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女性革命小说丰厚的文化价值应该重新予以认识:虽然现代女性革命小说有其局限性,但是,该类小说的创作在促成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女性传统和创作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现代女性的角色意识、现代女性的心态、现代女性的审美取向、现代女性的话语,对推动“五四”女性文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五四以后迎来巨变,这一新文化思潮促使古典小说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其最典型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经典小说的遴选,这一遴选虽可上溯明清,但是随着通俗小说的繁盛,明清时人选取的作品已不适应新时代潮流,五四时期,胡适等人选取的“一流小说”应运而生,取代了明清的“四大奇书”;其次,小说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胡适的以“实验主义”为内核的科学实证方法成为“典范”;再次,小说的价值观念由“小道”变为“文学之正宗”,彻底终结了古代小说的卑微处境。  相似文献   

3.
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形式的现代化,是在近现代东西文化碰撞交汇的背景下,经过晚清民初的酝酿渐变,到五四时期发生质的蜕变而基本完成的。鲁迅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作为中国现代小说蓬筚蓝缕的开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革命时期的扫清障碍、建设时期的早期探索、改革时期的初步确立与新时代的推进拓展四个阶段,其中,毛泽东领导了革命时期的扫清现代化两大障碍与建设时期的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与事业的拓荒者、先行者与奠基者。他终其一生心系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他主张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反对不顾中国国情照搬旧式民主革命与苏联革命模式,反对不顾中国国情照搬西方现代化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他在革命时期主张以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扫除实现现代化的两大障碍,以革命解放生产力;新中国初期主张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推动国家工业化,以革命促进生产力;在晚年为革命与建设的关系所困扰,幻想以“抓革命促生产”并导致了严重失误。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经历从“国家工业化”的“一化”,到“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的“二化”,到“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三化”,再到定型为四个现代化的过程,这表明他对后来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显著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探...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诱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  相似文献   

6.
本土文化精神往往是当下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学资源与现代化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苏童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了“南方”成为当代文学创作资源的可能以及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时代的另一种审美可能。陆文夫的小说中的独特风味正式通过小巷这个本土空间得以实现,而且陆文夫以“小巷”这个本土空间为媒介,充分实现了作家审美表达和文化透视的统一。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将“现代”写作方式与丰富的传统小说元素杂糅互交,产生出更为多重的现代性,为我们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途径 ,其发展可分四个阶段 ,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措施应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 ,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实现农村生态化 ;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现代经营管理思想武装农业 ;根据区域优势利用理论 ,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等。土壤科学对农业现代化有重要作用 ,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土壤科学应立足于为“三农”服务 ,强调土壤保护 ,为农业结构调整和构建土壤安全体系服务 ,确保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大量“新古典”小说的涌现,标志着作家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转化,克服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种种问题,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作家们将西方现代小说叙事技巧成功地“化入”中国叙事传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以主体投入的方式进行“有情”的叙事,重新确立了中国当代文学面对历史、现实的主体性。这就使得某些特定的古典诗意范畴获得了与时代相连的新内涵,从而实现了古典抒情境界的现代重构。  相似文献   

9.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翻译小说对我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有四大作用 :一、使中国小说的地位提高 ,改变了“小道”之说 ,使读者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异域地位甚高。二、使中国小说由“教诲劝戒”向描绘社会人生转变 ,成为近代小说革命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三、使中国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四、使中国小说走向现代白话、通俗化。另外 ,这些作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文学的商业化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影响深远的重要成果 ,形成了四个基本判断 ,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应该充分联系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关联域 ,转变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 ,挖掘“四方对话”场景提供的拓展研究的诸多可能性和丰富蕴涵 ,以实现这一领域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公娼制度确立之后,在“国家否定人身买卖”的大义名分之下,确立了强制性的性病检查制度,国家权力公然涉足性交易.围绕公娼制度的存废,日本国内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透过这一论战,可以发现,双方均首肯公娼存在的所谓基本前提——男性本能的要求和悠久的历史,并缺乏在社会伦理层面上对公娼制度的严肃探讨;比起娼妓的人权来,双方均更多地考虑所谓的“国家体面”;双方均从社会卫生的视角出发,将娼妓定为“病毒的传播者”.归根到底,双方的立足点,更多的不是“文明开化”,而是“富国强兵”,在本质上均是大日本帝国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若干个具有一定学术权威性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版本作为研究视点,试图通过诸个版本的演绎,分四个阶段考察中国现代小说史在编撰体例上从"简单"到"宏大"、再到"精专"、最后到试图将"宏大"与"精专"予以整合的流变。  相似文献   

14.
1913年6月,美国教育家孟禄来华之行是实用主义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首次传播的标志.在孟禄的直接影响下,黄炎培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实用主义教育热潮,开启了近代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新篇章.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所以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既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内在需求,也来自于实用主义自身内部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汤一介先生是一位具备人类情怀与使命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儒学研究为解决人类的前途与发展当遭遇的问题提供启迪;汤先生关于儒学的现代价值——为今日的人类健康、合理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资源——的论述是系统而深刻的,其对我们最重要的启迪有三点:1)儒学的现代化,只能从诠释儒学之现代价值来论,不能从儒学开出现代科学民主来论;2)儒学的现代化,只能从“内圣”来论,而不能从“外王”来论;3)以冯契的统一理论、方法、德性的“智慧”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范例。这三点,深刻地反映了汤先生的非现代新儒家的立场,说明他是站在同情与欣赏儒学的立场来研究与提倡儒学。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作为近代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诗僧"、"情僧"、"革命僧",他以独特的思想创作了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引得无数学者为他着迷,并深入研究其人其事.本文搜集了新世纪学者关于研究苏曼殊的论述文章,通过综述的形式,总结把握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式离婚》看婚姻伦理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说《中国式离婚》所引发的对于现代婚姻伦理的审视中,可以看到现代婚姻在走向纯个体化行为的同时,又与市场消费化趋向之间的内在悖论,以及现代婚姻伦理的消解与重构的深度内涵,以揭示婚姻伦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元小说大致有三种类型:自反式元小说、文本元小说、类文本戏仿式元小说.由元小说产生的元叙事和互文性大量出现在现代派小说之中,造成了现代小说叙事的重大转型.每一部具有创造性的现代派新小说不仅是"什么是小说"这种先入之见的产物,而且它还改变这种先入之见,它本身也生成了一种得到修改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9.
《塞斯的学徒》是德国18世纪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诗化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主要阐述了诺瓦利斯的自然哲学观和历史哲学观:自然界是灵性存在的,人类应当通过"爱"与自然界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不是企图用"科学"和"理性"主宰自然。过去人类曾处于这种和谐的"黄金时代",现在则遭到了破坏,而将来必将走向新的"黄金时代"。《塞斯的学徒》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和谐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永东 《南都学坛》2004,24(3):58-6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在对主体性的自由和人的生存本真性的追求上,达成了一致。沈从文是第一个对现代文明进程持深刻反思态度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其"小说精神"旨在"对抗存在的被遗忘",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庄严"的维护、持"常"拒"变"的历史态度、乡村与都市对立的叙事模式、偏爱感性嫌恶理性的人生观念等四个方面。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不仅是他的"救世"之道,也是他的"自救"之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