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促使学生亲历语文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我结合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在班级开展了以“动物尾巴的作用”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寿园芳 《新天地》2011,(11):202-203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人教版教材中识字的编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随文识字;二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三是编排了单独的识字课。其中单独的识字课编排得新颖独特,很有意思。首先,呈现在课本中的位置别出心裁,八篇单独的识字课分别设置在八个单元的最前面,用识字统领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笔者有机会见识了两位老师执教的语文实践活动课。一节上的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一节是自行设计的内容《中华文化习俗:对联》。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语文》七年级下册(2001年第一版)中的《斑羚飞渡》有几处内容于情于理有不通之嫌,现指出,请同仁细酌。1、第三自然段课文:……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逞能,竟后退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这几句话中的老斑羚“起跳”山涧与“笔直”相矛盾。根据力学知识,这只斑羚跨越山涧时有起始速度,不可能在距对面山峰一米处就突然由前飞渡改向为笔直落下。2、还是第三自然段中的“好一会…  相似文献   

6.
消防犬     
《献给母亲的歌》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走进唐诗     
摊开唐诗,你会惊讶地发现我们生平所有的情感几乎都找到了归宿。 握一本《唐诗》就彷佛握着沉甸甸的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8.
走进乡村     
“啊,好久没有去乡下了!”“是啊,这次正好趁放假,我们一家一起下去看看爸爸和妈妈吧!”“好啊!”星期六一大早,爸爸妈妈他们就开始讨论着去乡下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社新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并侥幸获得一等奖。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讨,从而弄懂了教材,并完成了对教材的再创造。其中生成的精彩尤为引人回味。  相似文献   

10.
心中的清凉     
张丽钧 《社区》2013,(23):20-20
一条渡船,上面载满了急切想到对岸去的人。船夫撑起了竹篙,船就要离岸了。这时候,有个佩刀的武夫对着船家大喊:“停船!我要过河!”船上的客人都说:“船已开行,不可回头。”船夫不愿拂逆众人的心,遂好生劝慰武夫道:“且耐心等下一趟吧。”但船上有个出家的师父却说:“船离岸还不远,为他行个方便,回头载他吧。”船夫看说情的是一位出家人,便掉转船头去载那位武夫。武夫上得船来,看身边端坐着一位出家的师父,顺手拿起鞭子抽了他一下,  相似文献   

11.
情归何处     
夏天的晚上,荷香阵阵,清风徐徐。荷塘里可热闹啦!青蛙在呱呱地唱歌,柔和的月光轻泻在水面上,可爱的银鱼儿拨动水藻,弹起动听的乐曲。秀美的红蜻蜒低飞作滑翔表演。夏天的晚上真迷人呀!  相似文献   

12.
印度裔英国作家维维.苏.奈保尔和维克拉姆.赛思的小说都通过兼具被殖民者身份的都市闲逛者的视角,展示了城市浓厚的后殖民色彩,其市容市貌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思想仍然有殖民主义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后殖民时期,曾经的被殖民者向往城市、向城市流动的倾向,是殖民者宣扬西方先进文明的结果。但是,由于种族主义造成的他者和模仿人的身份,被殖民者在城市里更容易失却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李卓 《新少年》2010,(4):14-15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我和中队的伙伴们离不开朝夕相处的《新少年》。算起来,我和《新少年》已经是相识五年的朋友了。上一年级时,我就订阅了《新少年》。  相似文献   

14.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丽水遂昌二中毛卫华老师教学时,运用新课程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阅读的个性化,从而使这堂课充满智慧,呈现出大气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师:读了文学大师巴金写的《日》和《月》两篇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课文),我们领悟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信念和追求。你们还读过这位大师的其他作品吗?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 [片段描述]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分类的知识,你能把你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清晨,我独自踏上一条幽静的小路,准备去“山中访友”。大雾笼罩着整个山谷,让人感到一丝凉意。阵阵芳香扑鼻而来,有着无穷的魅力,不一会儿,小树仿佛在向我热情地招手。路边的小草,更是青得逼我的眼。我想,小草既没有花那般鲜艳,也没有树那般高大,但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赞美小草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似文献   

18.
夏日的思念     
刘黎莹 《社区》2004,(11):61-61
那天真是巧得很。我和他在火车上相遇,在同一座城市下车,住在同一个宾馆。办完住宿手续后,我匆匆为公司跑一笔业务,临近吃饭时才一脸疲惫返回宾馆。他来敲门,约我陪他去看一位女朋友。我说:“我累得饭都不想吃,哪有心思陪你看女朋友?”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看上去他的岁数不会超过六十岁。他有些难为情,说:“姑娘,往少里说我也比你大好几十岁,我不是个坏人。我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就是想来看她一眼的。怕她老伴误解,陪我去一趟吧。”他像个孩子般紧张而又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惟恐我拒绝。他一再表白,这一生很少像今天这样求过人。走在路上,他…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也体现了他的语文素养。从教十年,体会最深的就是学生怕习作,老师怕指导。因此,我常常在思索: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如何在习作上体现以人为本?适逢新学期担任一年级的教学,于是,我采取了最常见的练笔形式——日记,准备从一年级开始渗透学生的习作意识,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会感恩     
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一个手语舞蹈,名字叫《感恩的心》。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感恩呢?”妈妈笑着告诉我:“感恩是对人或事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似懂非懂,不知道自己要感恩谁,为什么要感恩,直到后来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我才明白,原来感恩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