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和形成了一系列精神,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淬炼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进行梳理,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命题,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基于CSSCI期刊论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当前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第一,厘清脉络,看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于何处”,回答精神谱系“从哪里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百年艰苦奋斗,三者构建起精神谱系的内在生成逻辑。第二,深化认识,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何表征”,回答精神谱系“长什么样”,从内涵意蕴、特质特征、价值功能、具体精神形态四个方面着手描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全景图。第三,总结经验,指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走向何方”,回答新征程上深化谱系研究“该怎么办”,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三点建议,即加强整体研究,催生综述性成果;加强原创性学术建构,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国内、国际话语权;加强弘扬路径的实证探析,拓宽弘扬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涵意蕴,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坚持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滋养理想信念,对于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深刻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并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标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灵魂根基、炽热的爱国主义为本质核心、深厚的为民情怀为鲜明底色、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为价值指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突出特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为鲜明标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鲜亮本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奋斗、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了厚重的理论根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在不同历史时期紧密融合时代特征,历经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斗争为主题的初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艰苦创业为主题的丰富,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敢闯敢拼为主题的全面推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守正创新为主题的赓续发展这一纵贯百年的构筑和发展历程。无论是在已经走过的百年奋进历程,还是在新时代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湖南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度的政治觉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湖南基因,是对百年党史中湖南担当的深刻写照。立足三湘大地,扎根潇湘沃土,深耕湖湘文化,深入挖掘好、提炼好和宣传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湖南基因,切实把握其时代价值,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昂扬斗志,传承革命精神,推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陈珂 《南都学坛》2023,(6):84-92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凝练总结,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匙,蕴涵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从理论内涵来看,集中体现了其逻辑起点、笃行动力、风骨品格与目标追求。从历史进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如一根红线,以自身的发轫、形成、发展与传承,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壮阔的历史图景,是立党、兴党与强党的精神之源,亦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之下,要持续深入思考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时代价值,探寻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效能的现实路径。深化系统研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推进思想教育,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注重文化熏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自觉;抓好实践落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7.
赵淑杰 《中华魂》2022,(2):25-2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深刻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深刻揭示了党始终...  相似文献   

8.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命题,指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整个奋斗历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理论之源,赋予了党披荆斩棘之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实践之源,强化了党勤政为民之责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品质之源,锤炼了党愈挫愈勇之韧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价值之源,笃实了党矢志为民之决心。伟大建党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9.
10.
11.
精神扶贫问题严重制约着脱贫攻坚的效果,精神扶贫是物质扶贫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其在长期领导反贫困工作中源于实践的认真思考和探索,深刻阐述了"志"与"智"在脱贫中的关键作用,"志"是内在源头,"智"是内生动力,扶贫要激发和保障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主体可行能力。从实践价值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创新贫困政策工具的方向指导,是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从理论意义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的改革与创新,是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前沿成果。对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扶贫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建,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进程中,均作出了重要的和卓越的贡献。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的理论创新和智慧结晶的立意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在特定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塑造、凝练、创建以及付诸实施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卓越贡献。进而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从形成脉络、框架体系与核心内涵、理论维度和时代价值等方面对习近平大健康战略思想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习近平大健康战略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构公共政策体系、指导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重视并努力推进环境保护,在中国站起来阶段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遗留问题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富起来阶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强起来阶段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一脉相承,守正创新,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道德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报告、讲话、指示等方式,对诚信建设做出了重要阐释.从命题维度,科学考察把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的提出域境;来源维度,承继弘扬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实践维度,深入探索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现实路径.对这三个逻辑向度进行深入探析,即对为何把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何为习近平诚信观的源头活水,如何加强社会主义诚信建设三个核心问题作出系统回应,是全面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诚信建设重要论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并经由历史检验与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伟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分析了新时期中国道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价值引领、历史地位、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道路的新理论、新思想,标注了中国道路地位的新高度,开辟了中国道路探索发展的新境界,使中国道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人类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和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启迪下,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三个层面:生产力层面,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层面,主张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调整并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社会层面,强调关注生态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都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分析了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道德困境,高度重视道德思想建设,指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阐明了新时代道德的功能定位;论述了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提出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国家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律保障社会公德建设;为政以德,以党员干部的政德垂范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要求,对中国政治整合进行了积极探索,不仅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政治整合的主体和核心,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政治整合的重要政治基础,而且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等在新时代政治整合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各个党派、民族、宗教、阶层等之间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凝聚。分析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政治整合的探索,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对团结、联合和凝聚各种政治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人类学于20世纪初乘西学东渐之风登陆中国,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二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复兴。中国百余年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那就是致力于文学人类学的本土化,即用西方的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中的具体问题,并构建出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