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观经学认为影响一般商品的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成本以及供求关系,这两个因素不仅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而且还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当然,替代商品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心理及行为也有密切关系,但主要是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商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商品的价格。本文通过房地产泡沫的泡沫测定理论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直接以及间接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香港房地产泡沫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引入金融中介之前的、一般竞争均衡状态下的房地产价格作为房地产基本价值,实证研究了中国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度。结果表明,与香港楼市高峰时相比,当前我国总体上的房地产泡沫度并不高,还不足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阶段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我国内地省市的房地产泡沫度一般较低,一些沿海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度相对较高。指标法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武汉市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引发了笔者关于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思考,本文选取了指标法对武汉市房地产泡沫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房地产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希望本文的分析结果尽可能地反映苏州市场真实情况,为政府、投资者和房地产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姜春海 《管理世界》2005,(12):71-84
由于对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乘数带动效应,因此房地产业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进而常常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选对象和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有关泡沫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研究,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定义了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并利用中国房地产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进行了实际计算,得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而且比较严重的结论,并解释了中国房地产投机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挤出房地产泡沫的若干政策,并特别指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有关政策能否“上令下达,不打埋伏”是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黄俊 《管理与财富》2006,(10):22-23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历来被认为是暴利行业,关于这点从福布斯富豪榜里四分之一以上的上榜者都是房地产大亨就看得出来;也有人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官商文化横行的行业,行业里充斥着金钱与权力的交易。可是有一个悖论是,不少看似风光的房地产企业往往说不行就不行,反而像万科这样并不刻意依靠关系和背景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企业,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为行业领跑者。万科靠的是什么?毫无疑问,王石的独到眼光和经营理念对万科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官商文化。  相似文献   

6.
金融自身的泡沫问题作为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成为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本文以中国股市泡沫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股市交易中投机性大小建立预警体系从而对投机性股市泡沫进行有效的监控.本文选取了8项经济指标,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股市泡沫水平的相对变动进行分析,结合功效系数法[1]构建了投机性股市泡沫预警体系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对我国上证A股投机性股市泡沫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逐笔申报和成交数据库,以宝钢权证(宝钢JTB1,580000)泡沫"自然实验"为例,本文对证券市场泡沫的生成机理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卖空限制是证券市场泡沫存在的必要条件,理性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卖掉自己手中的证券外,只能置身事外,并不能够通过卖空来打压泡沫。大部分投资者清晰地认识到了泡沫的存在,只是寄希望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投资者,因此进入市场后便快速退出,形成畸高的交易量和换手率。正是一波又一波不断涌入的新投资者和新资金,使得宝钢权证泡沫得以持续,并继续膨胀。  相似文献   

8.
在首次IPO遭遇了滑铁卢之后,许家印何以能再次叩开联交所的大门?恒大的成败,系于许家印一身。他不按常规出牌的思维方式,大开大阖的操作手法,决绝、强硬的手段,成就了今天的恒大。  相似文献   

9.
10.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房价、物价和经济发展速度一样也在突飞猛进,房价已经成为2010年度的十大热点词汇之一。在大部分人都看走高的中国房市,房价到底会不会下跌,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但这个泡沫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会不会像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破灭,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樊帅  田志龙 《管理学报》2010,7(8):1107-1116
随着企业非市场因素在竞争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将非市场环境分析及战略制定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并探讨其与市场环境及战略整合的特点,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方向.在对中国转型经济时期典型房地产企业的非市场战略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典型的非市场事项管理及相应的企业非市场战略特征,并试图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构建企业非市场因素与传统战略规划过程的整合模式.研究的结论补充了关于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整合的相关研究,为中国转型时期企业如何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纳入非市场环境评估及相应的战略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模型与实例支持,对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非市场行为在竞争中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将非市场行为分析纳入传统的竞争互动的框架中,探讨其与市场行为如何在竞争过程中互动,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采用结构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典型房地产企业为例,研究企业市场与非市场竞争行为及其互动规律。文章的结论补充了传统竞争互动理论基于市场行为的单一性,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转型时期企业的竞争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例支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既表现在城镇内部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上,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实证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失业率等变量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拉大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采取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并建立健全国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培育容忍合理差距的社会文化,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动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外部购买是涉及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和治理的创新政府行为。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测量公共服务对外依赖程度的概念框架和计算框架,并据此对中国公共服务外部购买水平作实证性的分析。实证测量表明,在2001~2004年间,中国公共服务外部购买的总体水平处在20%~30%之间的一个幅度约为5个百分点的区间,并显示出年均1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这表明中国公共服务提供已经从封闭自持的系统,发展为相当程度对外依赖的开放系统。中国公共服务外部购买主要依托了中国国家能力重点由汲取转向支出,同时国家治理资源外部化的大背景;通过利用增长的国家财力购买外部治理资源,实现治理资源的内部化和治理质量的提高。政府必须增强网络治理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构建一个复合、稳定和多元开放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国家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5.
首先,讨论并确定适合企业-产品二分网络的社团结构定义及其划分方法;然后,以中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划分其企业-产品二分网络的社团结构,并用Q指数来评价划分的结果,发现网络的社团结构十分明显;最后,深入剖析了社团结构的产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事件路径为线索,抽取了一个典型企业40年发展历史的生产质量与市场营销的1 299个事件,应用扎根理论工具把事件划分为4类和3个阶段,描出事件演进的趋势点图.此四类事件(内部实现、质量交付、顾客反馈和需求输入)构成后发企业价值循环的基本过程.研究表明,后发企业的价值循环中伴随能力补缺的反向过程,它们共同形成“价值-能力”的双向循环结构;开放时期技术引进与顾客需求形成的替代渠道,它对“价值-能力”双向循环同时兼具推动和阻碍作用;在市场爆发期双向循环过程被阻断,进入顾客锁定困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分析了业绩期望差距与战略调整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权力主体的特征,即控股股东身份、CEO个性和来源,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随着业绩期望落差的扩大,组织为解决困境和规避利益损失,实施战略调整的程度越大。(2)家族控股股东在业绩期望落差扩大时,因面临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损失更高,通过战略变革而规避损失的动机和需求更为强烈,实施战略调整的程度随之提高。(3)开放性和外部聘任的CEO拥有更高的决策能力和行为自由度,从而强化了在业绩期望落差状态下实施战略调整的程度。(4)权力主体所拥有的资源禀赋越多,意味着实施战略变革所需的基础条件越充足,进一步强化了在业绩期望落差扩大时的战略调整程度。本研究充分表明了期望水平与权力主体特征在战略调整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间的关系是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前沿和方向,二者的关系如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首次在经济增长收敛回归框架下,使用跨地区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以及由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些制度环境的改变可能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波动对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减轻波动对增长的负面影响,各地区波动对增长的影响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文章最后还对经验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技术赶超的过程,理解为微观主体在特定的激励结构下持续开展高强度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国高铁从试验性探索、引进消化吸收、正向设计再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技术赶超过程,嵌入在中国制度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高铁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而中国的总体改革进程又为高铁产业的制度变革打开了空间,并与高铁自身的管理体制、产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塑造了高铁的微观激励结构。这样的激励结构,不仅促使创新主体开展高强度的技术学习,而且促成了高铁有别于中国多数产业的组织间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技术突破。作为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干中学"、"用中学"和"试验中学"是中国高铁技术能力积累的核心机制,而在技术能力积累的过程中,消化吸收能力、正向设计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背后,则是高铁部门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中国高铁部门创新体系中发挥了独特的、强有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铁对其他产业技术赶超的启示,绝不是泛化"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具有特定边界条件的发展模式。不考虑各产业在技术范式、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试图将高铁经验简单复制到其他产业的观点是不当,甚至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