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钱"的兴趣时,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合理地"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并树立初步的理财观呢?原始积累,始于压岁钱绝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以后,才开始对"钱"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这时候,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压岁钱到底怎么处理。是全部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即将来临,孩子们跟着父母走亲访友总能拿到不少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收入喜人,但不少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压岁钱落入爸爸妈妈的口袋,家长的态度多是认为孩子年龄小不会保管,也有家长在试探着让孩子参与理财。孩子的红包谁说了算?声音一:孩子红包成为家用补贴小涵的爸爸朱先生说,孩子以前还小,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因为自己也要给别的孩子红包,就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又给了别的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对钱  相似文献   

3.
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半次元……当下孩子们热衷的网络社交平台越来越多。有的父母看见孩子在小红书里发布美妆视频,担心她耽误学习又不知该怎么沟通;有的父母每次点开孩子的朋友圈,都只能看到一片空白,是不是自己被屏蔽了?想问又不敢;有的父母不停刷新孩子在半次元上的动态,生怕孩子陷入危险而不自知……父母要怎么突破和孩子的网络屏障?如何与孩子共享网络社交的亲密时刻?本期策划将和你一起寻找这些父母关心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父母不必拘泥于“收或不收”压岁钱,关键是要与孩子共同探讨处理压岁钱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沟通感情。今年春节,这个话题还是像往年一样备受关注:作为家长,你会不会收走孩子的压岁钱呢?  相似文献   

5.
正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  相似文献   

6.
问: 女童蓓蓓每年春节或是生日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父母就帮她把钱存在了银行.由于平时父母外出打工,蓓蓓都是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以银行存折都交给奶奶代管.后来蓓蓓的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孩子随母亲生活,谁料奶奶却把她的压岁钱全部提取出来据为己有,后来虽多次索要,奶奶仍拒不返还.请问,这笔压岁钱该归谁?谁又有权利管理和处置呢?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大爆炸,让现在孩子们的知识迭代更加快速,心智也普遍比较早熟。对于如何与朋友相处,他们早已开始有一套不同于父母的规则。探讨儿童社交,已经不再是一个"父母教授—孩子学习"的单向过程,而需要父母随时跟上孩子的脚步,双向平等地交流。离孩子们的世界越近,才越能了解他们,也越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最近,我偷偷潜入群里采访了儿子作业小组的同学,问他们现在交朋友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给了我一个很新鲜的回答:"崩人设"。  相似文献   

8.
《伴侣(A版)》2014,(2):52-52
正研究显示富二代的孩子们往往承受着父辈们成功的压力,从而增加了心理疾病的风险。调查发现,那些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家庭的孩子,其心理焦虑和压力程度是普通孩子的2倍。一些诸如抑郁、神经质、饮食紊乱、滥用药品、自我伤害的问题,正出现在这些富家子弟当中。调查发现,这些富二代孩子觉得很难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往往希望从孩子那里得到太多,结果导致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脆弱。压力导致富二代孩子从小时候就产生了极  相似文献   

9.
最近,大宝反对父母生二胎的新闻层出不穷。一对父母给大宝写下"永远第一爱你"的承诺书,才被大宝允许生二胎;更令人瞠目的是,一个13岁女孩以自杀威逼妈妈流产,而那个妈妈居然答应了,打掉3个多月的身孕,终结了一个新生命!网上很多人指责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冷酷无情,不懂得分享。可是,这都是孩子的错吗?人的本性中都有自私的部分,孩子不想父母的爱被分走,不想自己的零食和玩具被分享,情有可原,毕竟人非圣母。关键在于,孩子是如何章程这个样子的?父母后天又该如何引导,如何教育?听听那个妈妈是怎么说的:"她(大  相似文献   

10.
苏文 《老年世界》2006,(2):25-25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的压岁钱“行情”年年看涨。过去10块、8块就过得去,而眼下动辄就是一张百元大钞。你给,我给,他也给,一个年过下来,孩子们委实“发”了。但孩子们一下拥有那么多钱,怎样花便成了“问题”,因为花得不当,压岁钱便“压”出了负效益。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如果你家里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你一定不希望"性侵害"这沉重的字眼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而生活中太多令人震惊的性侵害悲剧偏偏就发生在孩子身上。作为家长,作为监护人,你该怎样教育孩子防范性侵害?万一孩子遭受了性侵害,你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2.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到这一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开心。他们会带孩子去游乐园,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挤得大汗淋漓,只为了让孩子玩上海盗船或是过山车;他们会给孩子买最高级最安全的玩具,甚至不惜海外代购;他们会带孩子去旅行,从国内玩到国外……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每天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最简单的亲子游戏。还记得"躲猫猫"吗?还记得"丢手绢"吗?还记得"老鹰捉小鸡"吗?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时,总是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因为她们总是"很忙"。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却依旧把孩子扔给幼儿园,扔给玩具。当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了,不去幼儿园了,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了,我们才开始着急,使出威逼利诱的十八种武器。其实,要想让孩子接受你,就得运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游戏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是能带给父母最多喜悦的神奇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很快融洽起来,连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用玩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将快乐渗透在生活里,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过家家"当作是儿童之间的游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其实它也可以是非常好的亲子游戏。我在研究亲子游戏的3年中,将"过家家"进一步"研发"成新版本,名为"上学学",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也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希望能给其他父母一些启发。每年七八月的时候,我总能接到一些父母的求助,他们总会问,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幼儿园?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这些促成了我的灵感,那就是为女儿千慧搭建一个模拟教室。  相似文献   

14.
正策划人小语做父母的常常会有这样的烦恼:为了陪孩子,而牺牲了自己休息或娱乐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也好,玩耍也好,是责任是义务却不是乐趣。难道在享受快乐这件事上,父母和孩子不能双赢吗?本期我们采访了多位达人爸妈,他们有热爱厨艺、热爱旅行、热衷泡博物馆的;有热爱写作、手工制作、玩扑克牌的。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孩子的快乐就是父母的快乐,同样,父母的快乐也是孩子的快乐。当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5.
与父母同住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老年人有孤独感。约有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西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仍然希望能在孩子身边度过晚年。身为子女,我们也一直惦记着父母的健康和生活。特别是当听到他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时,更在心里暗自祈祷:父母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为何我们却对和父母同住有那么多不安与忐忑?宁愿一天打好几次电话,宁愿一次次地汇钱回家,却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接他们过来。即使我们人到中年有了阅历,即使我们在外面应酬得心应手,但与父母在一起为何还是免不了吵闹、争执,甚至大动干戈?父母——我们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住一起是为了给彼此更多的温暖,为何却总是无意地彼此伤害?与父母同住,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和空间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近日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人,但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甚至两代"的宿命。目前我国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家族企业合格接班人。因此,如何让子女成功接班成了富豪们比赚钱还头痛的问题……广东佛山有一位富豪父亲为了让家族生意能"富过三代",从小就严格"规划"儿子的一举一动,送其到海外留学,回国后又安排其进家族企业锻炼……如此用心良苦的打造儿子,最终儿子成了"优秀接班人"吗?  相似文献   

17.
导语:孩子在他的隐私外围画起了警戒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大了以后,在家里总爱给自己的抽屉、柜子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人很形象地说:“孩子这样做,是在自己的隐秘世界外围画了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因为孩子的隐秘世界是他们的自由王国。”有家长认为,在父母面前,孩子就不应该有什么隐私。于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甚至偷看孩子日记,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察看孩子上网记录,甚至盯梢、跟踪……可面对父母的如此“关爱”,孩子们又有他们的新办法了,有调查…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湖北省某市妇联在三所高中的家长中做了一个家庭教育调查,其中一项是:“您的孩子是否曾对您出言不逊?您的孩子是否曾打过您或对您动过武?”调查结果是:有95%的家长回答,孩子对自己曾出言不逊;有63%的家长回答,孩子曾对自己动过武。这63%的家长中有96%是男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男孩子打骂父母的行为更加普遍。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教了!”  相似文献   

19.
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父母都陷于一种矛盾状态:自己亲自带吧,确实没时间;让爷爷奶奶带吧,又怕老人过于溺爱孩子、教育观念陈旧,而且长期不相处,孩子还跟自己不亲。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有大约70%的孩子正接受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其中有70%的儿女对祖辈教育不满意。最近,一位名叫乐善耀的老人出了本教育版的"孙子兵法",专门讲如何教育孙子的。这可是老人亲身的经历,"假痴不癫"、"声东击西"等绝妙的三十六计,给爷爷奶奶们出了不少好点子。谁说爷爷奶奶就教不出好孩子?  相似文献   

20.
真相是什么     
正孩子磨牙,是肚子里有蛔虫吗?L流言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的说法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很多父母一发现孩子在睡梦中磨牙,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赶紧给孩子服用驱虫药。那么这种说法到底科不科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