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政府在借用僧道威仪行祭祀祈雨时,相继颁行画龙祈雨法和蜥蜴祈雨法,并杂行刑白鹅、沉虎头、投鲫鱼等"生物祈雨"法。"画龙祈雨"属于道教龙神信仰,简便易行且具神政威仪,但"画龙祈雨"无法直接彰显人间帝王"体恤民生"的政治情怀。宋代皇帝常常通过君臣对话或诏令文辞以"罪身祈雨"方式表达"责己之意",太宗是宋代皇帝中"以身祈雨"的肇始者。宋代"以身祈雨"包括罪身、暴身和焚身三种方式,其中民间"焚身祈雨"信俗受到了佛教燃指、断臂等"舍身文化"的影响。"以身祈雨"是传统时期人们对降雨现象的非科学认知,宋人对"暴身"和"焚身"祈雨的危害和非科学性有着较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征服地方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亡国政权君主成为北宋皇帝亟待解决的问题。宋初降王的生命安全基本被保障,除李煜因个人言行被宋太宗戕害致死外,其余七位降王都得以善终。降王归顺后丧失了君王身份,其人身自由虽然受到限制,但仍享有远高于常人的政治待遇。降王能够保留的原有财产数量多寡与他们的归顺方式息息相关。降王不仅可以凭借自身官职领取俸禄,而且受到皇帝额外的物质照顾,大部分降王归宋后比较富有。北宋优处降王,彰显了天水一朝宽厚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北宋皇帝崇尚文治,重视教育,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主导性。学术界非常重视对北宋皇帝重教的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北宋皇帝重教研究的内容从经筵教育、学校教育、宗室教育、帝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了解北宋皇帝重教行为奠定了基础,但仍然存在薄弱之处,为此本综述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北宋是继西汉以后黄老思想流行的另一个高峰。北宋多数帝王有崇尚黄老之举,君臣上下共同推行,思想界互相呼应,黄老思想几乎漫延于整个北宋王朝,其中仁宗朝尤为显著。宋仁宗不仅对黄老十分推崇,并且更加自觉,在位期间被时人及后世称为太平之治,故宋仁宗才是北宋崇尚黄老最有代表性的皇帝。而宋神宗言及他对汉之文景、唐之太宗、孔子均无间然,可见黄老与儒学在国家治理上同样具有相融之处,这也是北宋黄老与西汉黄老区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求神禳灾是古代荒政系列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君臣认为消灾弭患主要靠修省积德,以顺应天意.祈雨禳灾是帝王向人们昭示君权神授的极佳时机,也是士大夫向农民宣扬尊卑有别的难得机遇.从理论上讲,制度化的祷雨活动具备了制约昏君暴主苛政害民的积极功能,还可能对贪官佞臣的胡作非为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西夏的服叛不常和吐蕃势力的向背,北宋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颇显复杂。宋政府通过民族立法积极展开对该地区的经略。民族立法以皇帝诏敕为主要形式,以经济和政治上的抚制结合为内容,大致包括对西北少数民族经济优待、从事边贸活动和授官任用立法等三方面。这些民族立法使北宋西北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得以维系、北宋国家利益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摩尼教兴起于波斯,盛行于中国,近期福建新发现的摩尼教祈雨文献《祷雨疏》和《求雨秘诀》记载了一套完整的祈雨仪式。通过这些文献及史书所记载丝路各民族的祈雨习俗,可以看出,波斯摩尼教及其祈雨术在东传的过程中,粟特与回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公元843年回鹘摩尼僧开教福建后,摩尼教正式走向民间,其祈雨术完全与福建当地流行的道教和地方信仰融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祈雨传统。  相似文献   

8.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亦称《梁唐晋汉周书》,是北宋初年薛居正等人奉敕修撰的。至欧阳修别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以后,薛史(《旧五代史》别称,下同)在五代史领域的垄断地位始被打破,学者亦不再专习薛史。有清以降,学术风气昌隆,研习薛史者益众,如邵晋涵、钱大昕、赵翼等辈,均尝用力于是;吴兰庭及今人陈垣,继而  相似文献   

9.
《水浒》这部古典小说,虽然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起义的反封建性质。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所指出的那样:“《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就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的是投降主义路线,不是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那个被吹捧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宋江是个投降派的典型。《水浒》这部书极力让人们产生这样的印象。这就是:北宋王朝的皇帝们,一个个都是“明睿圣君”。在他们统治之下,“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直到宋徽宗“登基之后,一向无事”。为什么在这样的国家里不断地爆发农民造反的事情呢?原来不是别的,只因“奸臣当道,谗佞专权”,有高俅、蔡京、童贯这帮乱臣贼子蒙蔽了天子,残害“忠良”,才逼得宋江等人走上梁山。因此,《水浒》中把宋朝皇帝写得好象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在“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赵氏天下,他们“爱民如子”,是人民的“救世主”,贪官污吏的一切罪恶都和他没有关系。农民造反,不是反对皇帝,只是反对高俅、蔡京、童贯等这种乱臣贼子就够了。于是那个被作者安插到梁山起义农民第一把交椅上的宋江就无比地忠于皇帝了,无比地忠于封建国家了。你看他怎样一再表  相似文献   

10.
北宋文言小说集《青琐高议》所收146篇作品中有16篇是帝王题材的故事。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这些故事的叙事重心由政治劝诫转向了娱乐媚俗,创作方法由纠缠于正史跃进到恣意虚构,语言风格由含蓄蕴藉变为朴野直露。造成宋代帝王故事世俗化转变的原因是:五代以降帝王权威的严重下降、创作主体社会地位与接受主体审美旨趣的变迁、话本小说审美趣味对传奇小说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