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污名研究与多维层次表征模型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社会的污名问题日益凸显,它不但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恶化人际关系,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本文在回顾污名概念的产生来源、定义发展和分类维度上,通过对国内国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和研究后,提出了我国目前该问题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发展取向,并提出研究污名研究的多维层次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配问题是与每个社会成员利益息息相关的同题,是人们反应最为敏感的问题。目前,我国尚存的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若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极为有害的影响。对此问题,人们纷纷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拟从不同角度略述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3.
社会情绪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情绪是社会学、心理学所涉及的一个问题,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价值不可小视。鉴于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情绪研究处于几近空白的实际,本文从对社会情绪的基本理解、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与方法几方面做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4.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主要指由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象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研究证实污名的存在会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污名问题由此引起世界卫生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污名影响的研究.标签理论和修正标签理论对污名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污名对心理疾病患者及相关人群的各种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抗议、教育和接触是减少污名的有效方法.未来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开展的心理疾病污名研究,应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分析污名的影响机制,并对应对污名策略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老年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支点,它的发展与社会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说,科学精神不足和缺乏理性力量是目前我国社会学研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的话,在我国老年社会学研究中表现尤为突出。它反映了目前我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老年社会学等分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相当薄弱的状况。一、社会学重建十年以来老年社会学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污名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它使个体或群体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被贬抑的属性和特质,这些属性或特质不仅使被污名者产生自我贬损心理,亦导致了社会对其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在对污名的研究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阐释包括认知说、动机说、进化功能说和系统制度说.从形成机制上看,污名化过程涵盖了以知觉对象维、个人群体维和情绪认知行为维的多维立体层次模型.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该研究应紧密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将多重方法不断融合,事实与理论并驾齐驱,进一步加强本土性研究和价值探索.  相似文献   

7.
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社会学从孔德的包罗万象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发展到今天的“批判的社会学”等辩证流派,其间产生过许多派别,而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学的不断心理学化的倾向。 整个资产阶级理论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学不断倾向于心理学,并与心理学不断交叉,交互发展的历史,以致后来居然出现了一门既靠近社会学,又界邻心理学那样的边缘学科——社会心理学。因此,研究社会学发展中的心理学倾向不仅对社会学的发展,而且对研究社会心理学,划分其研究范畴及理论体系,均有着极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伊始,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各分支学科纷纷在建立之中。从几年来我国重建社会学的一些进展情况来看,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首当其冲,迅速发展,目前青年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已具雏形。随着老年问题在我国也开始突出起来,1982年我国政府派代表团赴维也纳参加“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我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也在兴起。既然青少年问题和老年问题都有社会学的专门学科相继开展研究,是否也有必要开展中年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呢?  相似文献   

9.
社会情绪是社会学、心理学所涉及的一个问题,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价值不可小视.鉴于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情绪研究处于几近空白的实际,本文从对社会情绪的基本理解、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与方法几方面做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污名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不仅因为其关系到被污名者的生存、生活和与主流社会的融合,也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研究引入社会表征的研究视角,探讨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而迅速分化和形成的第一代城市移民和其子代污名社会表征,认为城市移民污名的建构体现了对话与互动的双向特征,并通过锚定和具化机制加以实现。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一代移民和二代移民的认同根基与认同应对策略选择都显现出代际的差异和不同的偏好,同时也体现了代际之间从自在阶段到自为阶段的过渡,这是代际认同分化和污名感知的深层动力和驱动性的基耦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