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既出现过仇视投机的立法、也出现过反投机的立法,其部分原因在于投机存在负面作用,但主要原因是对投机存在政治偏见.事实上,对于期货市场而言,一般的投机是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过度投机却有可能扰乱期货市场的发展,原因在于过度投机容易导致市场操纵.鉴于投机对期货市场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立法应当兴利除弊,规制投机而不是消灭投机.规制机制的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带来突发的或不合理的价格波动,防范操纵.其主要途径有:对投机者的交易量进行限制,对投机者的头寸进行限制,对大户套期保值者的不合理的价格压力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死亡态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一个事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此人们的死亡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尤为重要.分析人的死亡态度,实际上就是分析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研究人的死亡态度,帮助人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合理把握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创作态度是艺术家对艺术的价值与反价值的反映。对这一定义,有必要作三点说明: 首先,所谓艺术家,指的是创作主体。创作态度所涉及的内容是艺术家如何对待艺术创作,具体说来有六方面,即如何将现实要求转化为艺术倾向、将物质资料加工为艺术载体、将知识经验转变为艺术题材、将日常感情升华为艺术体验,将人格特征物化为艺术风格,将理想目标展现为艺境界。其次,“反映”指的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艺术的价值与反价值是客观的,而对它的反映则具有主观性。人所具有的心理反映形式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  相似文献   

4.
道德态度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现象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构成。道德态度具备社会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四个基本特征,具备社会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导向四个基本功能,具有影响道德判断和选择、影响道德行为方式两个主要作用。道德态度与道德价值观有所区别,但联系更为密切。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通常具有一致性,但二者的背离也比较常见。道德态度的形成要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其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强化与观察学习的交互作用,其影响的内部因素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分化以及社会经验,外部因素在于父母、教师、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法律态度的形成及转变周伯政大学生的法律态度对其法律心理和法律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决定大学生对法律、法律现象的认识、判断和选择并影响其法律行为的效率。正确认识大学生法律态度的特征、形成和转变,有助于教育者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加缪的写作中 ,“荒谬”和“反抗”是一对中心概念。前者概括了他对人在世界、存在面前无能为力的清明意识 ,是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的自信观念的一种解构 ;后者表明了面对如此存在的人应该具备的人生态度 ,即西西弗斯的方式 ,又是对传统人文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人性道德追求的一种重构和现代阐释。在现代虚无主义的浪潮中 ,加缪的思考是对价值人生的一种坚守 ,同时也是对 2 0世纪人类精神文化资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作者主观态度来解读《金瓶梅》,是正确理解这部作品的一个有效视角,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蕴含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通过对“康德问题”的重提和解释,凸现了认识可能性的问题。并通过对自然的思维态度以及由之产生的自然科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困境的揭示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然思维态度的哲学思维态度。理解自然的思维态度与哲学的思维态度的区分是进一步掌握胡塞尔现象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实效     
一个有法律的国家,并不因此就实现了“法治”,因为“法治”与“法制”不同,法制可以称为法律规范的体系,法律的制度。但“法治”的要求是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一个“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志就在于法律的实效,它不仅包括公民守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是法律文化中常见的现象,它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而在比较法学界,法律移植却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这一争议主要不在于法律是否可以移植,而在于对法律移植可能性程度的不同估价,即如何使移植获得成功,如何使移植过来的法律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本文对法律移植理论进行了初步评析,论证了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在分析法律移植方式的基础上总结了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律移植     
法律移植是比较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法学界在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讨论中所提出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通过评析法体移论理论中的不同观点,澄清了理论分歧中移植含义的模糊认识:通过对实践中法律移植的分析,认为只要移植的法律能转化为接受国自身的发展需要,法律移植就会成功。文章论证了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法律移植是我国法律改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信仰     
石茂生 《南都学坛》2002,22(2):90-92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 ,只有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法律信仰 ,法治社会才能建成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信任、相信和崇拜 ,它包括对法律的神圣情感、对法律的科学态度和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法治实践又是法律信仰的条件和源泉。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继承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以其历史为基础。一个民族的法律只有与该民族的历史相沿承、与其本土资源相适应才能存活。法律现代化的口号喊得再高、再响,使法律与本土资源相适应终是其根本途径。在我国,法律移植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百年,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最终还是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对历史的继承上来。本文以重新探索法律现代化路径之选择,检讨法律移植之得失,审视历史沿续的不可避免为出发点,以社会的法律和社会的文化之一致融合为落脚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是比较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法学界在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讨论中所提出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通过评析法律移植理论中的不同观点,澄清对法律移植含义的模糊认识;通过对实践中法律移植的分析,认为只要移植的法律能转化为接受国自身的发展需要,法律移植就会成功;通过论证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法律移植是我国法律改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移植     
评析法律移植理论的不同观点,澄清对移植的模糊认识;通过对实践中法律移植的分析,认为只要移植的法律能转化为接受国发展的需要,法律移植就会成功。论证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法律移植是我国法律改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实效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是法律的功能和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其实现程度是判定法律实施运行情况和法治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判定一件法律的实效情况可综合根据概况性标准和具体性标准.影响法律实效的因素很多,既有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直接因素,又有个体、体制、法律监督、法律环境等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法律行为一词最早出现在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中,当时是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代名词而使用的。现刊行的各种法学词典中虽然都有法律行为的条目,但大都认为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简称。实际上法律行为现在已经超出了民法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一切法律部门,在法理学中人们也不断地运用法律行为一词。从涉猎到的有关论述看,人们对法律行为概念认识很不一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法律位阶论     
法律位阶制度是解决法律冲突的一项法律制度 ,性质上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立法制度而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司法制度。目前 ,我国的法律位阶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体系     
在回顾与反思法律体系演变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作了认真的阐释,并概括地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从而对于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她的科学内涵和认真贯彻执行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本源和价值基础的法律规范或者是能够证成实在法的正当性的综合性准则,其应当存在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具备实在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型法律原则;另一种是不具备实在法效力的非法律规范型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稳定性、效力与表现形式的二元性、适用范围之宽泛性及“竞争与协调兼顾”的适用方式之复杂性等特性。基于对法律原则特性的认识,可进一步揭示出法律原则对法律规则的规制和评价功能、对实在法的续造功能及在司法实践中的裁判功能。而要全面解读法律原则问题,还必须以法律原则的裁判功能为切入点,从理论和操作层面深入分析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和具体适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