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第三次吴文化学术座谈会,于五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常州市武进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及江苏有关博物馆、文管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专业工作者共四十七入。座谈会受到常州市和武进县宣传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常州市博物馆、淹城管理处和苏州博物馆的同志,为座谈会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这次学术座谈会是继在苏州、常熟召开的两次吴文化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专题学术活动,主题是围绕“淹城”,讨论吴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吴城”的问题。这次学术座谈会的特点,一是重点明确,抓了淹城这个典型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城”,是一国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集中体现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对“淹城”作  相似文献   

2.
省考古学会成立后,1980年四季度和81年工作计划要点如下: 一、选择成立大会上的考古学论文,同博物馆学论文一起,编印成册出版。另外,准备出两期专集,一期为1980年南博科学讨论会论文专集,一期为扬州唐城考古资料专集。二、1981年在扬州举办唐城考古学术座谈会,在苏州举办吴文化学术座谈会并成立吴文化学术研究会。三、举办学术讲座若干次(包括邀请来宁专家进行讲演)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资金来源分析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据无锡、吴县、常熟三县(市)测算,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现代化,每亩耕地需投资1000元左右。现有农机、农田工程等形成的固定资产,每亩平均约只有二百元,仍需巨额投资。资金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4.
融合古今 汇通中西——略论吴文化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们讲的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性大文化。它同中国其他区域文化一样,是中国文化的子文化。从它的历史发展来看,它是最富开放、变革的文化,充满融合、辐射的功能。因此,它的覆盖区是中国历史上以及当今最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有希望的地区。我们所说的吴文化地区,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太湖南侧的杭州、嘉兴、湖州,长江以北的南通、扬州等地区。吴文化地区处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它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地区和上游的巴蜀文化地区,构成了一条长江经济文化带。黄河哺育了中国的古…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把吴文化研究推向系列化、专题化,使吴文化研究进一步为当前无锡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由无锡吴学研究所主办,得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协办的“’96吴文化研讨会”,于4月6—8日在江苏省锡山市吴文化公园举行。  相似文献   

6.
吴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丰富内涵是多元复合的。疆土幅员的辽阔广大,人文地理的复杂殊异,造成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各种区域文化的产生,使得中华文化兼具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因此,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既要关注具有民族凝聚力的统一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又要关注各有个性、各具特点的缤纷多彩的区域文化。吴文化就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括的地理区域西起南京,东至上海,南达杭嘉湖,北至扬州、靖江、南通、启东一线,是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区,以太湖为腹地,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地带。吴文化源…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部人民公社企业管理总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队企业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全国社队企业、农工商联合企业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七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工商联合企业、社队企业管理部门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140人。会议期间,共收到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68篇,参观了无锡、江阴、常熟三个县20多个社队企业,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  相似文献   

8.
国庆节前夕,广东省社联邀请了广州地区学术理论界部分同志,举行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座谈会。座谈的主题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回顾、总结三十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教训。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联副主席张江明同志主持了座谈会。曾昭科、王起、朱杰勤、吴群策、黄每、黄家驹、梁钊、蔡馥生、金应熙、许宜陶、潘佛章等同志先后在会上发了言。吴  相似文献   

9.
古代扬州因运河而兴 ,而近代扬州却因运河而衰。其原因在于 ,近代扬州已经缺乏原有的良好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城市近代化难以实现。本文还通过对近代无锡等城市崛起因素的比较分析 ,认为近代城市受客观环境优劣、变迁的影响还很大 ,因此仅仅依靠对外贸易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或者说城市经济建立在单纯的商业基础上 ,而没有近代工业的强力支撑 ,其近代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不稳定的、暂时的。相反 ,有工业化支持的商业城市发展才会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0.
1994年秋冬,我去苏州大学讲学。当时范培松教授同我在去无锡、宜兴的路上,谈到不久前开了一次讨论吴文化的起源的会议,说起无锡的一位领导做了一个学术报告,论据充分,说理性强,提出了吴文化源于无锡说。地方领导政务纷繁,“戎事倥偬”,可对被认为是死不了人的文化研究感到兴趣,倒使我暗暗称奇。于是存了一个想把他的报告找来学习的念头。碰巧那天中午,在蠡园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用膳,遇到了那位领导,但见他忙于公务应酬,我就不好开口打搅了。次年,老同学范广勤教授来舍间小叙,谈及他老家堰桥镇吴文化公园的建设,和高燮初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十七日,吉林大学历史系师生25人,协同吉林省文管会到本省磐石县进行了为期26天的文物普查工作。普查重点是抗联活动、遺址和文物,普查的主要方式是采訪和发掘。磐石县人委三名同志也参加了这項工作。  相似文献   

12.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3):18-18
2006年2月21日,扬州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和黄山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在屯溪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谋划“徽商与扬州”专题图片展,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一创意的意义、宗旨以及运作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徽商与扬州图片展立足于历史上徽州与扬州的地缘、亲缘、商缘、文缘,发掘徽州文化与扬州文化的紧密联系史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两市文化学术交流的推进,都有积极意义,办好图片展,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3.
继九江、安庆保卫战之后的太平天国常州保卫战,自1863年底起,历时五个多月,护王陈坤书率太平军将士固守婴城,浴血常州,为常州近代史谱写下气壮山河的一页。常州市历史学会(筹)、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州市博物馆,于4月26日至28日,联合举办了“纪念太平天国常州保卫战、护王陈坤书就义一百二十周年学术活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省历史学会、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苏州大学历史系、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徐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省文管会、南京太平天国历  相似文献   

14.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常熟,人文底蕴深厚,自古就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历史上因“年年丰收常熟田”而得名,同时也是长江之滨极具发展活力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工业经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全市人均GDP预计2006年可达10000美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私家车拥有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企业创业、银行储蓄等富民指标在全省领先,率先跨入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县(市)行列,并先后荣获全国同类城市首家“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30多项国家级乃至国际级荣誉。  相似文献   

15.
1早在旧石器时代,太湖三山岛上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新石器时代宁镇地区出现了北阴阳文化和湖熟文化,这些常被人称为先吴文化。公元前11世纪,泰伯奔荆蛮建勾吴,最初中心在无锡一带,春秋时期迁到苏州,直到夫差败亡于越,这九百年的历史一般称为狭义的吴文化。以后的吴文化一般称为后吴文化。但是,我们将要使用的吴文化是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通史性的吴地区域文化。其区域是以太湖流域为腹心的宁沪杭三角  相似文献   

16.
唐代扬州大云寺是鉴真大和尚(688—763)十四岁时舍俗出家的寺院。日本安藤更生博士于所著《鉴真大和尚传之研究》第一章注十二里,依据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以及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记载,认为扬州大云寺“在广陵江阳县”,即“江阳县管内也”。鉴真大和尚是江阳县人,十四岁(701)随父至大云寺礼佛,入寺见佛像而生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本佛徒,奇其志,许焉。就智满禅师为沙弥,配住大云寺。说大云寺寺址在江阳县境之内该不算太误,因为这是可以谅解的。安藤博士是外国人,来扬州寻访鉴真大和尚遗址的时期,扬州正是“沦陷区”,该时,四邻多垒,不可能自由舒  相似文献   

17.
1.分析所用的材料与视点明代中期以后,在北京与南京这两座京都,科派于商工业者的“铺户之役”(为官府筹措必要的物料之役)所引起的弊害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①。即使在与江南的经济城市苏州相邻的县城常熟,情况亦然。1959年出版的《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与1981年刊行的《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收集了关于常熟县各行业铺户之役的21件碑刻(参照常熟县当官碑刻一览表)②。这些碑文,在很多情况下对铺户之役使用了“当官”或“当行”一语。本文将这些碑刻概括称为“当官碑刻”。两碑刻资料集所收之当官碑文,虽不仅限于常熟…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布码头述略石锡兴无锡3000多年历史上从未有过出产种植棉花的记载,然而,在清代乾隆年间,无锡(本文中指当时的无锡、金匮两县)每年利用外地棉花生产大批棉布运销外地①,成为棉花棉布的大型集散地。无锡这种原料产品两头在外、地区之间大进大出的经济格局,被...  相似文献   

19.
论乾嘉“扬州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代学术思想发展至乾隆中叶后,出现了“人人许郑,家家贾马,东汉学灿烂如日中天”的盛况,形成了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学术思潮——乾嘉汉学(或称乾嘉考据学),并涌现出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具不同特色的学术流派,如吴派、皖派,还有扬州学派等,特别是扬州学派,既继承了吴、皖两派的特点,又发展和超越两派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颇有些近代学术气息,成为清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于3月21日在北京举办了《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出版暨人权理论研究座谈会。来自中宣部、中央党校、外交部,新华社、人民日报、国务院法制局、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国防大学、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徐惟诚、邢贲思、江流、姚云、张云声、张常海、陈砾、孙琬钟、林基洲、刘海藩等和著名学者黄楠森、马骏、郑杭生、吴大英、徐崇温、王锐生等共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