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互动的。其中,道德失范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必须重构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省青少年犯罪状态分析与对策研究陈宝国,付建飞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由于社会法律机制不很健全,社会不良因素增多,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对此作些肤浅研究。一、我省青少年犯罪状态分析近些年来,我省...  相似文献   

3.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特点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低龄化、智能性、隐蔽性、犯罪动机复杂性和犯罪手段多样性等特征;从原因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网络原因,更有社会原因。有效地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变化明显,出现种种不平衡与矛盾的心理,这样就常使有的青少年出现情绪变化无常,难以琢磨的情况,常常走向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有偶发性、纠合性、凶狠性、隐蔽性、反复性、腐蚀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对于青少年犯罪我们要以预防为主,主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发挥家庭对他们的初级教育作用来遏止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犯罪要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严密的社会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青少年群体是一种新型社会现象,是由被外出务工父母留在家里的青少年形成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我认知不足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既有教育的缺失,也有社会保障的缺位。因此,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惩教结合、多管齐下、多方配合"的方针。通过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及其犯罪特点的研究,分析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对策,将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不仅有个人、家庭、学校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社会是犯罪学研究的背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转型期社会失范、社会组织松散、管控不力、贫富悬殊、腐败严重、暴力文化泛滥等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找出催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深层原因,才能全面防治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女性青少年犯罪现象有数量急剧增加、主体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应引起社会及法律界的充分重视和关注,因为女性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的犯罪行为不同,其犯罪主体是青春发育期的女性青少年,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仅处于朦胧状态,若走上犯罪道路,将会产生极大的毒害。此外,女性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性犯罪和吸毒等,由于性别及年龄的特殊性,其容易被一些犯罪分子所利用而走上性交易及性犯罪的不归路;吸毒更是一种对女性青少年有极大腐蚀性的犯罪行为,她们可能因没钱买毒品而从事卖淫、贩毒等犯罪行为,极大地危害着社会的安定、和谐。女性青少年参与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家庭的功利性发展及其他家庭问题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导。因此,应重点剖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采取措施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让女性青少年成长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将女性青少年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8.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了新情况、新特点.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既有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内部原因,更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外部原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必须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机制、社会预防机制、心理干预机制、媒体自律机制和司法惩教机制,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不仅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领域不断扩大,而且其犯罪呈现团伙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复杂,既有来自个体的原因,又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因此,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对策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其预防应包括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强化家庭教育,同时注重社会预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绝大多数。青少年团伙犯罪形式日益多样化、犯罪数量日增。青少年团伙犯罪存在极其深刻的心理原因。本文探讨了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基础;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至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披露,建国初期的十年中,我国青少年犯罪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0%左右。然而,经过十年动乱,青少年犯罪一下猛增到60%,此后这个比例就居高不下,而且14至卫7周岁的居多。本文就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外在原因及其对策。一、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家庭的群体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1.过份溺爱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现象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其共同的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更多的源自性教育的缺失.因此制止和预防青少年性犯罪要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立体防御系统;启动青少年自我免疫、自我保护系统;弘扬网络道德、构建绿色网络空间;调动法律矫正和治理作用.使青少年安全度过"青春躁动期"和"心理断乳期",获得良好的性心理认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修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动机,通过比较发现国外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大多是精神情感空虚,以寻求刺激和追求时髦为目的;而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大多出于对生理性和社会性这些低层次的需要缺乏理性控制。我国青少年犯罪动机之所以有别于西方,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只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可实现降低犯罪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犯罪青少年使用网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少管所500余名在押青少年和18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犯罪组青少年与对照组青少年上网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犯罪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与正常青少年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更长的网龄、高昂的上网费用、更为频繁的上网次数、上网地点多集中于网吧;上网内容更多以休闲交友、寻找乐趣为主,打游戏是其首要选择;对网络世界表现出一定的痴迷,对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道德评价出现一些扭曲。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海 《东方论坛》2005,(6):100-108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土壤.网络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强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因而使传统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型的青少年犯罪大量出现.所以,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提出的挑战,多方面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才能扼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有效地预防及矫治青少年犯罪,是减少全社会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犯罪十个方面的特点,并在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探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和以往的经验提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困扰社会和阻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然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总归在于社会本身。正是社会弊病导致人性的割裂,使一部分人走上犯罪道路。当代人私欲的扩张削弱了人的理性、强化了非理性;道德的沦丧使人弃善择恶;社会的压制则令个人反抗社会。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易于成为社会弊病的受害者,割裂人性;他们因而又转化为社会的侵害者,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18.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反思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还学生以健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是由于家庭监护的暂时缺位、社会管理的不到位、学校教育的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的.为此,文章分析了现代新型城市社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社会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希望通过社会控制这种方式,来预防和减少城市社区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其原因的探讨也进入白热化状态,文章选择与青少年成长最为密切的家庭原因为出发点,从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不良行为的影响等因素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