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国十分重视农业农村立法,通过三级立法体制,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其特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配套法规建设自成体系,适时修改法律法规及规则,重视农村建设、农民教育与农业组织立法。韩国的经验与做法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立法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建议: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发展,立法与政策双管齐下,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密切关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动向,立法与政策齐头并进,切实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与政策双向互助,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立法与政策共同发力,持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兴起下的韩国政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政治变迁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引人注目。本文将观察视角放在市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 ,考察了韩国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探讨了影响政治转型的诸多因素 ,并进而分析了在后威权时期韩国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韩国经济腾飞--韩国现代化成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仅用30多年的时间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实体,它发展的每一步,无不与国际背景和国际经济有关。韩国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和国际条件,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主动把自己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敢于利用国际组织的要求与国际经济的运行规则,对内不断进行改革,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为韩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腾飞的机会,而韩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则是韩国经济腾飞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韩国立法体制大致分为由国会制定的法律、根据法律经总统颁布的法令与由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和法令制定的施行规则等三级体制。韩国的农业农村立法有6大特征:一是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二是配套法规建设自成体系;三是适时修改法律法规及规则;四是重视农村建设立法;五是重视农民教育立法;六是重视农业组织立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韩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辽宁省经济发履的重要基础经济载体,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关键.壮大辽宁县域经济必须在推进"农三化"上寻求突破.首先要对辽宁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进行客观认识和整体评价.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农三化"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韩国国家首脑机关以及汉城、釜山、东大邱、济州等城市的访问,对韩国社会经济面貌留下了在国内所不能想象的深刻印象: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名片的跨国巨型企业、便利迅捷的立体交通、正抢占新的经济制高点的文化产业。分析韩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认为文化因素是推动韩国发展的首要因素;危机意识与民族精神是推动韩国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人才与科学技术是韩国发展的根本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可从中得出如下几点启示:首先,我们需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重振民族精神。其二,要大力发展教育,加速提高人口素质。其三,要加强对韩国的研究,正视与韩国的差距,虚心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始于马歇尔计划,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按照其不同的原则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对韩国的经济援助也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从结果上看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对韩国经济的崛起曾经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尽管这与美国的外援主旨存在很大的背离。  相似文献   

8.
江苏如东县人口控制的成果已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显示出来,表现为人均耕地锐减的势头得以抑制;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成功地解决了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为韩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创造了“汉江奇迹”.2010年我国提出了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的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由于我国现阶段与当时的韩国情况较为接近,中韩两国的经济模式与文化传统相似,韩国新村运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伦理精神、增加村民收入、培训新村领导人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年轻女性人口迁移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村年轻女性人口为研究对象 ,从人口迁移的驱动力因素入手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地理学地域空间理论 ,尝试建立新的人口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朝之间“瓯脱”地带人口与环境变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由于种种原因,在中朝之间界河鸭绿江西到后来的柳条边东,形成一个宽数十里到数百里不等的无人区,即所谓的"瓯脱"地带.清朝政府虽然对此地有着管辖权,但却实行长期的封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到此地开垦和居住,使这里的自然环境一直保持着原始状态,直到光绪初年解禁为止.  相似文献   

13.
战后以来韩国对日外交经历了几次大抉择,如今韩国正面临对日本外交的新抉择。面对久拖不解的朝核问题和朝鲜的威胁等因素,韩日暂时搁置其矛盾在军事上谋求新的合作,并使美日韩同盟更趋紧密。不过,由于韩日军事走近会牵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同时又给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复杂的不利的因素,因此,韩日安全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与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生活基本面貌的重要制度,从户籍剞度可以看出国家政权对乡村基层的社会控制和经济管理职能。唐代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唐代户籍管理的松驰,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是当时农民身份地位提高的重大表现,唐宋社会正是基于此而出现了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15.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要在继续实施"农民增收"政策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烟台市人口现状及近30年人口变动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某些人口经济问题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塔塔尔族人口规模的变迁和人口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国塔塔尔族人口规模的变迁。分布现状及城镇化水平,力图将对人口少而分布分散民族的人口研究,同对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从人口流动迁移角度研究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旨在分析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经济集聚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构造人口流动迁移的微观经济模型,掌握人口流动、迁移和集聚的动因;通过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分析,说明泛珠三角区域先发展地区的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过程应该相互适应,而后发展地区的人口“回流”与产业转移过程更应互为补充。所以,泛珠三角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本现状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面貌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同时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也显现出来,并日益突出。农村贫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对山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现状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以促进山西新农村的建设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估算当前农村人口数量及城市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常住人口来统计城乡人口的办法不科学,因为进城务工经商的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不足以维持他们在城市完成家庭和劳动力的再生产,他们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必须依托农村来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当前农村人口总数不应该是"五普"公布的8.07亿,而应是8.8亿左右。相应地,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不应是"五普"公布的63.91%,而应是7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