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本文认为黄老思想对司马迁及《史记》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黄老思想的核心是刑德思想,刑德思想贯穿于《史记》之中,司马迁黄老思想形成的外部环境,黄老思想与《史记》文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黄老之学十分注重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与老子借天道以限制人事不同,黄老是要借天道以推行人事。而黄老哲学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奠定了它对天道与人道关系的认识及其社会政治思想的坚实基础。黄老之学的政治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本文限于篇幅,仅就其政治思想的方法论及其具体的理论表现做一阐述。一、君道无为的原则黄老政治思想方法论的核心是君道无为的原则。它要求君主效法天地,体认天道,  相似文献   

3.
晋武帝于泰始四年举行亲耕籍田的仪式,推行了诸如务本俭用、约法省刑、因循任下等一系列具有清静无为特点的政治举措。这是晋武帝有意模仿汉文帝的黄老无为之治,为缓和前朝所遗留的政俗诸弊而采取的手段。这些举措确实起到充实西晋国力的作用,也为伐吴之役及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对这些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司马氏标榜儒学名教之治的表面下,黄老思想实际上推动着晋初政治的进程,并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玲娣 《唐都学刊》2007,23(3):11-14
和《老子指归》一样,《老子河上公注》也是现存汉代最重要和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老子注本之一。从老学史的角度看,《老子河上公注》无论是宇宙观还是养生观和政治观,都反映了鲜明的汉代黄老思想的特点,体现了老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具体到政治观上,则主要体现在作品以君主为说教对象,提出明理身理国之道以及因循无为的主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贾谊的政治思想是与秦汉中央集权新体制紧密相连的。贾谊论秦之过的重点落在秦“不改暴政”上 ,暴政是由“弃礼义”造成的。因而 ,他为汉王朝制定了实施“仁义之政”和重建“礼制”的汉政和汉制。这正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也是贾谊为汉王朝制定的“治安策”。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史学与政治关系密切,应深入研究。本文认为,秦皇朝因害怕人们“非今”,焚烧六国史书,而秦刻石大力宣扬封建统治秩序的永恒,这种以封建政治控制史学的政策对以后历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初君臣极其重视总结秦亡教训,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个强盛的朝代,实与重视反思历史的智慧有关。汉武帝独尊儒术,表明儒学与封建统治紧密结合。至宣帝石渠阁会议、章帝白虎观会议,皇帝亲临决定经义异同,更标志封建主义对史学的统制达到强化的阶段。本文还对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流行的原因及对史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评李斯政治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李斯,楚国上蔡(今江南上蔡西南)人。他和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年轻时曾“为郡小吏”,于公元前247年入秦,先后在秦担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等官职。在秦始皇亲政的整个时期,李斯一直处于主要的辅佐地位。  相似文献   

8.
贾谊深刻总结了秦亡的经验教训,继承发展了先儒民本、农本思想,反对刑罚和暴政,斥责背本趋末和淫佚奢侈之风;他建议收铜于中央,由国家统一铸币,解决财政混乱局面;对于藩镇势力,主张众建诸侯,以亲制疏,巩固中央统一;对于北方匈奴,采取恩威并行的措施,矫正汉初屈辱妥协的政策。这些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安定政治局势,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国防,都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良好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军 《唐都学刊》2000,16(2):64-66
战国后期 ,巴蜀是秦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统一六国建立强盛的秦王朝的斗争中 ,巴蜀经济显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秦政府对巴蜀的改革及都江堰的修建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巴蜀在战国末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秦宫廷文化内涵及范围作出界定,论述了秦宫廷文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并进一步总结出秦宫廷文化的四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如果以1990年秦文化研究会成立为标志来计算的话,中国大陆的秦文化研究已经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毫无疑问,近20年来,大陆秦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①不过也不能不看到,尽管有关秦考古的新资料不断面世推动秦文化研究高潮迭起,甚至出现象里耶秦简那样的材料足以改写秦史,可是秦文化研究仍然面临相当多的难题。这之中,特别是关于早秦文化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秦文化研究深入发展的瓶颈。所谓早秦文化,一般是指“襄公始国”前的秦文化。或以秦人都邑为准,指文公迁都千渭之会前(即公元前762年前)的秦文化。这段秦文化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马基雅维里《君王论》的有关理论,对贾谊首倡的暴政亡秦说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秦的暴政之所以导致秦亡,在于新建王朝的困难。正是秦王朝连年的征战和无数残暴的不端行为,以及文化传统上的盲目求同导致了秦的暴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秦的法律和制度,影响是深远的。清代学者孙楷曾经指出:秦虽然立法过于严峻,但“自汉以来递相沿袭,群以为治天下之具,无外于此”。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秦的法律制度的内容究竟如何?有那些特点?许多著作讲得都比较抽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的十一号秦墓中发现了大批记载秦的法律材料的竹简。从简文分析,这些法律,虽远非秦律的全部,但仍然是我们研究秦的法律制度的极其珍贵的实证材料。本文试图就这些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对秦的法律制度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中原三大文化交流融合出发,探讨了秦汉文化的源流,分析了各地区、各学派、各艺术流派以及与西域、印度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出现思想学术和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空前大繁荣,展示其丰富多姿的绚丽色彩,从而论证了秦汉文化的多样性,饶有新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秦都城研究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都城是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史、都城史,秦都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典型性。既有对以前都城的继承,又进行改造,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都城体系。秦从襄公开始建国到秦灭亡共有近600 年的历史,它贯穿西周、东周、秦代三个时期,而东周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破旧立新, 必然反映到都城建设中来, 因而在都城规划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 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1 〕,摒弃了奴隶社会时期“筑城以卫君”的规划模式,而实行“城,以盛民也”的新的筑城思想,变政治堡垒的奴隶制都城而为既是政治中心、又为经济中心的新都城,都城中除了统治阶级起居的宫殿以外, 还有手工业作坊、商业市场等,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立起来,都城和“市”的关系日益密切。秦的都城的发展正经历了从继承到变革的阶段, 因此, 只有认真研究秦的都城, 才能准确全面地研究中国古代的都城演变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18,(3):154-164
思想家、史学家贾谊的"过秦"论,是汉初"过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谊"过秦"论的历史视角分为"攻"与"守"两个阶段,具体分析了秦之兴亡的原因,得出了"攻守势异"的历史认识;贾谊"过秦"论的目的是为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提供历史借鉴,由此提出了具体的仁义治国理论。同时,贾谊是汉初"六经"的重要传人。其"六经"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特别是荀子的思想,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天道观上作出了论证。在此基础上,贾谊具体阐述了"六经"经传内蕴的仁爱、礼治思想。这些"六经"之论,成为其"过秦"历史总结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徐卫民 《唐都学刊》2000,16(1):79-83
文章分析了秦定都雍城的原因,雍城的布局结构、雍城的特点及对以后都城的影响,指出了雍城在秦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秦的壮大和统一六国、创建崭新的国家体制,是以雄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的。秦之所以能够较快地积聚丰厚的物质财富,同它的科技成就分不开。秦的科技在多领域齐头并进,除农业、手工业相关的水利建设技术、金属铸造技术外,还有规模宏大的建筑技术和堪称精湛的医药科技等。秦的科技成就有益当时,泽惠后世,有些技术措施如对麻风病人的隔离居住等,迄今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独尊儒术"背景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秦朝法家思想失败后,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针对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及当时的社会形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完成了对意识形态霸权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郭靖第一次登上桃花岛就被黄老邪圉在了洞中.俏黄蓉心机聪慧.将信息藏于食物中传递给郭靖,而早被囚禁于此洞15年的老顽童也多亏借了郭靖的光,才得以逃离此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