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回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古都长安为始发点,联结亚、欧、北三大洲的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亘千里,是贯通中原与西域的枢纽地带。古代众多的少数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甘肃的回回民族,同当地的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开发甘肃,推动甘肃社会的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在这块四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九十八万一干六百多回族人民,①其中临夏回族自治州有五十万四千五百多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十五万二千八百多人,回族居住万人以上的地区还有:兰州市(六万二千人)、甘南藏族自治州(三万六千人)、定西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甘肃境内,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地区。对甘肃历史的研究,是研究祖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诸如彩陶文化、敦煌学、汉简研究以及丝绸之路等问题,自本世纪以来,一直受到省内、国内以及世界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然而,作为甘肃地方史的全部,除上述领域之外,尚有许多其它领域需要注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上述领域以外甘肃史研究的有关问题,分朝代加以评介。一、对历史时期甘肃自然环境的研究关于历史时期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的研究,争论较为集中的是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有无森林?一种意见认为黄土高原在历史上是一个布满森林的地带;一种意见认为,黄土高原本身是荒漠半荒漠的产物,不可能有大量森林存在。1981年第5期《红旗》杂志发表了史念海《黄河中游森林的变迁及其经验教  相似文献   

3.
简论近代甘肃的驿运业李建国甘肃古代曾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横贯全省,后随着海上商道的开辟,丝绸之路逐步衰落,甘肃在国际商业贸易中的地位下降,但仍不失为勾通内地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西北地区所需的棉布、茶叶、百货等大都经甘运销,而甘、宁、青...  相似文献   

4.
清代新疆的丝绸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在我国西北地区(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上,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丝绸贸易的“热浪”。一队队满载精美丝绸的驼队,从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西出阳关,向西进发。从而使一度沉寂下来的“丝绸之路”,又重新兴盛和繁荣起来,出现了昔日少有过的盛况。清代“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不仅是古代这种贸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然延伸与继续,而且有许多新的特点。清代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丝绸贸易,是当时西北民族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地理中心,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生存,活动的地区之一。甘肃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大批的名胜古迹。二十多处艺术,宗教石窟中的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早巳驰名中外,为世人所瞩目;省境内的古长城遗址和长城的西尽头嘉峪雄关长久以来吸引着中外人士的神往,原有和新建的兰州八大景观是大多数来兰人士的必游之地,尤其是本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大量古代文化遗存,更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学者,专家的极大兴趣。 研究和介绍甘肃境内的古代文化遗存,对于了解古人类的生存、生活,进化演变,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生产力状况,古代社会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战争,文化,风俗以及对于发展历史科学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和巨大的意义。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研究和介绍甘肃境内的古代文化遗存,可以增进我们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可以激起我们为谱写祖国历史的新篇章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豪情壮志,是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 《兰州学刊》自本期始开辟《地下的甘肃》专栏,陆续刊登关于甘肃古代文化遗存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论文、综述、通讯、考古  相似文献   

6.
正央地、府际、媒体三者关系的平衡,既考量一地一区经济发展,又密切关联民生效应始于2013年9月的新一轮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已引致海内外舆论滚动报道,其直接触及别国的区域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高调提出的国内战略主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战略。透过地方政要的讲话和表态不难解读,其间充斥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地缘意识。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关联的西北五省区中有四省区的定位分别是,陕西称新起点、桥头堡;甘肃提黄金段;青海说战略基地、重要  相似文献   

7.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和地区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秦汉时期的甘肃,地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受其特殊的地理、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文化具有多源性文化特点,集南北东西诸方的先进文化因素,使得其文化因素呈现出多源性特点,文化内涵是多元的。秦汉时期甘肃的漆器艺术。其造型和纹饰等夹杂着楚文化、儒道思想等多重因素、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极为重视文化建设,于2012年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方针,着力打造“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甘肃的文化宣传研究和传承、创新建设过程中,有五个方面的文化要素应该重视:一、是以伏羲文化、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二是先周文化;三是早秦文化;四是丝绸之路文化;五是氐羌文化.我们要从整体性、系统性、源头性的角度对甘肃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努力.  相似文献   

9.
“再造河西”工程,是一个关系到把怎样一个甘肃带入21世纪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使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重放光彩的工程,是让“金张掖”、“银武威”再一次披金挂银的工程。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曾经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来往的商贾、驼队,在为河西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河西地区带来了异域文化。中西文化的交融,更进一步促进了河西走廊经济的发展,才有了“金张掖”、“银武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交通工具的逐步改善提高,海上航运业逐渐发达了起来,航运业的发展,将“丝绸之路”从陆路带到了海上,…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地区齐家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兴起,在甘肃境内先后发现了近千处远古文化遗址,经过调查、发掘和科学研究,基本揭示了甘肃地区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大致状况,取得了举世注目的科学成就。《甘肃地区新石器中期以前诸远古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甘肃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两文分别介绍了齐家文化  相似文献   

11.
贵霜帝国时期是中亚和西北印度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境内丝绸之路逐渐成形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贵霜人的扩张,许多新兴城市得以出现在南亚次大陆的广阔区域,它们主要集中在以犍陀罗为中心的地区,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城市也在恒河中上游、印度河河口及克什米尔等地兴起。这些城市以点带线,基本确立了丝绸之路在南亚次大陆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27日,西北五省区社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社科院协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向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讲话。研讨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研究员主持。研讨会上,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五省区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五省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合作、丝路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法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现将本次研讨会中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做粗略梳理和分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7,(12):29-29
推荐景点: 九曲黄河第一湾:甘肃的黄河自玛曲开始。它从青海久治县的问堂乡流人,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原上,从南、北,东三面环绕玛曲,形成了壮观的“九曲黄河第一湾”。黄河在玛曲县境内全部流程420公里,是她在甘肃境内总流程的一半。所以车入玛曲境内,处处都见黄河的身影,玛曲即是黄河之意,玛曲县是华夏大地以黄河命名的唯一县城。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北、东北及东部分别与内蒙古、宁夏和陕西毗邻,南、西及西北分别与四川、青海和新疆相连,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甘肃有我国的核工业、航天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国家大型石油化工及军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又地处古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著名历史文化古迹闻名海内外,旅游资源丰富。甘肃还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民族自治州和7个民族自治县。省会兰州既是我国西北部的战略重镇,又是我国大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5.
甘肃这块地方存在有多少年?经科学工作者在龙首山东段的永昌县,测得最古老的岩石同位素年龄在17.19——17.86亿年间。为了介绍这近18亿年来甘肃的海陆变迁,以及史前生物面貌,笔者将甘肃境内从距今18亿年至1万年前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整理,概括于本文,同时根据发现的化石材料,对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古环境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实际的推测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也说托茂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也说托茂人王野苹冯锡时、M·乌兰的《关于托茂人》一文(见《西域研究》1993年第3期),对托茂人的源流考证颇为精详,读来很受启迪。其未尽之义,略作阐述,供史学界同仁参考。“托茂人”不是独立的民族,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托茂人来说,是回族的一支。他们...  相似文献   

17.
<正> 由青年学者崔明德同志撰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唐和亲研究》一书最近与读者见面了.该书共分六篇:(一)汉唐和亲概论.从宏观探讨了和亲的原因、背景、性质、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亲的特点等问题.(二)汉唐和亲比较.通过比较,具体分析了这两个朝代和亲背景、作用的异同及其原因.(三)汉唐和亲与丝绸之路.详细论述了和亲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细致考证了和亲所开辟的新的丝绸之路即从长安经今甘肃转向今青海,或从长安经今青海再经今西藏到印度半岛各港  相似文献   

18.
甘肃毒品犯罪的现状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历史上就是国际国内毒品贩运的重要通道。如今,随着国内毒品犯罪的再度出现,甘肃境内的毒品犯罪死灰复燃,成为全国的重灾区之一。根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5月甘肃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毒品犯罪案件4147起6326人,在刑事犯罪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渭河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干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南的壑壑山,长818公里,流域面积6.25万平方公里,渭河河源至宝鸡峡河道长430公里,在甘肃境内河谷川峡相间,有九峡九川,  相似文献   

20.
一、甘肃省公路交通运输的现状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交通运输是基础,要实现甘肃农业的战略转移,必须重视发展农村的交通运输。 甘肃历史上曾是名闻遐迩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194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3703公里,铁路通车里程仅为50公里,汽车1866辆,公路货运量力158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为611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为3.47万人,全省60%以上的县不通公路,交通运输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交通运输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的改变。 1.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十字型的公路运输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