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和智慧     
一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选举也是手段,不是目的。民主或选举的目的是要找到智慧,对内使国家得到比较完善的治理,对外对世界采取比较合理的政策,促成实现本国和他国人民保护生命、追求和平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民主中的人权可以说是一种目的,但是广义上内容更多的民主或选举制度都不是本身就目的具足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应当体现民主性,但若要求其完全通过选举产生,就既不符合法理,也无现实可操作性。选举委员会与人大对民主的类型和程度的要求有别,前者需要参与民主,后者基于选举民主。选举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所体现的民主只能是参与民主而不是选举民主。对选举委员会而言,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其所追求的首要价值。我国《选举法》应当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普通选民,地方性法规中应当细化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产生程序,可以借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由各方推选产生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民主运行方式推及到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大多数民主理论的核心.选举制度是建立在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的基础上的,由于选举民主存在自身局限性,协商民主的导入,有助于选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村民委员会选举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困境下的民主试验田,村民委员会选举实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处理好党政组织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和城市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民主实践经验也充分说明,要保障基层民主的成功,关键在于党政机关要在积极地推动选举的同时实现充分的放权.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在生成属性、价值目标和政治实践等方面内在契合中国非竞争性政治形态.基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需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协商民主进行价值定位:一是体现为一种非竞争性的民主形式,二是弥补选举民主之“赤字”,三是具有与选举民主同等重要的地位,四是超越选举民主之内在价值.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以及民主实践等途径和条件来看,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夏继舟 《理论界》2010,(1):43-44
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之后向民主的目标迈出的又一步。然而,协商民主并不能够被认为是选举民主的对立面而试图取代选举民主,而应该是选举民主走向完善的补充形式,因此,政治民主的未来走向是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合作建构的新型现代民主。  相似文献   

7.
以选举为特征和标志的西方民主政治,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输出给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政治理念和民主模式。西方国家以实行了这种选举民主制度而标榜为自由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福利国家,甚至将选举民主模式作为干涉他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搞政治输出。然而,只要深入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西方国家债务危机正是这种选举民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表明了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制度已陷入困境和面临变革的巨大压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推行这种选举民主,要么明确承认这种选举民主的制度缺陷,积极推行变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一个债权国,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及选举制度,强化社会建设以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选举文化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民主进程.近年来,在执政党的主导下,新加坡的威权体制中的民主因素开始增多.2011年国会大选被普遍认为是新加坡的“政治分水岭”,反对党首次夺取了集选区的胜利.也正是由于人民行动党主导的选举文化的优化,这次大选也被学者称为“新加坡民主的成人礼”.此次大选被注入了更多民主、理性、多元、和谐等正面元素,推动了新加坡选举文化的进一步成熟.人民行动党对选举规则的调整,增强了选举文化的公平性;新加坡各政党之间的斡旋与竞争渐趋理性,使选举进程中政党关系向规范化迈进;选民的政治理性水平日趋提升,促使选举文化主体的成熟.这次大选对新加坡选举文化甚至政治文化的优化,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新加坡独特的民主模式也正在自我调适之中.这次大选是新加坡在政治民主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国家,选举政治是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选举政治是揭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之面纱,深刻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本质的关键.以普选为核心的选举政治从形式上看,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议政治”、“契约政治”和“多数政治”的范畴.然而,从实质上看,它对于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又是“专制政治”和“少数政治”.选举政治具有政治精英的合法遴选功能、公民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治授权功能与政治监督功能、政治精英和执政集团的平等竞争与和平更迭功能、公民政治参与和认同的政治社会化功能.选举政治遵守普遍选举规则、平等选举规则、直接选举规则、自由选举规则、秘密选举规则.  相似文献   

10.
熊彼特否定了以“人民的统治”为基础的古典民主理论,提出了竞争性选举的民主理论.以竞争性选举的民主替换了“人民的统治”的民主,实际上标志着西方民主理论的重大转折,即从规范性的民主理论转换为实证性的民主理论。熊彼特将民主定义为竞争性选举的政治方法、制度安排,并且分析了竞争性选举的民主制度及其运行条件和弊端。熊彼特将竞争性选举作为中性的政治方法、政治程序,并且认为社会主义与竞争性选举的民主是可以结合的。熊彼特的竞争性选举的民主理论对现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选举来界定民主是现当代民主理论的主流方法。熊彼特的竞争性选举的民主理论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社会主义民主不能照搬资本主义民主的竞争性选举的制度。而要建构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竞争性选举的更加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鸣 《东南学术》2008,(3):16-18
一人一票的选举,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在引进西方制度的同时,中国自然也引进了选举制度.在近代中国,选举只是上层政治的工具.民主跟老百姓,依然距离很远.当选举仅仅是上层政治的工具时,这种选举如果仅仅是装装样子,跟底层社会具体的人关系不大,不会对底层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这种选举真的在深度动员下进行,推行得越久,底层政治就越是畸形.  相似文献   

12.
民主选举与选举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又一次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人们对民主的认识也随之前进了一步.虽然如此,但由于现代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往往看不到问题的本来面目,而被其表象所迷惑.尤其是在关于选举与民主的关系,选举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现实政治生活中,许多国家纷纷举行大规模的选举并以此来标榜自己是"民主"国家,但这些举行了选举的国家是否真的就是民主国家呢?事实证明并非如此.那么,究竟怎样理解选举民主与民主选举之间的关系呢?弄清楚这个问题,无疑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两种重要形式,二者在我国的实践和运用,形成有四川选举民主模式与浙江协商民主模式。前者以自由、公开、竞争的选举为主要特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协商民主作为有效补充,其发展前景堪忧;后者为民众搭建了一个与政府平等、自由、自愿进行沟通、交流、协商的公共对话平台,拓展了基层民主,但由于缺乏选举民主的作前提保障,其也陷入了发展困境。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必要补充,而选举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前提保证,二者共生发展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应有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4.
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是否需要对候选人资格条件附加额外规定、是否需要对委托投票进行规制是两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一对完整的政治权利,选举的价值偏好不应该由政府规制,而是应该经过多数选民的投票结果来体现,选举中除了遵循国际通行的"必要的规制"外,不必对候选人资格条件附加额外限定.委托投票不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政治信任、选举质量和民主习惯的重要程序性问题,因此,必须对委托投票进行统一、严格、明确的规制.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2014,(3)
协商民主理论是在对选举民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理论内涵在于恢复古雅典民主历史中的公民身份,重视沟通与共识,强调公民参与到协商和讨论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并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实践。与选举民主强调票决不同,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落实人民主权为目标。虽然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对选举民主进行检验和批判的标准,但两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协商民主不能取代选举民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系列政治程序和政治过程。要保证民主政治价值理念的实现,建构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民主程序,并实现程序的民主化至关重要。选举是民主价值的核心,选举人大代表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主实现形式,但一些选举机构由于不注重选举程序的建构,致使对人大代表的民主选举异化;因而,要实现民主价值和目标,就需要在细节和程序上下工夫,在每一个程序上充分体现民主,由一个个民主的程序构成民主的连续带,必然会导向结果的民主,我国对人大代表的选举民主才可普遍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申端锋 《中州学刊》2013,(10):78-83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乡村社会的民主进程,村委会选举日渐规范化。学者们对村民自治的观察与研究大多以民主的视角展开。然而,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主要关注选举程序及其民主效应,忽视了对组织环境因素的考察。实际上,村民自治是在乡村社会中实践的,村民自治的绩效必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规制。因此,借鉴组织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从组织而非民主的视角考察村民自治,可以发现,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属于群众自治组织,它深深嵌入乡村社会之中,更容易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在村委会选举中,村民自治组织因受环境的过度影响,有时无法按照设计的民主目标运转,出现了所谓的"目标替代"现象。而村委会选举的规范化带来的并不都是民主化,也不是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相反,有时却是选举程序与乡村治理的背离以及种种异化现象。为了促成乡村治理的善治,在程序民主的视角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入组织治理的视角,使村委会选举更加契合于治理,以促进村民自治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一种补充、完善和超越而非替代.它具有增进社会阶层和谐、提高公民参政素质、促进决策有效实施、保证社会持久效率等价值,同时也难以避免民主本身成本较高以及金钱操控等问题.人们只能寻求较好的制度,而不能奢求完美的制度.在我国当前阶段,应当实现协商与选举的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选举民主与审议民主都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政治文明成果,也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两种民主形式.它们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建设高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把两种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本研究尝试对选举民主与审议民主之间的复杂关联性进行解析与反思,期望可以为两种类型的民主走向的真实图景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数据支持和建议.而本研究的分析也表明,中国要想通过两种类型的民主互补与融合的实践而达到有效的民主治理,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的选举文化长期是荒芜和落后的,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亟待改造重构.从多维度视角展望,中国特色选举文化应是先进的政治文化,参与性为主导的公民文化,对选举有高度积极取向的民主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崇尚权利和法治的法律文化.构建的路径:一是把握三个关键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价值系统、稳控渐进的历程;二是开辟三条主渠道,发展市场经济、推动选举制度的完善实践、普及选举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