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混乱,管理上交叉重叠,呈现碎片化管理,为了构建一个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应当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符合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在立法路径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国家公园法,同时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国家公园进行单独立法。对于国家公园内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及用益物权权能受限问题,可以引入保护地役权制度进行生态补偿,重视民法手段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加强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西部民族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原生态恶化和污染严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相对贫困、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资源的产权不清等是造成西部生态环境不好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加强西部生态环境的立法、完善刑法中关于破坏环境的相关规定、规范生态环境的执法行为、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才能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需要客观面对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尽力寻求二者的平衡,研究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要根据中国社会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制订能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线,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及文化教育体系等,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体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才能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税费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生态税收体系 ,存在着诸如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税种缺位 ,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立法层次低 ,相关税种设计时环保因素考虑不够 ,生态税收优惠形式单一等问题。建议通过采取开征专门环保税 ,改革相关税种 ,完善税收优惠措施等措施 ,构建起以环保税为核心 ,以相关生态税种和生态税收优惠措施为辅助的生态税收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环境立法的完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从生态文明的内涵着手,根据我国环境立法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环境立法的运行现状,指出我国现行环境立法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背景下改革和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宁夏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是全国生态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省区之一。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给黄河下游地区造成了危害。实施西部大开发,全方位保护、治理和改善宁夏生态环境的时机已经到来。生态的持续发展是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除了切实控制环境不被继续污染、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外,更需要集中精力积极治理、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要特别注意森林(木)、草原的巨大生态效益,防治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宁夏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持续发展,才能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洞庭湖流域保护的立法问题更加凸显。现行的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存在水事法规体系结构性缺陷,水生态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统筹性不足等问题。在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中,我们应依据可持续发展,优先保护、预防为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原则,对洞庭湖流域开发与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洞庭湖流域保护综合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监察制度、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开发许可证制度、洞庭湖水污染防治制度、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制度、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洞庭湖流域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等制度进行建构或完善,为洞庭湖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日益严重化以及对我国生态、经济安全的全局性影响决定了我国应更加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刑事法向度供给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西部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日益严重化以及对我国生态、经济安全的全局性影响决定了我国应更加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刑事法向度供给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西部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历经40年的大量环境立法,促成了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框架的生成。然而,当前部门利益主导的分散式环境立法,造成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碎片化。为探究环境法体系化路径,借助实证分析和比较考察的方法,根据环境法规范的属性特征和环境法的生成演进历程,明确污染控制法、自然资源法和循环再利用法为环境法领域的主要范围。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的样态,检视与评价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实然构成,以找寻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参考域外环境立法模式与体系化趋势,为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的方向提供指引,认为环境法的体系化是一项阶段性的立法工程。具体而言,近期先以现行的污染控制法、自然资源法、循环再利用法为基础,理顺和完善相关环境法律规范;中期环境立法规划是制定环境法总则,最大限度地统合相关环境法律规范;最后以环境法的法典化作为终极环境立法目标,遵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地完善环境法体系,以解决当前环境立法的重叠、冲突等不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如此,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法律保护。我国虽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仍然存在农业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等问题,因此,加强农业立法是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制定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定保护农业生产力和农民利益方面的法律;尤其要下大力气改善农业执法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使农业在法律保护下健康持续地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是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它的建立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农业生态制度明显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完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关键是要加强农业生态补偿立法;明确补偿主体;确立多元化的补偿方式;确定科学的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资金来源,从而为农业生态补偿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略论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自然资源的立法,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充分依靠法制,从根本上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笔者鉴于我国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立法现状,认为应当重新构建我国的自然资源法基本原则体系,其基本原则应当是:1保护第一原则;2合理开发利用原则:3开源与节约原则;4自然资源产权化与有偿使用原则;5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是我国现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规制对象。生态监管机构改革之后,由新设的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一监管,对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探索所有权分级代表的模式。目前管理体制中所有者权利与义务尚未完全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的社会经济属性没有明确界定,市场运营与资产监管亦未分离。为此,实现分级管理之下的综合管理、统一管理之下的分类管理、协同资产管理的省部级关系,以及协调管理主体与市场的关系,是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立法质量,在对河北省城乡规划立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资源生态协调平衡等五大立法原则。河北省城乡规划立法应创新城乡规划体系、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城镇和统筹乡村规划立法、制定配套的附属法规。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们通过对自身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反思及对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忧虑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以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农村人口素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标志的保护关系到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关系到传统优势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甚至是国家的重大利益。因此,地理标志保护一直是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起步较晚,相关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还存在不尽完善之处,本文试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入手,在分析我国这一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些许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安徽的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省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徽人口的不合理发展使安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最大难题。为此必须优化人口环境,促进生态安徽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农业外部性内部化的关键。在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制度设计中,应制定相关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发挥和农业生态补偿相关重要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充分保障社会中间层和农民的监督权利。生态补偿制度“以补偿促进环境保护”是对我国目前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补充。生态补偿制度的我国实现由传统“惩罚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向多元的保护机制有重大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