国藩家书》的重印前言中,钟权河先生似乎还不得不先引用刘伯承元帅的话,以证明曾国藩其人其书并非全无道理,尚“可以借鉴”。而当1990年至1992年唐浩明先生所著三大卷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副标题分别为《血祭》、《野焚》、《黑雨》)由湖南文艺出版社陆续出  相似文献   

6.
<正> 已故著名史学家陈旭麓(1918~1988)先生曾言:“作家以他的作品而存在,科学家以他的科学成果而存在,史学家以他的史著而存在,靠吹和捧起来的‘家’是不会有生命力的.”近日读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的长达百余万言的《陈旭麓学术文存》(以下简称《文存》)一书,深深感受到陈旭麓不愧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以他的史著而存在”的知名学者.尽管斯人已长逝,但其在历史学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一些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冯文炳先生是“以‘废名’出名”的作家,是一位颇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早在一九二二年秋,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从事小说创作。那时的作品大多收在他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里。后来,他更以废名的笔名陆续写了四本小说,有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桃园》、一九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枣》,以及一九三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桥》和《莫须有先生传》。至于连载  相似文献   

8.
吴文蜀先生宇恂子,别署苟芷,1919年生于四川沪州市。他不仅是一位独标一格的书法家,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学有专长、造诣颇深的学者,尤以对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研究最具特色。自1978年恢复工作以后,短短数年间便先后出版了《读诗常识》、《词学概说》、《诗词曲格律讲话》等著作,发表了《词律改革刍议》、《论唐代的边塞诗》等学术论文。纵观吴先生的古典诗词研究,可以概况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以实事求是和辩证的观点从事诗词研究。比如,作为一位旧体诗词的创作者和研究者,他不可能不对中国这一传统的诗歌形式有所偏好,但…  相似文献   

9.
“理解曾国藩”———评池子华新著《曾国藩传》汪远忠曾国藩,作为晚清政坛上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近年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有关论著不胜枚举,有关他的传记也已出版多部。然近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池子华先生新著《曾国藩传》,仍觉该著颇多创见,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由于《曾国藩》全集的出版,对曾国藩的重新研究已引赶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许多人寻根究底去曾国藩故居——双峰县考察,在考察中,对曾国藩旧居许多传闻十分关心.本文作者系双峰县人,曾任双峰县委书记、娄底地区专员多年,通过对曾国藩旧居实地的反复调查研究,占有了翔实的史料,撰写了长达2万余字的《曾国藩的故园》,现陆续在本刊发表,以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曾国藩故园,旧有“九堂”的说法。实际上曾国藩兄弟父子修建居住过的只有八堂,文吉堂实为管庄。这八堂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其祖辈、父辈修建的,规模不大,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最近读到了唐浩明先生的新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拜读之下,觉得内容确属精彩,既是小说,也是历史,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曾国藩的一生,对曾国藩研究,无疑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想借评这部大著之机,发表我个人对曾国藩的一些看法,就教海内外衮衮诸公!1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和一个穷翰林丽一举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靠的是扶助清朝镇压了太平军.因此,曾国藩和太平军的关系,既是他一生的主线,也是这部书的主题.这部小说洋洋120万言,分成《血祭》、《野焚》、《黑雨》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会道门的研究,由于档案封存山积,阅读非易,会道门又具有神秘色彩,研究难度较大,所以问津者很少,几乎成了“绝学”。已故史学家魏建猷先生“文革”前用多年时间收集的会党史资料卡片数千张,“文革”中被当作“四旧”付之一炬。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魏先生又带领他的研究生们向中国会党史领域作攻坚战。他的学生们不负师望,近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帮会史》和《中国会道门》  相似文献   

13.
<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较大而又争议较多的人物。自《曾国藩全集》出版后,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通过普氏的文字,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形成了关于曾国藩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曾国藩的未刊书信,为全面研究曾国藩增  相似文献   

14.
杨炳安同志的《孙子会笺》一书,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经典著作的又一新成果。 《孙子会笺》是杨炳安同志几十年来研究孙子学的结晶。早年他每读《孙子》时,就发现其文字鲁鱼亥豕,歧异殊多。古近学人,虽有所諟正,然限于诸多条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他于五十年代末,在著名史学家翦伯赞、齐思和,陈乃乾诸先生的鼓励指导下,对《孙子》的文字进行了校勘,而有《孙子集校》之作,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全国解放后第一部集中校勘孙子十三篇文字的书。但是,《孙子集校》是只校文字,未解本义。随着作者对《孙子》研究的深入,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发现历来研究《孙子》见仁  相似文献   

15.
<正> 郑鹤声先生与世长辞了.但他的丰硕的著述,将与世长存.郑先生是一位早有成就的学者.早在学生时代,上海中华书局于1924年就出版了他的《汉隋间之史学》.1928年,即他27岁之时,商务印书馆就为他专门安排出版郑氏史学丛书,先后出版了他撰著的《中国史学史》、《史汉研究》、《中国史部目录学》、《中国文献学》、《亚洲诸国史汇目》、《司马迁年谱》、《班固年谱》、《杜佑年谱》、《袁枢年谱》等著作.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散文的人生意识邢跃余秋雨是一位卓越的艺术理论家和文化史学家,也是一位当代散文大家.他近年来发表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及续编《山居笔记》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推重。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文化内涵,深沉凝重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作者是一个谜,现代史学家吴晗先生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中认为:“假使我们可以把他牵就为王世贞,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他归结到曾著有杂剧几种,和托名天都外臣编有《水浒传》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18.
《马端临卒年考》作者王炜民原载《浙江学刊》1996年第6期马瑞临是宋末元初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但其生平事迹史书缺乏详细而明确的记载。其生年,白寿彝先生考证为宋理宗宝二年(1254年),可卒年则长期以来难以具体确定.新编《乐平县志》提出:“马端临应为八十七岁而逝,终年为至元六年(1340年)。”其依据是新发现的元人许瑶《故隐君尚志先生马公行述》中云:马志仁(马瑞临之子)“父李夫人年七十卒……时,父已耄……赵七年而殁”,并将“毫”字解为“八十”岁.然而据元人余谦《文献通考序》,马端临肯定卒于后至元元年(1335年)之…  相似文献   

19.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07,28(4):157-160
今年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师齐思和诞辰100周年,这两天我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学习齐文颖先生寄来的她父亲1936年在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讲的《史学概论讲义》,这本讲义是2007年1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义”系列之一,70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设的《史学概论》课程讲义的正式出版,不仅是对于我国著名史学家齐思和诞辰一百周年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20.
任继愈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主编的三种中国哲学史著作和他对《老子》一书的注释之中。他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老子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197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简编》中改变了看法,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者。1983年在《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他全面地审视了上述两种看法,认为它们都"犯了把古人现代化"和"片面性"的错误。他在老子哲学研究中在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以及他勇于自我超越的学术精神,给人们以很大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