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小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红军长征在四川活动的影响曾小勇关键词红军长征,四川,活动,影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63.4翻开60年前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篇章,我们不难发现,在红军长征经过的10余个省中,四川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的时间最长,从1935年1... 相似文献
2.
李全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5)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对四川少数民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她增强了四川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意识,加强了四川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她播下革命的种子,推动了四川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程中,能否顺利实现大转移的目标,除了要突破敌人的道道封锁线外,还必须渡过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顺利通过凉山彝族聚居区,粉碎蒋介石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围歼红军的美梦。本文拟就中央红军过凉山的一些史实进行分析评述,目的在于昭示红军英烈的光辉业绩,激励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12个省市区,曾两过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为了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团结各族人民共同革命,实现革命的目标,党在这一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好的准备,同时更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萧致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6):669-675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上空前未有的创举。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粉碎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及路途上的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把抗日救国斗争推进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冷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9)
红军长征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由形成到成熟的转折时期;红军长征造就了毛泽东思想成熟的组织保障;红军长征的胜利改善了我党理论创作的客观环境;红军长征验证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7.
8.
9.
王桂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62-67
一般认为,导致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但是,深入研究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会发现,导致红军长征这一史实发生的原因有四:一是中共党内连续发生的三次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根据地和红军的存在发展构成威胁;三是寻找战略依托,寻求苏联援助;四是北上抗日救国.前两个原因是被动原因,后两个是主动原因.在长征的前期,即懋功会师之前,被动原因有重要的影响,红军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离开根据地,转战于高山大川之间.后期,主动原因开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明确了长征的方向,扭转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是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日军侵华加速、党内存在“左”倾错误,内外交困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长征。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统一战线策略,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沿途经过的各个地方,全力争取地方军阀、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的支持。统一战线策略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革命力量的损耗,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统战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1.
12.
唐秀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长征中,红军在没有根据地依托的情况下一边行军打仗,一边自筹给养。给养来源主要有战争缴获,打土豪筹粮款和购买借贷。英勇的中国红军最终克服了物资供给上的困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试论红军长征期间的筹粮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夏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62-66
红军长征期间,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十分严峻,本文在分析当时面临的粮食问题的基础上,对当时实行的筹粮政策,即购买或物物交换、没收征发地主土豪及反动分子的物品、“留条借粮”或“留牌借粮”三种方式的实施及效果加以考察,来探索红军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汝城扩红150多人,在宜章至少扩红900多人,在临武、蓝山、道县、嘉禾、江华、永明扩红约900人,在湖南扩红总计约2000人,取得较好的成效。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扩红取得较好成效,原因主要在于:党和红军在湖南的影响很大,群众基础好;党和红军日益重视扩红工作,较好地组织、推动了扩红工作的开展;红军广大指战员更加重视开展宣传工作、群众工作,积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模范遵守纪律,注意给予群众利益,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认可度;地方党组织大力协助红军开展扩红工作。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扩红,进一步扩大了党和红军在湖南的影响,增强了中央红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为此后在贵州扩红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而为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扩大、保存有生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冯安贵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4):4-6
红军长征在四川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斗争最复杂,创造的奇迹最多。红军在四川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地方工作,成立了四个省委,进行了民族政策的初步探索,而且还在大小金川、康区北部成立了两个省级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红军在与少数民族相处中,还留下许多佳话。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过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及其它重要会议。在四川建立红军长征博物馆,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重现长征历程,促进四川贫穷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中央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为中央红军长征作了积极谋划和准备;苏区人民热烈响应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号召,积极参加扩红,筹粮筹款,支援红军,牵制敌军,掩护突围,安置保护红军伤病员。源于苏区精神,经过长征途中更为严峻险恶的斗争洗礼而形成的长征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苏志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1-4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即坚持党的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和切实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当前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广大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密切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时代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应当开展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8.
郭海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6):79-83
长征途中的女红军既表现出革命的一面:抬担架,救伤员;鼓动宣传、沿途扩红;搞运输、保供给;勇斗张国焘;反对家长专制。但是也有作为女性的特殊感受:克服“三期”(经期、孕期、生产哺乳期)的特殊困难。正因如此,女红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9.
陈居强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73-75
通过对比中、英、美三国主流媒体在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使用的差异,揭示其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对读者的影响。以批评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语料库定量研究方法,选取中、英、美三国自然灾害新闻报道资料分别建立语料库,通过整理、分析、对比所得数据,发现三个语料库在转述动词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读者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