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因此系统分析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应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来看,收入差距对房价均有正向影响,但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外部特征:收入差距对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影响更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较小;此外,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更显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房价则受成本的影响更显著。2004—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塑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从集聚力和分散力视角并结合技术成本约束,构建数字经济影响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进而从区域、行业以及双重异质性方面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异质性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东部、南方、北方地区的服务业集聚水平,而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集聚水平的作用为负;行业异质性下,数字经济与消费性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与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双重异质性下,区域和行业的交互特征使数字经济对相应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出较大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需求赋能和创新赋能影响了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这一影响的异质性与行业对需求和创新的偏好相关。据此提出,在通过数字经济的需求和创新赋能效应助力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优化时,政府也须着力改善地区间的“数字鸿沟”问题,进而缩小数字经济下服务业集聚效益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方化经济水平及城市化经济水平两个方面衡量城市群产业集聚程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产业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城市群产业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从地方化经济水平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高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但相邻城市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程度提高会抑制本地房价上涨;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及其相邻城市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程度提高均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从城市化经济水平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及其相邻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均会抑制本地房价上涨;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及其相邻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均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但相邻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会抑制本地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5-2016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中国城市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特征,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1)我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不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异质性。(2)从全域来看,我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从局域来看,我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高低集聚。(3)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和交通便利水平均为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因素,且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影响巨大,但随着房价上涨,不同地区房价差异增大,各地区的制造业集聚水平也受到影响.以34个大中城市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例,利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房价区域差异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制造业集聚发展具有区位粘性,已有的制造业集聚水平会影响当期制造业集聚进程;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分区域层面,房价区域差异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即平均房价在一定范围内上涨能促进制造业的集聚,当房价上涨超过一定水平时会抑制当地制造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6.
区域一体化引致的人才集聚与地区经济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区域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人才集聚效应在2005-2009年逐渐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23个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因产业基础、人才环境等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级别、区位因素、产业因素、制度因素、历史因素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城市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显著,进而推动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6-2017年民族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考察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及双向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总体上,民族地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关系;区域层面,大城市和集聚度较高区域的回归结果与整体类似,而中小城市以及集聚度较低区域制造业的粗放式发展对城镇化存在抑制;制造业集聚通过劳动力就业和区域市场效应作用于城镇化,城镇化通过非农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对制造业集聚产生反向影响。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发挥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同时,发挥大城市和集聚度较高区域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挥我国人口对创新体系构建的协助作用和增强人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厘清人口集聚、人才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人才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集聚抑制本地技术创新,且不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人才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该结果具有稳健性;(2)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而融资环境、财政分权程度和教育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3)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人才集聚对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倒U型"影响,其最优的影响范围为75~200千米.最后,本文从建设教育强国、改善融资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及发展环境的重要工具, 对我国制造业集聚发展影响深远。基于此, 本文选择中国 2011-2019 年 285 个城市面板数据, 尝试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 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集聚,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等直接促进制造业集聚, 还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改善人力资本水平来影响地区外部环境, 从而间接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其次, 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且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不同维度也会对制造业集聚产生差异性影响, 主要促进作用来源于覆盖广度。最后,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安全管理和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两方面阐述了保证高校网络安全的策略,从而确保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和"变革"的概念入手,从中国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际巨头IBM公司为例,详细阐述了文化变革下的价值观再造、战略再造以及组织流程再造。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作者阐明了业务方面选择、摆脱路径依赖、强势CEO在文化变革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一次全面的经济转型,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有目共睹,而低碳经济转型势必需要政策力量的推动才可能实现,因此,研究政策对低碳发展的不同影响就成了政策制定的必经之路。对于低碳发展的研究目前有很多,文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的政策影响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数据相比对,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两种情景进行了预测,并对政策的制定、研究和分析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奢侈品作为一种高档或顶级商品,无疑是那些富足有余的人们经常关注或消费的对象。课征奢侈品税,其实就是征富人们的税,不会因此损害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费者的利益。相反,通过课征奢侈品税,然后再把这部分税款通过社会公共福利等形式提升低收入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在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上给那些社会上的"最不利者"带来了补偿利益。如此通过税收立法的手段,一方面削减了高收入者的财富,另一方面又形成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达到了相对的平衡,从而更加有利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物上请求权的种类、性质以及物上请求权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物权法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FPGA的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导致嵌入式系统设计变革的原因及优势,分析了基于FPGA的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嵌入IP核的SOPC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执政安全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从掌权安全、控权安全、用权安全等角度出发,分析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揭示俄国共产党在确保执政安全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匹配,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可以将there-构式分为存在性there-构式和呈现性there-构式。本文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关于there-构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检索、词条对比和数据分析后,总结出了各类there-构式的使用特征、肯定与否定的使用频率、各个时态的使用情况以及there-构式的使用规律,即there be使用最多,肯定形式和一般时使用频率更高,而部分there-构式即使符合语法结构,实际使用中却很罕见,进一步验证了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匹配,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观念之一。辛亥革命的理论先导章太炎在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话中阐释其自由观,以"无待"来理解形上自由,在"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中,通过"我"之成立及其可破,在确立形上平等的同时也确立了形上自由;在认识论领域,通过和《荀子》、《庄子》、佛学等的对话,章太炎对认识上的自由的获得机制本身、人的认识能力、真理、科学规律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然而其佛学的立场又有将真实的认识论问题的讨论归结为虚幻的心灵构造的嫌疑;在伦理学领域,章氏讨论了自由人格的培养问题,其核心就在于通过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思想,从中挖掘出"依自不依他"的原则,并试图复活传统道德条目以应对现代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