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有为在诗题制作、诗序写作和诗注运用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文章化、纪实化倾向,这表现了他诗歌创作中突出的政治意识和"诗史"精神,也是这位文人政治家过人才情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康有为的这种探索和努力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形式也具有创新价值,他的这部分诗作还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诗大序》是毛诗首篇《关睢》前的序,是我国诗学发展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是对儒家诗论的经典性总结。一直以来,《诗大序》以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我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儒家诗学的发展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它论述了关于诗歌本质、诗歌功用等一系列重要的诗学问题,如吟咏情性的观念,诗与政通的思想,主文谲谏的意识,美刺论,六义说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常任侠的诗社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南京发起"土星笔会",编辑出版《诗帆》,标举"新古典主义"诗学观念;在长沙创办"诗歌战线社"和《诗歌战线》,提倡诗歌创作内容与形式统一;在重庆创办"中国诗艺社"和《中国诗艺》,提倡诗歌创作"各有各自的面目";在昆明创办"百合诗社"和《枫林文艺》,注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对古代诗歌诗学价值及意义的评估,应回到历史的原生状态中,从当时的诗学观念及诗歌发展的层次等方面加以考察、分析。用这种眼光重新审视被后世认为诗学价值极高的楚辞便发现:楚辞不是当时诗学观念上的“诗”,它的本质是巫歌和韵文辞赋;屈原没有文学自觉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意识;楚辞并非《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发展必经的阶段,即不是《诗经》后续诗。楚辞“当时还没有产生如《诗经》那样广泛的影响”,在当时的诗学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5.
刘洁 《北方论丛》2010,(4):11-13
李纯甫是金代诗坛的风云人物,其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都具有鲜明的狂放个性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在<西岩集序>中提出"诗无定体""惟意所适"的诗学主张,认为无论文体诗体都是随心多变而没有固定体制,倡导诗人应秉持丰富的个性,以自得之心吐露真语,表现出轻体制、重情志的诗学倾向,这对当时文风渐衰的金源后期诗坛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这一诗学主张深受禅学"以心为师""游戏三昧"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诗人当如禅家心悟一样以自家内心所悟所感为准地,大胆展现个性,超越已有体制,而作诗作文也会因此而成为达到禅家自由解脱境界的重要途径.李纯甫的诗学是北朝以禅喻诗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6.
吴开晋教授是当代著名诗评家、诗人 ,前不久他从 80年代中期以来所发表的数百篇论文和评论中筛选出 80篇 ,裒为一书 ,是为《当代新诗论》 ,已于 1999年 11月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对诗艺诗美的探索 ,是贯穿该书的一根红线。吴开晋先生长期致力于诗歌的教学、研究与创作 ,早有《现代诗歌名篇选读》、《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李瑛诗论》(合著 )、《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主编 ,合著 )、《新时期诗潮论》(主编 ,合著 )等多部论著问世 ,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诗学体系 ,在诗评界自成一家 ,为中国新诗学的建设与开拓作出了贡献。他这部《当…  相似文献   

7.
"诗味说"是杨万里诗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独特处在于:以"味"论诗歌群体风格特质——追求神似,"舍形逐味";以"味"来规范传统诗教的怨刺内容——要求诗歌精光内敛。杨万里"诗味说"与"晚唐异味"密切相关,他服膺晚唐诗歌的工整,竭力标榜"晚唐异味",是为其"诗味说"张本。  相似文献   

8.
《明诗评选》对前代诗歌创作的批评与接受是船山诗学思想的体现。船山认为明诗学得古诗表达方式和谋篇布局的传统创作手法并有所突破而具有神韵性。船山还指出在诗歌创作中由于杜诗创作求格律风格和唐诗繁琐曲折传统造成对情感表达的伤害,而且唐宋诗对诗“意”不具有创造性,最终只会将“意”寄托于前人之诗歌以此来舍旧趋新。  相似文献   

9.
董林 《船山学刊》2006,(2):18-20
王夫之通过《明诗评选》的批评和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既批判了明代诗坛的种种弊病,总结了明代诗歌创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诗学观点,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加以实践,他本身就是明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是明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海明在《文学评论》2 0 0 5年第 2期撰文认为 ,皎然《诗式》是唐代重要的诗学论著之一 ,历来论者大多因皎然主要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而将其归到中唐来讨论。本文认为 ,皎然一生的大半时间在盛唐度过 ,其诗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在盛唐后期 ,而《诗式》一书实际的写作时间远在其编定成书之前。考虑到这些因素 ,再将其与殷《河岳英灵集》、王昌龄《诗格》诗学思想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三者有不少相通相近之处。因此 ,与其将他属后 ,视为中唐诗学的前响 ,不如属前 ,当作盛唐诗学的殿军。皎然《诗式》与盛唐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宋初诗坛推崇白居易,一般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或讽喻诗为宋初文士所重视,但从选本批评角度去考察白居易在宋初的被接受情况却并非如此。《文苑英华》录选白居易的诗歌数量为所录诗人之最,选录最多的是他的杂律诗。宋初崇白之风日炽,但诗风流于浅俗。馆阁文臣顺应诗潮,欲以范本形式加强创作引导,而白居易杂律诗的群体性参与、雅俗相融等特点符合范本条件,故而能为馆阁文臣所重。这显示出馆阁文臣对诗歌创作的规范意图,由此也看出馆阁文臣弱化诗之讽喻功能、题材倾向日常生活以及追求典雅秀丽诗风的诗学意识。《文苑英华》对白诗的选录可以说是白体诗派的一次诗学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初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巴人的诗论     
巴人在从事新诗创作的同时,也坚持从事新诗理论批评工作。二十年代后期,他刚开始从事理论批评,就写下了《新诗漫谈》;三十年代,他写下了带有新诗史略性质的长篇论文《新诗的踪迹与其出路》;五十年代后期,他写下了《也谈徐志摩的诗》、《争论之外》等参与当代诗坛争鸣的文章。综观巴人一生的诗歌理论批评文章,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诗歌的本质、新诗的语言、形式、风格以及新诗史等理论问题,都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巴人论诗,注重诗意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新诗漫谈》一文中曾批评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诗派注重新诗的格律而“把新诗的灵魂——诗意——撇开一边,把新诗的衣服拼命讲究。”与此同时,他称赞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云雀》“诗意丰富”。在更多的场合,巴人更注重诗歌意境的创造。1959年,在《争论之外》一文中,他指出:“做诗就得有‘诗的意境’”。可见,巴人是将创造意境视为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诗》亡”不是《诗三百》的消亡,也不是诗歌创作的消亡,而是因“采诗”制度废止而形成的诗教风尚的消亡.诗具史笔是“《诗》亡”与“《春秋》作”在诗教功能上构成因果关系的逻辑前提,也是对诗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诗具史笔的诗学价值在于对诗歌社会教化作用的重视,对“诗史”范畴的提出和对“以诗证史”批评方法的建立.其理论缺失在于注重诗教,轻视诗美;以诗为史,诗史混淆;依诗订史,苛责诗艺.诗具史笔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诗的社会功能,其诗学价值和理论缺失均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简论刘龙洲豪放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南宋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号龙洲道人,因此人称他的作品集为《龙洲集》。人们一提到刘过,就自然要谈及他的豪放词,历来所编的文学史也把他划入辛派词人之列,但是人们对他的诗歌创作却被忽略了。其实刘过的诗歌从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他的词作,诗歌近四百首,词作约八十多首,从质量来说,他的诗歌并不亚于他的词作,宋人吕大中称他“诗满天下,身霸骚坛,死虽穷而名不穷”。(《宋诗人刘君墓碑》)罗大经《鹤林玉露》甚至称赞他的《京口多景楼》一诗超过了李白的《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在以精深的学术思想影响清初浙江学术的同时,也以其宋诗倾向及对《宋诗钞》编纂的实际参与,给予清初浙派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以潜在的影响。诗学虽不是他擅长的专门之学,但他对诗歌的见识往往深刻过人。他的"诗史"理论在清初诗学中独树一帜,他编纂的大量文学选本开了浙派诗家诗史研究的先河,最终形成具有浓厚史学倾向的浙江诗学传统,以独特的方式推动了清初诗学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云:“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乐史所谓校勘云云,意者以为只是把李阳冰《草堂集》与乐史别收诗歌十卷作了校刊,去掉重复的诗篇,编成《李翰林集》二十卷。乐史别收歌诗十卷,是何人所编,不得而知。以合并后编为二十卷来看,他收的十卷诗与李阳冰编《草堂集》重复极少。否则,就不可能再编为二十卷。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唐以前就有了诗学传统的渊源。它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从先秦著作中的论诗之语到《诗大序》、钟嵘《诗品》等论诗专著;一是从先秦著作中有关诗事的记载到《诗小序》、《世说新语》中有关诗人言谈轶事的记载。这些都为唐以后诗话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唐代大量笔记小说中有了诗人奇闻轶事的记载,并由笔记小说发展分化,出现了纯粹记录诗人言谈遗事的本事诗,成了唐代诗话的前身。本事诗之后,唐代出现了用笔记体写成的、集记事和评诗为一体的诗学著作——诗话。它以轻松灵便的笔调,随笔漫录;以亲切平易的文风,道出重要的诗学内容。根…  相似文献   

18.
现实经验是现代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也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来源。但对于德语诗人策兰来说,诗歌创作并非从诗人个体的现实经验直接走向诗歌作品,而是发生在其个体现实经验被悬置、被扭曲的他者时空中。在此时空中,诗歌与陌异的他者相遇并对话,在向他者的敞开中增强诗歌意义的不确定性,甚至禁止对诗歌意义的具体阐释,以保持他者的绝对陌异性。同时,他者又成为诗的来源,诗人通过时间星丛和语言栅栏既将诗立于时代的现实之中,又溢出个体的现实经验,达成对诗歌意义自由的追求,让诗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9.
黄贞权 《船山学刊》2010,(2):144-147
孔颖达对《诗》的阐释绾合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剥去历代对《诗》阐释的陈垢,对传统《诗》学的接受做出取舍并加以创新和超逸,建构了自己的诗学体系,提出了"情志一也"、"诗缘政"、"兴象"等一系列的诗学命题,启蒙有唐一代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沃伦早期接受了T.S.艾略特和新批评派诗学观念的影响,诗歌创作具有重视诗歌传统、客观性、形式主义的特征,他认为诗歌具有诊断现代痼疾的社会功能。由于受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诗歌创作潮流和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的影响,他后期诗歌观念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强调主观性,强调自我表现,认为诗歌具有对社会的治疗功能,诗歌观念发生转型后的沃伦创作了一系列精美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