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危机,我国也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为纯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化等方面,多采用定性方法研究。本研究通过国内典型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与数据调研,首次编制纯电动汽车投入产出结构,并基于2010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分析了纯电动汽车制造业的经济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研究表明,纯电动汽车制造业发展对其上游产业拉动能力极强,而对其下游产业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整体而言,纯电动汽车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有影响力的ICT分类标准包括ISIC 4.0、NA-ICS 2012、NAICS 2007等,而中国目前采用的是2003年发布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该规定无论时效性还是国际可比性均较差. 以辽宁省ICT产业为例,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直观地反映各分类标准的区别. 结果表明:该规定分类方法计算的信息产业增加值为ISIC 4.0分类标准的3倍,对信息产业的定义不同、估算方法及部门匹配的限制是产生如此大差异的原因,并对中国的ICT产业分类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二娇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4,(3)
在全球经济下行、成本持续上升、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压力下,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借鉴波特的竞争模型,基于对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从市场需求、要素使用、产品比较及教育对比等方面对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其一,浙江产业发展的外向性与广东相似,而江苏明显偏于内向,即偏重内需型;其二,广东的产业使用劳动力要素要较江苏和浙江为高;其三,江苏和浙江在产业发展上更多地倚仗资本来进行,而浙江的产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技术进步这一生产要素;其四,浙江除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等电子产品外,其电子产业与广东不构成竞争,而浙江的金属切削机床等装备制造业与广东和江苏错位发展,广东电子通信类产业也与江苏形成了错位发展;其五,在劳动力素质培养上,广东、浙江差不多,但与江苏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偏向国内市场,而且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含量高,且能耗低的产业将是构成地区未来产业竞争力的主导选择。 相似文献
4.
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和产业集群分析方法,利用安徽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安徽省42部门产业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选取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为安徽省驱动产业,以及以驱动产业为核心所形成的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对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及变迁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研究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济转型绩效是对城市经济转型效果和现状的描述,转型绩效评价可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持.通过对2007年上海和重庆42个部门原始投入产出表进行调整,得到包含一般产业部门、资源部门和民生相关部门的三大类25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基于该表建立城市经济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DEA模型对城市经济转型绩效进行评价,具体分析两座城市的经济转型绩效水平、相同产业的效率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彭连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70-77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对泰尔指数重新定义,依次分析了全行业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及劳动者报酬结构、生产税净额结构、固定资产折旧结构、营业盈余结构相对中间投入结构的偏离,得出固定资产折旧结构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相对中间投入结构有较大偏离度的结论.认为优化增加值结构需要重点从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固定资产核算规则的制定上入手.在忽略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增加值结构实际上反映的是中间投入结构,通过调整中间投入结构可以间接优化增加值结构. 相似文献
8.
张红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3):76-91
本文从生产网络视角出发利用Ghosh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产品入手构建测度数字经济规模的方法,同时考虑数字部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测算和分析2002—2018年期间全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及分布,并基于我国2012年和2017年省级投入产出表分析数字经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最终产品规模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6.33%,远高于GDP平均增长率;(2)数字经济最终产品中资本形成的占比在2007年之后大幅提高,从24.18%提高到2018年的37.56%;(3)在数字经济总规模中,数字部门产品占比高于数字化产品占比,而数字化产品规模稳步提高,广泛分布于各个传统产业,同时又具有集中性;(4)数字经济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占地区GDP比例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增长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增长经济,它具有加速度发展的特性。湖南汽车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以湖南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表为基础,进行的汽车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的测算结果表明,对比2002年,湖南汽车产业2007年的完全消耗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有所下降,说明汽车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呈减弱趋势,配套行业没能跟上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产业对经济带动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澄清了特定区域总产出与引致该产出的不同去向的最终需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区域市场规模的构成进行了分解从而刻画出各区域以及各区域的不同行业在国内市场一体化方面的进程。研究发现:全国各大区域在市场一体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迈进和深入,各区域间联系更加密切,自给自足的地方保护主义得到了一定的消除和控制。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西部区域更多地依赖一体化外溢效应,而东部沿海区域则更多地依赖一体化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位商方法的陕西产业集群识别与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了区位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商方法识别了陕西的产业集群,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识别陕西产业集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近年来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的一种新兴理论,基于该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关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表明,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实现集群的升级是其不断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转移,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品服装制造大国,但总体仍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环境下,如何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目前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服装产业现状的分析,结合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类型,提出适合我国服装产业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产业升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3-109
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有希望通过主动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的目的,但是发达国家的主导企业并不会主动为发展中国家的功能升级提供条件,反而会采取种种措施进行溢出截断。中国为了成功实现价值链的攀升,需要更加重视企业内生能力的培养,创造保护内资企业的制度环境,引导企业重视本地市场,并积极创造条件提升跨国企业的根植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总部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指出总部经济是产业集群的结果,提出了广义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总结了总部经济的核心要素。总部经济的成功与否和政府行为有一定关系,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出发考察产业升级的两种路径:一种是发挥比较优势为主的嵌入式产业升级路径;一种是以企业能力为核心的内生型产业升级路径。两种升级路径都各有优点和不足,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过程来看,坚持以企业能力为主的内生拓展型产业升级路径,是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于区域产业升级日益重要。人力资本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存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差异。除了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分割也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人力资本异质性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影响就业和企业选址,改变产业空间分布。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影响区域的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进步路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决定着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最优比例、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机制问题及其空间经济效应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较为典型的浙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中发现、提炼研究的问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形成集群经济竞争优势核心来源——相互关联的四大区域网络(产业网络、创新网络、社会网络和融资网络)层面揭示集群"升级"中的关键因素,寻求产业集群价值链提升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切入点。我们认为,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争,现在已不仅是集群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全新产业链的竞争,集群升级的切入点也不应局限于产业链中价值较低的"制造"环节,而应是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非制造"环节(如产品设计、品牌、共用关键技术与营销网络等)。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一个具有地理集中性、地域植根性和社会网络性特征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存在空间上耦合、时间上互动、同时升级的需求动机和可行性。在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集群企业创造、保持和捕捉价值,并且通过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嵌入的位置和组织方式来改善或巩固其在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并不是每一个价值链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集群企业必须通过提升集群内协作度、集群外关联度、集群创新度和价值链嵌入度来嵌入新的价值链,实现升级或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王爱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传统加工贸易为引擎的我国主要外向型经济区普遍遇到了发展瓶颈,转型升级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东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统计学和产业分析理论,对东莞市的加工贸易、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企业类型和规模等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为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探索行之有效的传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