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缓和了对非战略物资的贸易管制,但严格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并维持此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北朝鲜的管制水平。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仍保留在美国战略物资管制的清单上。此间,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对华出口橡胶问题上爆发了激烈争论。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打击中国的既定国策是推动其政策演变的根源和出发点,国际形势变化、印度尼西亚外交自主性的增强是推动此时期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汪婧 《北方论丛》2010,(1):87-90
二战后,美国反对惩罚性处理意大利,极力推动意大利的经济复兴和国内秩序稳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号文件系列是美国对意大利政策的重要纲领。确立和维持意大利的繁荣民主与亲美反共,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政府,是美国对意政策的长期目标与重要特点。美国对意政策是欧洲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美两国较量的一个舞台。美国虽然没有参加会议,但它始终关注会议的筹备与进行,它先是希望会议不能召开,继则希望会议成为一个反华反共的讲坛,或者争吵不休,不欢而散。唯其如此,亚非会议也再一次为新中国提供了一个外交活动的重要舞台。周恩来以他的雄才大略和聪明智慧,把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使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遭到挫败  相似文献   

4.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日政策是美国亚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对日政策的NSC125/6、NSC5516/1和NSC6008/1文件.通过考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遇制打击中国的既定国策是其对日政策的根源和出发点,国际形势变化、日本实力的增长和自主性的增强是推动这一时期美国对日政策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两国小企业政策形成过程及其历史背景和经济学含义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美国和日本小企业政策的两点根本不同:一是美国的小企业政策是以提高小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社会性政策,该政策促进了美国的自由竞争,而日本的小企业政策作为全国产业政策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二是美国和日本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造成了两国小企业政策的根本不同。虽然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和日本完全不同,但从美国和日本小企业政策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非常有益的启示:一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和未来发展决定了小企业政策必须以提高小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二是小企业的外部制度环境将决定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7.
和平队是肯尼迪对第三世界国家“新边疆”外交的重要标志 ,它是肯尼迪冷战思维的产物 ,同时也是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的重要工具 ,它体现了肯尼迪对第三世界政策的调整 ,在改变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形象和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美国价值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1783—1933年期间美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背景,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期间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及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经济崛起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美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同时又通过国内经济改革大力建设国内市场,并不失时机地推进本国出口贸易增长。因此,贸易保护政策是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人权外交"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里根政府时期,该政策有着理论的传承性、标准的双重性、手段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狭隘性四个明显的特征.里根时代是美国"人权外交"的成熟阶段,它既是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政策的继承与超越,并对冷战后该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1.
孙建党 《阴山学刊》2005,18(3):77-83
按照战时美国关于印尼的计划,荷兰将有序地恢复其殖民统治,并指导印尼渐进地获得独立。但是,战后印尼民族主义者没有遵循美国所设想的非殖民化道路,而是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共和国政权。在荷兰与印尼冲突开始后,美国政府起初希望采取中立政策,以避开尴尬的非殖民化问题。但随着印尼局势的日益恶化,尤其是"茉莉芬事件"后,印尼共和国的反共倾向符合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而荷兰顽固的殖民政策已经威胁到美国战后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美国最终选择了支持印尼走向非殖民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米强  李峰  刘瑞 《兰州学刊》2009,(1):202-205
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创造了连续10年的繁荣;布什上台之后,美国经济在经历了“9·11”带来的低迷之后,重新步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其中,美国的经常项目的逆差对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美国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在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进而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强大功效;而布什采取的美元贬值策略,更深刻体现了强势美元相机而动、能屈能伸的强势特色。新的世界经济背景决定着美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强。中国有着同美国不同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存在着经常项目的大规模顺差,而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了中国没有自行决定人民币强势或者弱势的能力。目前,中国利用经常项目顺差最为现实的途径是引进高新技术,这能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长久稳定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秩序。基于维护单极霸权的需要,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建立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本文运用结构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论证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是维护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分析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数据,分别估算出1999年后美国投资者持有海外资产、美国国外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资产的资产所得。相比较而言,美国投资者持有海外资产能获得较高的纯资产所得率。虽然近年来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数量快速增长,但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纯资产所得率却较低。如果将同样数量的资产转由美国投资者进行对外投资,那么中美投资者所获得的纯资产所得之差便构成了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机会成本"。随时间推移和中国对美国资本输出数额的逐年剧增,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机会成本也在同步增加。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承受的机会成本既是美元国际地位的体现,也能反映出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收益状况,更是中美两国获取对外投资回报能力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系统的认识论或道德信念模式,意识形态在各国的外交政策中事实上起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美国虽然号称最讲究“实用主义”,但它的对外政策同样也一直深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明显地反映在它的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依然是美国决定其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关系之一,也一直是影响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及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台美关系在高层互信、军事关系等方面发展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美关系的新进展是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相同步。因此,探讨台美关系新进展、未来发展走向及其与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间的互动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深层原因探讨——政治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以来,中关双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美国各界将贸易不平衡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制度,认为中国政府操纵了人民币汇率,并纷纷要求政府敦促中国采取行动,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使人民币迅速大幅升值。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美国各界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种种论断是荒谬的,国会议员不断逼迫人民币升值是出于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权威地位的政治考虑。  相似文献   

18.
美国竞选财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竞选财政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需求和竞选人竞选的需要 ,美国的竞选捐赠日益加剧 ,捐赠规模日趋膨胀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决策过程中利益代表性的偏差。由此 ,美国早期的法律就对利益集团的竞选捐赠进行限制 ,2 0世纪 4 0年代以来 ,美国关于竞选财政制度改革的立法不断。但改革遇到利益需求和关于合宪性问题等种种障碍 ,步履维艰。美国政治中的这一两难状况是其政治体制所使然 ,有关竞选财政制度改革的争论仍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由于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本实力的迅速增长,美国被迫重新考虑对日战略问题。在新美日安全条约签订后,美国统治集团的经过充分讨论估价,终于通过于国家安全委员会6008/1号文件,这一文件的基本原则成为此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