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意识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文章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鼓励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等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具有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既有与一般思维类似的程序,也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特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赓 《职业》2006,(Z1)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实施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明确创新的含义。很多人认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的伟大创造,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富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因此,推进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保障。本 文就创新教育的意义、实施办法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一点见解。 一、创新教育及其意义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造就新型人才。 1998年 11月 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发表讲话时指出:“要迎接科…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新人格。尤其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训练创造技能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知道.高中学生还未进入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法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创造个性,则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幻想、敏感性等。  相似文献   

10.
李健 《职业》2011,(18):104-10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郝小英  刘忠伟 《职业》2020,(13):83-84
在新经济常态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积极满足社会发展所需,提高国家的创新力。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然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在后天开发与培养的,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教材,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鉴于此,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杨 《职业时空》2014,(9):108-109
药学领域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引导和鼓励五年制高职药学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是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五年制高职医药院校对药学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积极探索问题.因此,技工学校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欧阳莉 《职业》2007,(18):41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变、求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文中结合数学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1、指导观察2、引导想象3、鼓励求异4、诱发灵感。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其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8.
陶建刚 《职业时空》2008,4(3):118-119
创新教育观,就是要实现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和经验传授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其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人才,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已有的一切,而是创造出新的一切。要集中时间,精力去从事那些创造性的活动:讨论,研究和实验等。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眼界更宽阔,思想更活跃.能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研究和把握所从事的各项活动。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任务,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教育工作害通过教学改革去实现。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既要教授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用联系的眼光审视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应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创新教育已刻不容缓!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要注重情境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要鼓励尝试,变式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总结评价。让学生体验创新乐趣。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充满创造活力、充满想像,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