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5月上日至6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史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团一行十五人访问南开大学,并与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专业研究生举行学术交流会。会上,中日双方提出学术报告五篇,与会者针对报告内容就三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一、中日两国日本史研究的现状与动向。日方在报告中介绍了战后日本近现代史研究的特点,指出战后日本史学界摆脱了战前皇国史观的束缚,批判了反动的帝国主义历史观,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后批判了以美国学者为代表提出的“近代化论”思想,使日本历  相似文献   

2.
丸山真男是战后日本著名的政治学家、思想史专家和思想家。二次大战后到60年代初,是他最为活跃的时期。他纵横驰骋于日本政治、思想、历史、文学艺术等众多研究领域,以其丰富多采的著述活动,在宣传自由民主主义思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学者古田光评论说:“倘若不谈丸山真男及其思想,则无法沦述战后日本思想史。”显然,研究丸山真男,对于了解战后日本思想史和加深对日本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对战后日本思想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丸山真男还没有专文做过介绍。本文着重评述和探讨丸山真男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两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甲午战后不久,日本的学术界就开始了对甲午战争的学术研究,其间,经过近百年几代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从战前战后的研究的方法、方向、学术成就上看,战前和战后的学术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拟从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甲午战争研究史的分析中,整理日本学术界的甲午战争研究的特点、倾向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分析当今研究的学术动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研究会编辑的《现代历史学的成果与课题》概括了1 980~2 0 0 0年的研究动向,其中的第一卷名为《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任何人从中都看得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尤其是日本现代史研究处在转换时期。用安丸良夫的话说,从2 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战后历史学”到“现代历史学”的“决定性的转换”,使得国民国家论时期以后的近代史研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这2 0年的转换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其中包括前文提到的《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展望日本历史》丛书(东京堂出版,2 4卷)、《战后历史学再考———超越“国民史”》…  相似文献   

5.
日本《日本史研究》杂志1986年第5期刊登龙谷大学教授木坂顺一郎的文章《日本战后改革研究动向》。文章首先介绍日本通史著作中对战后改革的评价,认为初期著作共同的特点是,把民主化过程作为国内外民士势力和美日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加以描述,而缺乏实证研究,过低评价战后改革的偏向强烈。六十年代出版的通史,克服了过低评价战后改革的错误,部分地承认改革同战前的“连续”性,但基本上都强调“断绝”性,试图接近战后改革的本质。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大内力的“连续”说和大石嘉一  相似文献   

6.
“东亚中的日本史”是日本六兴出版社特邀中国学者执笔撰写的13卷日本史丛书的总称。正在日本以日文陆续问世的这套丛书,以其不同于日本人探讨问题的方式和立场,在日本学界及舆论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我认为,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向日本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日本史研究水平,这是中国史学研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本文仅就其中第8卷——马家骏、汤重南合著的《日中近代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彭曦 《日本学刊》2012,(3):130-142,160
作为战后日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学者,广松涉和山之内靖解读马克思的视角十分独特。广松认为,立足于关系主义的"物象化论"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而山之内则主张,早期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确立的"受苦者"的视点先驱性地表明了生态学的思想。虽然在对早期马克思评价上,广松与山之内意见尖锐对立,但他们都对现代欧美文明持批判态度,而这种态度同时也是20世纪日本思想界的一贯主题之一。日本马克思主义从神道、佛教等日本传统文化中获得启示,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将日本与中国再次加以对比,可以鲜明地看出各自不同的性格,这便是“经济之日本”与“政治之中国”的对比。 所谓“经济之日本”,不言而喻是指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与今日的经济发展。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在占领初期自主提出的"文化国家"构想,是日本最早的国家重建理想形态。围绕"文化国家"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实践,在日本政界及思想界形成了保守派与进步派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背后反映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国家重建道路,即以延续近代"国体"为目标的国权立国论与以民众思想启蒙为理想的民权立国论。占领初期日本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所造成的"帝国民主主义"现象,正是国权与民权在战后重建中矛盾并存的体现。而与民主化改革背道而驰的国权理念最终主导战后日本重建的现象表明,战后日本国家重建并非由占领当局主导,而是从"文化国家"这一原点出发的日本自我能动性选择及适应的结果。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日本民众民主化思想启蒙缺失导致国家前途命运由极少数政治、文化精英操控传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东方文学研究领域对二战后日本的左翼文学运动有一种出于善良目的的误解 ,这种误解认为日本战后左翼文学对军国主义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其实 ,这是善良的中国人对那些所谓进步作品引伸想象出来的思想理念。这种理解不自觉地掩盖了其中的错误乃至反动的思想观念。本文主要对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弱化、失败现象及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战争认知理念进行批判研究。一、日本战后左翼革命运动理念、行动纲领和斗争行为存在着严重偏差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发展软弱及对侵略战争态度暧昧是日本共产党的理论主张、行动…  相似文献   

11.
所谓现代日本朱子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者研究朱子学的情况。对于这个时期日本朱子学研究的特点,日本岛田虔次在《战后日本宋明理学研究的概况》中有所概括。他说:“战败后,随着社会状况的激变,学界的情况也大有改变。在继续历来的哲学意味的研究之外,作为新的倾向,可以说还有所谓思想史,即思想的社会史,或者叫做社会的思想史。这是超越儒教、佛教的区别,探求时代的意识——思想的一种见解。”这就是说,现代日本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劳拉·海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满脑子是别人的经济行为怎样使他们受害,而从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行为对他人有何不良后果。这种“受害者情结”,与他们在政治上(特别是战争问题上)的“受害者情结”一脉相承。1 日本人的这种“受害情结”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战后日本文学也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受害意识”。  日本战后文学曾出现了大量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对日本发动的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给日本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把日本这样一个侵略他国,给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3.
日本教科书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严 《日本学刊》2001,(4):41-56
战后迄今 ,日本国内围绕教科书的斗争从未中断。它一直是日本国内不同历史观较量的一个焦点 ,并几度引起日本与亚洲邻国之间的摩擦。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些探讨。一、战后以来的教科书问题根据日本国会 1 953年修改的《学校教育法》,教科书的审定权归文部大臣。 1 955年日本执政的民主党 (同年与自由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 )开始对战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提出批评。该党发表《值得忧虑的教科书问题》专集称 :某教科书中“日本‘侵略大陆史’占了大部分。而且 ,正像中共的儿童所受到的教育那样 ,日本被描写成‘东洋鬼子’”,“教科书逐渐被红色魔爪…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大力宣传了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提出的"两条道路"的理论,但是并未弄清这个理论在列宁的思想发展中以及在日本资本主义理论史中所  相似文献   

15.
我是研究日本经济的,常到日本去。日本朋友问我对日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常喜欢用“三个吃惊”来表达我对日本的印象。 第一个吃惊——战后的高速增长 第一个吃惊是战后的“高速增长”。战败初期就不用说了,就是到了50年代的中后期,有几个人预想到日本经济以10%的速度持续地“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迎接缔约25周年展望日中关系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原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以下简称“日中条约”)的原点 ,存在于 1 972年 9月 2 9日在北京发表的《日中联合声明》。第一 ,《日中联合声明》第八款载明 :“日本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巩固和发展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基于这一共识 ,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 1 974年 1月访华时提议开始进行缔约谈判。这一谈判于 1 978年 8月 1 2日在北京达成协议 ,同日签署了日中条约。第二 ,日中条约在其前言载明 :“确认上述联合声明是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 ,联合声明所…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古代国家》是石母田正古代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后的日本古代史研究有巨大的影响。该书出版于1 973年,本文试图论述2 0世纪70年代后女性史研究和石母田史学的关系。毋庸赘言,石母田正对古代史、中世纪史及战后历史学的整体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战后日本女性史研究,从中考察女性史研究同石母田史学的关系。日本的女性史研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仅以古代史研究领域为例,就有母系制度、女王与阶级、有关国家关系的争论等,但这些研究大多限于古代国家、社会和政治的一般研究上。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披露于世的日本东芝机械公司向苏联出口 9轴数控机床事件 ,在我国的战后日美关系史研究中 ,迄未受到应有重视。“东芝事件”不仅使美国政府趁机解决了日美关系领域中遗留的从日本引进军事技术和联合开发 FSX战斗机问题 ,而且导致日本出口管制政策的重大变革。探讨“东芝事件”的由来及其影响 ,对认识亚太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应该说是有裨益的。一“东芝事件”被曝光 ,始于当事人、日本和光交易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首席代表熊谷独 1 985年 1 2月向美国政府商务部、巴黎统筹委员会 (简称“巴统”)的揭发。 1 987…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在有关美国占领日本史的研究中,有一些课题尚很少有人问津。比如,美国的“日本派”在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广义的日本派是个曾影响美日关系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派别,包括战前日本派、战时日本派和战后日本派。本文的论述范围仅限于战时日本派,并着重探讨战时日本派在制定对日占领政策中的作用,兼论该派与“中国派”和“新政派”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相似文献   

20.
日本《日本史研究》杂志1986年第1期发表石岛纪之的文章《围绕南京事件的新的争论点》,摘要如下。自1982年“教科书事件”以后,日本学术界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已从“大屠杀”是否存在,转移到“大屠杀”的规模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上来。问题的核心是“屠杀”的定义以及推算屠杀人数的根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