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在日本经济中之所以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与日本政府对其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分析日本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基本做法入手 ,在总结日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政策,重点应放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偏小,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专业化担保机构发展迟缓,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政策性补偿机制,加快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专门化担保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学习与应用小微贷款技术对东方农商银行发展的特殊意义,认为东方农商银行所坚持的四大服务目标中,服务中小企业是核心,如何拓宽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提供高效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是东方农商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出必须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专业化的服务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融资难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笔者在研习日本的有关经济法律制度时发现,日本在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有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加以借鉴。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介绍了日本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措施,二是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并就改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科技中介提供支持服务,科技中介的发展动力也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两者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科技中介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人才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细分等问题,影响了与中小企业的共生发展。今后,应着重从市场化运作、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几方面采取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两者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规模与中小企业旺盛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多数银行未能有效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包括利率风险定价机制、高效审批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体系不健全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专业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功能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围绕价值链增值开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改进风险识别手段,建立完善的信贷退出机制,对中小企业客户群进行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系列化生产体制变革趋势看中小企业活力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列化生产体制是日本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二重结构的产物,也是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特色。随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及国际环境发生改变,日本企业系列生产体制出现开放式、脱下请、国际化、金字塔型向网络型转变等趋势。从这些转变趋势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活力在增强,这是中小企业采取灵活的生产方式、技术创新、网络化经营模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集群:湖北与沿海发达省份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的中小企业集群在数量、规模、竞争力、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水平、经济外向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坚实基础,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是推进集群良性发展和扩张的必然选择,积极吸引外资是实现中小企业集群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地方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是对集群发展的强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9.
日本战后中小企业发展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日本战后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中,由过去大型企业的缓冲器到高速增长阶段中的生力军,最后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二重结构”这一系列的转型过程,对我国为中小企业在存在不利因素的产业结构中,如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经验和背景,进而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指出融资社会化支撑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整合化程度不高,融资市场化水平较低等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包括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规范担保体系等在内的,借鉴美国、日本、德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现从政治思想、学制安排、培养方向、教师待遇四方面分析教育改革。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摘要: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也使整个东亚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的瓜分高潮,日本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支那保全论”、“支那瓜分论”两种对华政策。虽然两种政策在主张攫取最大在华利益上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但是两种对华政策的形成是基于日本统治阶层内部对甲午战后国际形势及中国形势的不同认识。“保全论”和“瓜分论”之外,所谓第三种对华政策“日清同盟论”也曾昙花一现,成为当时日本朝野议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对于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中国,日本言论界和政界从“社会凝聚力”的角度,指出了中国衰弱的原因所在。特别是政界重镇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日本统治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日本国内政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2年5月29日,日本完成战后50余年来规模最大的商法、公司法修改,其一大特色就是引进美国式的独立董事制度,改善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以上市公司为主的大型公司设立独立董事还是强化独立监事,在法律上仅作任意性规定,交由公司自己选择适用;实行独立董事的公司,原来的监事制度随即废除,另设执行经理,而独立董事的责任也有别于其他董事,制度设置颇具合理性。反观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则,有许多不足。我们应及早吸收他人的经验教训,将我国的制度性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提供科学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尽管组织二元性强调同时进行的探索和利用有互补作用,但中小企业囿于自身资源的稀缺,同时追求高程度的探索和利用也会加剧资源负担并造成内部混乱,中小企业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在现有研究中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此外,组织二元性中的探索和利用被分别应用于技术领域和市场领域,而系统结合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通过引入跨领域二元性这一概念,基于197家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发现:第一,中小企业专业化、跨领域二元性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第二,市场领域二元性显著地负向影响企业绩效;第三,技术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回归系数的Wald检验进一步阐明了中小企业面临探索和利用矛盾时的战略选择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政策的本质是保护中小企业利益和创造与大企业相对公平的生存发展环境。中小企业政策在兼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要兼顾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中国现行的中小企业政策事实上造成了一些中小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形成中小企业之间竞争条件差异和政策待遇上的不公平,造成制约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消极后果。中国的中小企业政策必须实现政策特惠向政策普惠的转变,政策重点转向产业升级和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比重的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促进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统基于熊彼特假说、基于行业和成熟企业数据的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不能有效代表中小企业的创新情况,为深入探讨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以中国2009-201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所有权性质视角利用循环的CDM模型探讨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研究发现中国国有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明显高于非国有中小企业,但国有中小企业并没有将创新投入优势充分转化为创新产出优势,导致其在创新产出上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与张之洞最后上奏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是虽然科举制度被废除,新的教育制度仍然要继续发展下去。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大力发展教育,聘用严修主持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直隶的兴学观念与具体的做法和西方、日本的经验更为接近,以开民智为主要目标,大力推广国民教育。直隶从兴学伊始就注重发展基层普及教育,强调蒙学、小学、中学、女学的均衡发展,并成为当时全国的直隶模式,与张之洞的湖北模式相并立,并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18.
日本债权法基本理论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从传统的潘德克吞模式下的债权.债务构成走向契约构成,其结果,造成了新理论在履行请求权的定位、债务不履行的归责事由、损害数额的确定基准、解除的要件、风险负担制度的价值以及情事变更制度的理解等债权法重大问题上都与传统理论立场根本对立。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旧理论对契约中他律要素的不同定位:传统理论将他律要素定位于契约内容之外,主张契约是基于当事人自由意思的合意;而新理论则将他律要素也纳入到契约内容中来,认为契约是制度之下的自由意思的合意。  相似文献   

19.
人才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及人才现状,探讨中小企业用人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根据建立中小企业人才支撑的要求,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积极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