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修改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道程序、一个永不会完结的过程。宪法的修改和完善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就是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大厦只有在丰厚的政治文明土壤上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政治过程的合宪法性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首要标志,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是以宪法为载体的,宪法价值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依法治国或法治的要义,在于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治理和管好国家事务.由于宪法是一国法律中最高的法律,违宪的法律无效;所以,依法治国必须以这些法律本身的合宪性为前提条件,亦即首先必须依宪治国.现行宪法总体上看是好宪法,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需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宪法课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灌输 ,是培养大学生正确政治意识的需要。从宪法的历史发展展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艰难过程 ;从宪法的具体内容突出我国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从维护宪法尊严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雪冬 《社会科学》2007,18(9):25-37
政治文明与宪政建设密切相关。文明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政治的内在属性;现代宪政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和制度性保障。现代宪政建设不仅是制订宪法,更是实践宪法。各国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际上也是宪法实践程度的差别。因此,宪政文明建设除了要考虑到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原则外,还要照顾到各国的国情。就中国来说,宪政文明建设包括国家宪政化、政党宪政化以及社会宪政化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姚守钧 《兰州学刊》2004,(4):66-66,241
我国现阶段的政治文明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建设 ,应当采取适应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一、坚持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政治文明建设更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对政治文明的领导 ,首先体现在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上。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 ,都应当由党中央制定。而各级党组织是实施党中央政治文明建设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 ,全体共产党员要带头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其次 ,还体现在党组织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是…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治文明的精华是宪政文明,我国2004年修宪将“政治文明”载入宪法。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宪政分析,有充分的依据与多重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既应倚重宪政,果断将宪政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脊梁,在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高度重视并始终依靠宪政,又应促进宪政建设,加大宪政建设的力度,提高宪政建设的水平,升华宪政建设的境界,使宪政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分别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的基本观点 ,及其在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探讨和实践的发展逐步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域延伸,二者之间的基本理论关系可以归结为: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是世界范围内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推进小康社会政治进步的需要.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总体格局下,坚持从国情出发和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推进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配套建设和改革,才能促进政治文明各构成要素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8.13批复"①所引发的关于"宪法司法化"的讨论已成为宪法学者甚至整个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最高人民法院是否有权解释宪法无疑是争议的焦点所在.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看,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宪法和法律过程中对宪法进行个案和附带性质的解释已是一个客观现象,所以,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是宪法需不需要、应不应该司法解释,而是如何立足于当下国情规范进行.只有将其存在的合理性上升为合法性(合宪性),才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且,就其价值取向而言,宪法司法解释无疑真正符合宪政的逻辑进路从范例到惯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严肃党内生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培育法治精神,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和发扬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形式;坚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把握住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从实际出发,借鉴吸 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二)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法治是根本保障;(四)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经济的现象,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世界历史进程.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必然提出相应的政治要求.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分析了其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多方面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这其中制度建设是其核心,本文论述了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的 关系和其重要性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我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政治文明尤其是近代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主要是通过宪政的普及和进步来推动的,宪政的实质内容与政治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契合的,政治的文明化与宪政建设是一个内在的统一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制定宪法并切实实施宪政是一切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宪政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宪政发展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发展之路,以此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整合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亦称社会一体化.从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六年期间,中国要走出几十年极左思想及其指导下错误实践的沼泽,要摆脱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被严重误读而形成的传统社会主义理念的羁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固守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重新审视商品经济,作为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冲击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初步总结和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对劫后余生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虽然是初步但却卓有成效的整合努力,从而启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滥觞,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尤其是在宪法领域,自1982年宪法颁布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宪法相应地进行了4次修订。应该说,我国的宪法文本为我国的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然而,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最早诞生于英国,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则是美国1787宪法。我国虽然从晚清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也先后有14部宪法(包括草案)出台,包括新中国颁布的4部,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十六大规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当代制度文明的内容与特征;联系现阶段实际分析了我国制度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说明了制度文明在协调社会矛盾、化解不稳定因素、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优越性 现行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是我国一百多年来宪政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