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幸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基本假设的确立。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不同的是,幸福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不是对主流经济学基本假设的继承而是全面的反思。这种反思甚或反叛直接表现为对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偏好与效用、完美的自由市场、市场均衡与效率最大化等基本假设的不认同甚或彻底否定。与此同时,幸福经济学基于自私与无私相统一的完整人性论探讨人的明示偏好和主观幸福感、非理性和有限理性、理想的最大化与实践的满意化、不完美信息和不完美市场等经济学基本问题,试图构建新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2.
布坎南以经济人范式为理论起点,在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中,用个人主义方法论深入分析西方社会的各种经济与政治事实,在经济与政治双向互动的重构中,把原来孤立的、没有在一个更大框架内探讨的经济与政治的共同问题联系起来,使二者走向融合、统一;并论证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出政治决策过程及结果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制度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奠定了宪法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4.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完全是服从形式化演绎方法的需要构建起来的,它构成了经济学演绎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得到了演绎方法论的辩护;演绎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机械本体论,只有持有机械本体论观念,演绎方法论的主张才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所以“理性人”假设得以成立的最深层的根源是机械本体论.多数关于“理性人”假设的批判是无效的,因为他们仍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机械本体论框架内争论问题;只有基于本体论的批判才是有效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实质是世界观与世界观的比较与竞争.演化经济学主张通过用演化本体论取代机械本体论来重建经济学,它对本体论的强调对我们思考经济学的核心假设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启智 《创新》2014,(4):5-7,13
虽然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树立了其理论自信,但是对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变迁却一直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文章认为,马克思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理论不宜担当此任务,但其生产关系依赖理论,由于研究的是人们的交往与合作关系及其秩序问题而与现代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相契合。因此,以生产关系依赖理论为范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可为中国制度变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6.
储丽琴 《学术交流》2006,1(1):68-71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它抽象掉了人的其他属性,只研究人的“经济人”属性。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演变。随着“经济人”假设的变迁,其条件和边界不断地被修正、补充和重新界定,已由“传统经济人”演变成“新经济人”。在其变迁过程中,“经济人”始终是适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从某一层面、抽象地分析一定经济现实背景下人的本性及其活动,是时空相对的。正是“经济人”假设的这种时空相对性,才消除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经济学研究带来的困惑,推动着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祖华 《学术交流》2006,4(9):70-73
演化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定义部分地承袭了凡勃伦—门格尔、加尔布雷斯传统。在制度演化分析的本体论基础上,演化经济学把达尔文主义作为其类比和隐喻的基础,正是达尔文主义把时间的不可逆、群体思考和不确定性等引入到现代科学,才丰富了演化的统一范式。在制度演化的分析范式上,以“新奇”为核心,包含满意假说、群体思考和历史重要三要素在内,开创了动态演化的全新研究范式。演化经济学对制度演化的分析是在由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机制组成的框架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王紫零 《社科纵横》2013,(12):58-61
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问题仍处于假设状态,它提出的许多新的假设性的理论学说,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形成了强烈冲击,但是这些理论学说又缺少强有力的理论依托与可行的研究方法来支撑。因此,必要的假设性研究是会对环境法学理论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经济学,从方法论和理论基础等诸方面有异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然而,两种理论之间仍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应该在坚持生产力的根本决定性基础上把握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尚属不同的哲学体系,把握二者的差异及精髓,是经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制度人"假设与制度功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人"假设不仅在方法论上是可行的,也是人内生的对制度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性应该是"经济人人性"、"道德人人性"和"制度人人性"有机结合的"完整人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制度人"建设尤为重要,应以人性体系为基础构建能使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最大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 ,不同学术流派的形成往往是或主要是由于经济分析角度或方法的不同。经济学的裂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道德规范 ,不道德的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几乎不存在。经济学发展的美好前景主要并不在于经济学家个人的天赋 ,而完全取决于经济学同其他学科良好的分工与协作 ,合理地利用数学工具以及克服追赶潮流、追求时尚等传统弊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相关性与和谐一致性:一方面,生产力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会对生产力产生巨大促进作用.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必须将物的原则与人的原则有机统一起来,并使二者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理论热点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学理论研究对于哲学发展的意义。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学术研究的基本观点 ,无论是等同论、并列论、兼容论 ,都无法深刻阐释人学研究对于哲学的理论意义 ,同样也不能完全揭示哲学所蕴涵的人学底蕴。为此 ,笔者从哲学致思理路转换的角度切入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之路 ,从中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理路  相似文献   

14.
环京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京区域是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 ,但其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环京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本文从全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角度回顾并分析环京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 ;总结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国外区域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 ,探讨未来环京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与对策。作者认为 ,环京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复杂、重要的课题 ,必须从中央、地方与企业三个方面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的文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华 《唐都学刊》2003,19(3):90-92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能动性要素,其传导机制主要通过三条渠道来完成:一是提升人们内在的"成就需求";二是减少外在的交易成本;三是选择和构建有效的发展模式。要确立有效率的非正式约束,使之与正式约束相符"适中",实现文化环境的优化,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文喜 《学术交流》2007,44(1):5-11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建构中,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尤其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革命是两个重要的研究向度。这两个研究向度的紧密相联,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是经济学层面的历史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而经济学层面的历史理论研究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应用。马克思以阶级斗争革命观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枢纽,其旨趣是批判和根除资本主义制度。但马克思主义由于逻辑的要求而随同自己的对手资产阶级进入经济领域,这决不是在它所批评的意识形态的意义上依旧是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虽然资本主义时代所创造的生产机制合乎理性主义的规律性,但马克思对于生产的批判性和历史性理解,摧毁了抽象的生产存在,凸现无产阶级革命对于改变生产力的作用和意义。从否定后现代理论意义上说,马克思看重经济却不会因为生产机制的优势而接受理性主义和机械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之前的历史观,或者是遵循历史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理解历史,把历史被他们归之于历史之外或历史之上的某种东西,或者用理性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将历史的规律视为理性的必然性规律,主张一种抽象的历史理性理论,从总体上说,都无法对历史做出正确的诠释。马克思在历史观上变革表现在把历史纳入到对人的整体性基点上来理解,揭示人与历史的生成性关系,并由此展开了对历史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进而实现了在历史领域中的历史观念上的总体性变革。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重大偏误,导致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立后果愈演愈烈。本轮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人”假定为逻辑起点,以发达国家的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实质是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对利润的持续性、体制化的疯狂劫掠,巧立名目地将人类共同资源与财富转化为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私人口袋的同时,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割裂、人与人的纷争和人相对于自身的异化等诸多脱序状况丢给了普罗大众。认清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偏误,有利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树“道德人”的规范,积极化解这三大对立,而不是被“经济全球化”等中性概念所蒙蔽,受制于资本逻辑羁绊,苟安于日益危脆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制度经济理论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1)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在各种制度中,产权制度的作用最重要;(3)中国的宏观制度变迁是个渐进的过程;(4)人是现实的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制度可以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动机及行为;(5)意识形态是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它可以降低正式制度的运行成本;(6)中国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下放权力;(7)稳定的环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条件。邓小平的制度经济理论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drought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few large‐scale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broader social impacts of drought. To fill this knowledge gap,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 undertook the Regional and Rural Families Survey in 2007, when a significant part of Australia was experiencing a severe drought. This paper analyses that survey to measure the extent to which drought affects a range of economic, health and social outcomes. Drought is found to have a substantial negative economic and health impact on farmers and others employed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groups that are not employed in agriculture are adversely affected, with a widespread loss of services in drought‐affected areas and some marginal labour market groups (e.g. carers) experiencing poor employment outcomes in a drought‐affected local economy. Policymakers need to take these impacts into account in designing effective responses to future drough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