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原作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北方重镇,一直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城市。在南北朝这个特殊时期,更是成为汉人与鲜卑、拓跋等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区。鲜卑人娄睿的墓葬出现在太原这座汉人聚居的城市,而且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壁画与陪葬品都具有鲜卑与汉族、西域胡族等多种民族文化特色相交融的特点,由此可见,太原在这个时期成为了民族大熔炉。  相似文献   

2.
随着汉代大一统政权的稳固,中原汉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交融。在北方草原地区,对汉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匈奴,但是在外贝加尔地区的伊沃尔加城址和墓地,以及在宁夏同心县倒墩子墓地、陕西神木县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葬群,可以看到汉匈文化融合的踪迹。位于内蒙古中南部的和林格尔画像墓展现了一个汉族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以及他在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时,不同民族杂居和文化交融的基本情况。西域大漠中的尼雅遗址和楼兰遗址则反映了两汉时期西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情况,尤其是在大漠古墓中出土的带有吉祥语的锦和各种丝织品,反映了汉朝丝绸之路上文化交融的盛况。当然从乌孙墓出土的情况看,汉文化影响的痕迹较为微弱,说明汉文化对西域各国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南方,南越王墓、罗泊湾汉墓、古滇国遗址的发掘,让我们认识到岭南百越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以及不同民族部落与汉文化交融的基本情况,并对两汉时期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结构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东方管理文化复兴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方管理文化源远流长,曾经帮助东方人创造了辉煌的东方古代文明。本文提出,东方管理学研究的宗旨是要提炼和总结东方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不断完善和发展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推进东方管理学的教育普及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东方管理学的复兴,有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将促进治国、治生、治家、治身思想与理论的升华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于2011年11月获批立项(项目编号:11&ZD099),由石河子大学绿洲社会经济与屯垦研究中心张安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文化强国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以塔里木盆地及环塔里木盆地周缘为典型代表的西域是中西文明的交融地,所形成的多元文化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是饮食文化交流之路。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具体体现在西域各民族饮食文化间的交融、西域与中原饮食文化的互动及西域与中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间的交流。探析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史、社会生活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并能促进对西域多元文化的认识,使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文化,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南京历史文化的时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南京处于沟通长江中下游、黄河长江下游的枢纽位置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时空中 ,南京历史文化是长江流域区域文化的融合进程催生的 ,南京历史文化的兴衰则是与两大河流的文明交融和中国文化中心转移的节律联系在一起的 ,并且最终成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北而南、由西而东格局变化的结穴  相似文献   

7.
汉代以前中原汉文化就已传入西域。此后通过屯田、贸易等多种方式,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域与西域各民族文化互动交融并逐渐形成"以内地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为母体"的屯垦文化。它不仅丰富了新疆地域文化,成为新疆地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为推动新疆文化进步,促进新疆各民族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谐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绿洲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聚合的地方 ,是西域文化的缩影。该地具体文化现象和基本史实揭示出吐鲁番绿洲文化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开放性的特点。分析这种文化形成的原因 ,对于从多视角认识西域文化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考古资料和先秦时期汉文典籍记载表明,在先秦时期,西域就有了汉人先民的活动,汉语的使用范围也随之逐渐扩大。西汉时“汉之号令班西域”之所以能推行无阻,正是基于先秦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汉语的使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重要纽带。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格局形成并逐渐发展,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元一代,大量华化的西域人使用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抒情言志。蒲寿[山成]作为元代西域人华化之先导,其文学创作反映了一个华化较深的伊斯兰作家的心路历程,体现了西域民族原有的审美和文化特征在其华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文学本身的延续性和民族文学的交融性来看,蒲寿[山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至为重要,尤其对于探讨回族文学的发生、发展,蒲寿[山成]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中世纪欧洲文学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东方游牧民族匈奴西迁欧洲是直接而重要的因素,使得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彼此交融,从而开启构筑了中古欧洲文学空前的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丁东粮 《南都学坛》2011,31(3):43-44
从菲律宾小说《睡垫》中,可以看出,由于菲律宾自身文化的多元化,东方式的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菲律宾人,与中国人的"家"情结是一致的。主人公分发睡垫的过程,既体现出东方式家庭关系的长幼有序,又体现出尊重女性的西方文明。使其家庭关系既有典型的东方传统式的严肃,也有西方式的自由活泼,反映出现代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古东方文学及其文化底蕴侯传文一由于东方文明的早熟和率先进入封建社会,中古东方成为世界文明的先进地区,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古东方文化的发达以及其间各种文化因素的互动和融合,对中古东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中古东方文学是在中...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方音乐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形成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原文化、诸羌文化、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因此,通过对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各种音乐信息的序化和优化,使音乐文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文献搜集-文献组织-文献传播"工作流程的畅通,不但符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求,也能满足学者对西北音乐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紧密交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本质上体现了注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由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交融在一起的"五位一体"的总权益,而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公民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理性人建设则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任务。三个"五位一体"形成的强大合力推动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导致科学技术异化和人类价值观扭曲,并使得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需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齐头并进,努力发展交叉学科,促进和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当代交融.  相似文献   

17.
论21世纪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的整合与竞争。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创举 ,在 2 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从而更加展示自己的生机和活力。全球化既是不同社会文明的对抗 ,也是不同社会文明的交融。作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必须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全球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全方位交融与竞争。社会主义社会要在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建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机统一的文明发展战略。由市场经济建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由先进文化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由民主法制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当代中国文明进程的三大基本要素 ,而各方面文明的推进 ,都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吐蕃攻占河陇及西域的过程中,曾与活动于这一地区的突厥、回纥等西北民族密切交往,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吸取对方民族的文化精华,客观上有益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和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军队西征后,有大批西域人以各种途径移居蒙古草原。他们以后对元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巨大。经元朝百年的磨和,他们不仅有很多人融入中原文化中而"华化",同时由于元代蒙古贵族政治地位的影响和蒙古文化的强势存在,尚有许多西域人接受蒙古文化,认同蒙古民族共同体,终化为蒙古人之一部分。至北元时期,在蒙古各部中仍有很多西域部族名称存在,但实质上已作为地道的蒙古人出现,并积极参与北元政治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20.
西域通过河西走廊与中原腹地连成一片,是民汉文化交流的前提,交通的便利、经济的互补、政治上的归属使先进的华夏文化对绚烂多彩的各少数族裔文化显示出强大向心力,因仰慕汉文化而进入中原时而引起阵阵"胡风"。西域文明也以独特风姿神韵吸引着华夏文化向其渗透,内地居民持续远赴边疆,共同开发祖国的西北边陲。该文从西域文化的多元视角入手,梳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汉文化大融合,以期推动当今彼此宽容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