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1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详细分析了代际支持网络的性别差异、居住距离、规模和密度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女在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父母的需求、性别偏好、居住空间距离对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老年人照料提供者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剧增、社会养老资源不足、家庭养老仍是多数老人养老主要方式的状况 ,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以往的研究和社会舆论更多关注的是年轻一代对老年人养老的责任与义务 ,强调家庭养老的作用 ,忽视了老人照顾提供者实际状况的研究以及对他们关心与支持的方法。本文思考了照料提供者的特点 ,提出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面对照料提供者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家庭支持力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北京市大多数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因此家庭支持力对这些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05年北京老龄协会调查数据,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和精神慰藉支持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北京老年人养老家庭支持力及老年人对这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变迁产生广泛影响,家庭内部代际互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为兼顾工作与家庭,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向子女的(外)祖父母寻求育儿帮助,老年人隔代照料作为家庭层面支持生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也逐渐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隔代照料经历对中国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照料经历会增强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体现了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与家庭成员责任承担的相互交织;子女给予老年人养老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隔代照料经历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进而强化其未来与子女同住的养老意愿。在现阶段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始终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外)祖父母照料孙子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有利于缓解家庭育儿压力,突出老年人的家庭价值与社会价值,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促进代际协作融合,在家庭内部逐步形成照料孙辈与赡养老...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递增,其家庭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代际年龄、人口和支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以往的许多相关研究过分地夸大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供养的严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生子女是可以胜任老年人照顾的;独生子女家庭是被简化到极至的高风险家庭结构,要对"空巢"家庭给予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赡养应该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7.
成年子女的流动对其经济支持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调查"数据,综合其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流出地及迁移过程的相关信息,对迁移所带来的成年子女的经济支持行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流动人口的迁移方式以及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相关社会、经济背景均会对他们的养老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迁移在提高流动人口经济赡养能力与维系其对父母的传统养老责任方面存在冲突—在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获得改善的同时,他们与流入地社会的融合削弱了其原有的养老意愿。研究还指出,就外出者在流出地所处的大家庭而言,他们与父母之间仍旧延续了传统的代际互惠和交换模式,成年子女之间保留了资源分配优化的群体合作分工方式,外出成为调节子女之间养老分工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农村老年人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对儿子还是对女儿,提供孙子女照料都会加强其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但是子女与老年父母居住距离的差别,造成照料孙子女作为结合家庭的中心资源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由于儿子被寄予养老的主要责任,与老年父母代际交换关系受居住距离的影响更大。老年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服务性(生活照料)互惠关系随居住距离的增加而增强,但情感回馈则被削弱,且老年母亲通过向儿子提供孙子女照料得到经济回报的互惠关系强于老年父亲与儿子的互惠关系。老年父母向其子女提供孙子女照料帮助符合合作群体模式下交换的目的是增强回报能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9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家庭儿子与女儿外出务工状况对子女兄弟姐妹养老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对子女养老分工有显著影响,并且儿子和女儿外出务工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儿子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倾向不平均分担对老年父母的经济支持,女儿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倾向于共同平均分担经济支持;儿子全部外出务工或女儿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都倾向于不给予老年父母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代际交换分析及其对父代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家庭养老的实际是代际交换。从目前来看 ,在农村的家庭养老中 ,父代农民处于代际交换的劣势。他们不但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 ,在年老养老时也只能依赖于子女的自觉 ,从而使自身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得知儿子外出就业,对老人的经济支持方式上出现了货币化倾向;儿子外出就业收入的增加同样惠及到了家中的老人;儿子全部外出就业家庭的老人所得到的经济支持明显好于儿子全部在家就业类型的老人.从线性回归的分析结果得知外出的儿子数与儿子年均收入和老人所能得到的经济支持呈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三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州、深圳、东莞三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产生了影响;是否在城市购买住房、城市融入感和自我身份认同也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决策;购买城市社会保险显著提高市民化意愿。而务农经历、婚姻状况和是否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则未对其市民化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探讨身具"儿媳—女儿"双重身份的农村已婚女性在家庭养老资源分配过程中,如何在公婆与父母之间进行权衡.通过对山东省莒南县868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公婆与父母所获得的养老支持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更倾向于将家庭养老资源给予自己父母而非公婆.家庭资源的多寡对女性承担公婆与父母的赡养义务均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且家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老年群体的社会分层及其结构——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老龄化社会早已到来,但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准确把握膨胀的养老需求和有限的养老能力之间的矛盾。据此,从社会分层的视角以收入水平为标准对庞大且复杂的城市老年群体进行层级划分,深入分析养老需求,为保障制度的建构提供依据。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政策调整、离岗方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当代社会城市老年群体内部由于对经济资源占有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战斗机型"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多处于50-64岁的健康老年阶段,关于他们养老方式的研究也多基于身体状况较好时的选择.假设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时,他们的意愿养老方式及影响因素又是如何?现阶段尚无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利用上海闸北区的调查数据,从身体状况较好和较差两种视角构建模型,分析不同健康状况下上海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可能养老方式及影响因素,并在文章最后探讨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保障和激励:建立支撑我国城市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西方社会经济理论将养老方式的变革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之间划上必然的联系。事实上 ,养老问题是一个与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的今日 ,政府应在保障和激励家庭养老方面有所作为 ,使家庭养老这一最为经济的养老方式在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发挥更为出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基督教盛行看农民社会保障需求——基于豫西南H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督教在农村地区盛行,反映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和公共活动的缺失。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督教,农民可以得到同信仰群体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在互助中抵御一定的生活和生存风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社会成员共同抵御风险的社会制度,农民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充分的国家制度性的保护,转而把基督教当作了重要的保护载体。因此,国家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做真正的人民保护神。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贵阳市调查数据,对不同家庭结构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文章假定:主干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高于核心家庭,而核心家庭高于夫妇家庭和单身家庭。即: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夫妇家庭>单身家庭(">"表示优于)。并从老年人对其生活状况(包括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来考察这一假定。结果发现:夫妇家庭中的老年人主观生活状况及满意度最高,单身老年人次之。新的次序变为:夫妇家庭>单身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文章对此进行了解释。分析还发现,生活自由度可能是影响老年人主观生活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采用纵贯质性研究探索新移民妇女移居香港后第一年的社会支持的变动状况,15个香港新移民妇女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类型和来源是因时而变的,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香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移民在不同时期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