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拾荒者现象已日趋演变成严峻的社会问题,体现在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拾荒者群体数十年无序发展已逼近群体过饱和临界点,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愈发增大.基于实证调查和抽样分析,本文探讨了重庆市拾荒者现象的产生背景和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改革城市环卫体制、分流拾荒者群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拾荒者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减少城市污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其所劳与所得极度不平衡。城市拾荒者被政府所回避与轻蔑,被社会所歧视,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在心理和物质上均被边缘化,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新的组成部分。城市拾荒者存在严重的期望失落感与自卑感,这些心理因素导致很多冲突的产生。因此,政府应该与社会、城市拾荒者共同努力,完善社会公平评价机制,营造良好评价城市拾荒者的社会氛围,培养其良好的社会心理,使城市拾荒者更多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加更多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劣势群体问题与法律对策——以拾荒者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进城农民为主力军的拾荒者是集弱势与边缘于一身的“劣势群体”。他们与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一样,也是社会竞争综合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垃圾处理滞后的现状而产生的。我们应在超越对弱势群体予以保护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同时,提出社会法上的综合“导向性平衡”对策,以寻求劣势群体问题之系统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全国多个城市要求拾荒者持证上岗,引来一片热议。为此,记者实地探访了最早推出类似措施的浙江临安。结果发现当地8年前“收编”拾荒者的政策,早已在无声无息中不了了之。临安的这一政策为何进行不下去?临安的拾荒者们对“持证上岗”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相似文献   

5.
低收入群体已成为现代和谐城市建设的一块“短板”,其生活方式具有消费低、条件差、娱乐少等特点。课题组以拾荒者、农民工、下岗工人为典型案例,以资源重组为指导思想、系统设计为解决路径、艺术设计为具体手段、生活方式为切入点,通过低收入群体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之间的资源重组,进行设计创新;通过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各阶层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拾荒者冲突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立足于拾荒者的社会冲突,利用社会学原理分析了拾荒者与拾荒者、拾荒者与农民工以及拾荒者与城市居民发生冲突的原因,并揭示出这些冲突的所呈现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相似文献   

7.
“杀马特”群体是社会转型和代际变迁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他们既是社会竞争的边缘人群,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弱势群体。不过,“杀马特”群体通过个体的微观行动,建立了一种基于城市而不落脚城市的消费模式并实现了个体的低端城市化;同时借助符号消费和虚拟空间建构了一种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亚”社会转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杀马特”群体的阶层地位、社会身份、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跟主流社会日益疏离,但却形塑出他们共享的个体符号和群体认同,完成了他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或“主流化”。  相似文献   

8.
流民群体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产生的特殊群体,主要包括进城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流民群体要在城市新的环境中获得生存的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必须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市民。“城市社会环境”对于城乡流民群体的市民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成都市政府做了有益的政策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农民工是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社会职业群体。借鉴恩泽格尔的移民分析四维度模型,对其城市融入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社会融合理论三个层次说,剖析了阻碍其城市融入的因素。应从大学生农民工群体特征和其城市融入困境因素着手,政府应消除二元体制,排解“融城”障碍;高校应加大职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个体应注重资本积累,拓展就业渠道等,以圆其“融城梦”。  相似文献   

10.
韦慧 《百姓生活》2013,(2):10-11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地方出台规定,要求拾荒者“持证上岗”。底层的流动拾荒者,有的需靠拾荒生存,给他们设置职业门槛,一时成为热议的话题。而且面对规模不小的拾荒大军,持证上岗是否可行?拾荒者中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阿诗玛》是云南省撒尼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一部叙事长诗,在长期广泛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专门有人收集了这些不同的版本,经过整理后写成定本。从1960年出的定本当中,虽然渗入了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的内容,但是本文认为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中发现彝族婚俗中的基本形式:自由婚恋与抢婚制度并存的婚姻礼俗。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关于高句丽有“回葬”习俗的见解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长寿王迁都平壤前高旬丽并不存在回葬之俗,国王应以都城为“家”,死后不可能葬于远离都城的地方,虽然长寿王在生前曾为自己在故都国内城建筑陵墓(将军坟),但其死后却安葬于新都平壤。同样,国内城的“五盔坟”4号坟亦不是高建武之陵墓。至于用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来证明这是高句丽固有之俗,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是“入乡随俗”,泉献诚、泉毖之归葬于洛阳北邙“旧茔”,是唐人的习俗。  相似文献   

13.
笔者拟通过穷尽式方法,找出春秋时代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虚词“及”,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描写春秋时代虚词“及”的用法,进而总结出春秋时期虚词“及”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大学”,特指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以来,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进程中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中国“新大学”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以“城市大学”为其先声;发展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以90年代中期以来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为其圭臬。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中国“新大学”的未来将呈现出致力于内涵提升、构建区域性合作联盟、校地互动合作、建设应用型品牌大学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三部曲"即"讲"、"看"、"议"三个教学环节,"讲"即导学和精讲,"看"即观看视频资料,"议"即议论和讨论。三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讲"是"看"和"议"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根本;"看"是"讲"的延伸、"议"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议"是"讲"和"看"的升华,是教学过程的精髓。在运用"三部曲"教学法时,要处理好教学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要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对历史事件作出文学性解释时实际呈现出模式化特征,历史"天命"思想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主要的解释模式。历史"天命"思想在创作中将历史发展的"已然性"转换成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强调对历史发展结果的无条件认同,在很多时候,它以佛教的"因果循环"形式出现。将推动历史发展、决定历史结局的主动权完全交给那些拥有"天命"的帝王将相,或者反过来,赋予这些历史活动中的帝王将相以"天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集体性格中的某种奴性和政治冷漠意识。但是一些优秀的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又突破了这种历史解释模式,为中国历史小说类型的发展保存了一脉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探讨作为准成事标记的"V出"与成事成分的搭配及其同现动词的情况,并与典型成事标记"V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准成事标记"V出"与成事的搭配能力相当强,可以与制成成事、认选成事、形成成事、自成成事四类成事搭配,但"出"都不是强制性语法标志,而典型成事标记"V成"则可与制成成事、变成成事两类结果性最强、最具原型性的成事搭配。  相似文献   

18.
“类”、“象”原理贯穿于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体系之中。“类”和“象”分别代表汉语结构单位纵横聚合的两个方向,它们所构成的座标系涵盖了汉语的所有结构单位的构成形式和语义。依据这一原理可以改进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红色经典”中的红色更多地与特定历史语境关系深密,而经典一词则须观照文本美学的各项指标,经典决定了红色的特定质素,而红色也因其特殊称谓及其负载的意识形态信息宰制着经典的生产空间。只有在“历史的”和“美学的”双重理论视角下考察“红色经典”的命名,才能在学理层面上廓清“红色经典”的经典性品质及其经典化线路。  相似文献   

20.
把“盐工精神”上升为体现盐城工学院独特精神气质的大学精神,必须通过对“铁军精神”的传承来完成对已有“盐工精神”的重塑。按照“铁军精神”内涵和实质,从大学精神培育和地方高校特色养成角度看,“盐工精神”应包括六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即矢志报国岛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服务社会的民本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要塑造“盐工精神”,就不能不到“铁军精神”这一优良传统中去汲取营养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