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事人申请主义模式下,我国“执转破”启动运行不畅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参与分配,而是启动破产对当事人利益保障有限所导致的当事人同意“执转破”的动因不足,加之依职权强制启动破产的立法缺失,使“执转破”呈现“失范”现象。执行退出难和破产启动难激发我国“执转破”的变革,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第82条规定的“执转破”启动模式,将当事人同意调整为终结本次执行前提下的法院依职权强制启动,并叠加破产法院原则上应当受理,增设依职权启动的规定,由此确立我国破产启动的“当事人申请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二元模式。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考察表明,虽然当事人申请主义是破产启动的主流,但职权主义并未被完全摒弃。其成因在于,国家应在执行和破产程序中把公共利益的考量纳入其中,破产利益属于公共利益的应有之义。职权进行主义在程序推进的同时要求,只要不再有进一步审理的余地,即使当事人提出异议,法官仍命令终结并不违反程序规定。就金钱执行而言,我国集中执行模式以债务人全部责任财产作为执行标的,奠定“执转破”职权启动与两法衔接的基础。从本质上说,“执转破”是国家净化市场的职权干预方案,实现特定主体的快速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主板退市规则存在退市标准单一且缺乏操作性、退市程序冗长、上市公司缺乏申诉权利、股票退出渠道不畅等问题.《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对主板市场的退市标准、退市程序、风险警示制度、退出渠道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但仍存在退市标准过于宽松、退市程序乏善可陈、重新上市标准有失公平、退市整理期实际意义有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股市走向规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中国迫切需要建立退市机制,同时中国也已具备了建立的基础,最后对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退市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各个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我国退市制度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保护上市公司的壳而进行恶意重组;对公司上市功能的错误定位;对投资者利益的错误理解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退市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基于此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和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以及加强证监会在实施退市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已得到极大的完善,但我国在上市公司退市标准、防止上市公司业绩操纵、与退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建设、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证券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对此,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个人化写作”的创作主张 ,将个体与群体分离和对立起来 ,体现的不是现代文化意识。创作决不是纯粹个人的事情 ,作家在创作中面向内心要求要与面向现实生活相结合、个人表现的欲望要与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相结合、自我艺术追求要与社会期待视野相结合 ,创作个性的追求要与创作人民性的追求相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创作经验证明 ,如果不自觉完成以上这几方面的融会 ,创作个人化追求就会走上“私人化”的歧路  相似文献   

7.
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并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这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创业板退市制度终于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8.
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退市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1998年后,上市公司在被特别处理前一年明显存在调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2001年后,在被特别处理后一至两年内存在显著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主要采取调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手段;2003年出台的"补充规定"使亏损上市公司的追溯调整行为较之2003年前明显减少,但盈余管理行为总体上无明显变化.该结论可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千呼万唤,创业板退市制度终于在11月28日浮出水面。当天下午,深交所发布《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投资者终于得以一睹创业板退市制度“芳容”。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09年创业板开板之时,市场就对创业板退市制度就寄予厚望,并期待一个完善的和可执行的退市制度使得创业板区别于中小板与主板。在随后的两年间,退市制度屡屡被监管层提及,但却迟迟未能正式推出,市场同时也对创业板不断上演的“三高”、“超募”、“高管离职套现”等现象愈加诟病。  相似文献   

11.
执行转破产程序(以下简称执转破)作为司法解释下的经验性活动,对于纾解执行难和破产启动难确有裨益。但现行执转破主要以地方性实践为主导,存在整体规范低阶化、法律规则难统一、具体实施细则模糊、配套的硬制度供给和软文化建设尚付阙如、案件受理量低迷,实效乏力等问题。执转破制度关涉到多重主体关系的形塑与多种利益的调和,活化执转破制度需要从制度、文化和细则三维度建构:制度供给,打造破产审判的专业化与信息化、加强府院合力和查控分析;文化建设,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尊重市场失败者的企业破产文化以及市场主体自负风险的意识;规则精细,确定依职权启动的准入条件、增设财产地法院与跨行政区法院的破产管辖权、完善管理人报酬的司法解释、限定执转破适用、建立执转破监督机制、区分不同主体激励机制。司法程序只能提供事后救济,治本的关键在于事前预防,从更宏大的视阈考量,构筑社会信用机制是解决人案矛盾论域里执行难和破产难命题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2.
在需求型经济时代,制度创新是启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消费者破产制度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在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现行消费者破产制度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存在适用范围狭窄、可操作性差以及国家干预过多的缺陷,不利于企业破产的实践。拓展破产法的范围,提高破产界限的可操作性,尤其是体现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我国破产法立法完善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银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又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对资不抵债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实施破产退出,是净化金融市场。保证金融体系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商业银行破产的提出存在着正负效应,自身运行也有问题,就需要从主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设计,并从立法体系、运行机制、补偿机制、责任机制等宏观层面来进行制度架构,以完善商业银行破产制度,进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为例,依据有关产业组织理论,从安然公司实施的混合一体化战略为出发点,分析公司在实施这一战略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并结合我国企业具体实践,提出企业实施混合一体化战略时,必须谨慎从事,不能离开主业一味多元化,要根据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不利于整体发展的分部或子公司采取剥离或分立的收缩战略.  相似文献   

16.
破产和解是为了避免破产清算的消极后果而确立起来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破产和解制度存在若干缺陷 ,亟需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即 :实现破产和解制度的一元化 ,坚持破产和解与破产清算并重 ,贯彻政企分开原则 ,强化破产和解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破产和解制度对于维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债权利益的最大化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制度日益暴露出一些弊端。建议制定统一的破产法法典时,主要从减少行政干预、实行彻底的和解分离主义、放宽和解的原因和健全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对现行破产和解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规制企业破产逃债行为,保护债权人公平受偿权是破产法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实践中企业利用破产逃债表现多种多样,需要从法律视角提出规制这类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个人破产的定义出发,分析反对我国应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四个代表性观点,进而强调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着重从有利于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克服金融危机、活络经济交易、逐步完善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等角度,探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可行性,达到证明我国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破产欺诈犯罪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欺诈犯罪是破产犯罪中最严重、最典型的犯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很多国家都做了规定。在我国大陆,破产欺诈犯罪可以适用的罪名是刑法第162条妨害清算罪,和《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的虚假破产罪。通过考察国外立法,以期对我国立法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