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主语的三重性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汉语的主语,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赵元任(1968)说主语即话题。五十年代主、宾语问题讨论中,有施受派和词序派。施受派以语义为依据,认为施事即主语,受事为宾语,词序派以语义为依据,认为谓语动词前的NP为主语,谓语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为宾语。吕叔湘(1979)曾提出主语二重性之说,认为“主语只是动词的几个宾语之中提出来放在主题位置上的一个”。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主语这个语法位置把话题同主宾语所反映的以施受为代表的语义成分联系起来,使关于主语的研究深入了一步。李临定(1985)曾以此为题目,专文讨论了汉语主语二重性问题。的确,同形态繁丰的屈折语相比,缺乏狭义形态变化的汉语主语缺少明确的形式标志,因而汉语主语没有性、数、格之类的语法范畴,从这种意义上说,汉语主语的确没有形态语言中的主语那样的语法地位。但即便如此,汉语主语仍然是一个明确的形式类,它概括着话题及可以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的各种语义范畴。从这种意义上看,汉语主语又是有其确定的语法位置的。  相似文献   

2.
三士说与梵语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一致性。从三士说倡导者以及佛教与梵语间的关系、语言意识的作用以及梵语语法体系中的一些习惯做法等诸方面来推判,这种一致性很可能是梵语语态影响三士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汉语缺少形态,词类和句法成分也没有整齐的对应关系,所以形态标准和句法成分标准不适合汉语词类划分。"词汇/语法范畴"和"形态、意义、功能三结合"等多标准不合乎逻辑。意义标准适合各类词的典型成员,但不适合其非典型成员,无法贯彻到底。功能标准明确管用,只是无从入手,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论证。以意义为基础的功能标准,首先按意义确定某一或某些词类的典型成员,继之以功能标准确定其他成员,避免了循环论证,是汉语词类划分的可行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孙丰田 《社科纵横》2009,24(10):174-175,178
自Fillmore以来,关于“格语法(case grammar)”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从Fillmore到Lambert,还有McCoy、Stine、Binkert、Cooley,很多语言学家都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主要分析“格语法”中题元角色的不同的分类及认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法的内涵和定义,中外语言学史和语法学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看法.西方传统语法学立足于形态的语法现不适合汉语,没有普遍意义.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纯化了语法学的研究对象,但失之绝对.生成语法学和功能语法学的研究范围过大.我国语法学史上一些有影响的观点,大都不十分严密.我们赞同把语法看成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规律的观点.具体地说,语言符号只有语素和词两种,语法就是语素之间和词之间的结构规律.这一定义划清了语法和语音的界限,摆脱了两者的纠缠,使它们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虽属不同的语系,但它和汉语一样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本文用大量的例证,总结了“笑”和“哭”的种种表达方式,并配有汉语翻译,可更深刻地体味两种语言的独特之处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英语名词属格有两种形式:-'s属格和of-属格。名词属格一般是表示名词的所有关系的。译成汉语往往是“……的……”。例如:Jim'sgrandfather——Jimhasagrandfather.吉姆的祖父ComradeWang'spen——Comra...  相似文献   

8.
东汉以来,随着佛经的译入,汉语吸收了不少的梵语词。梵语词的介入,使一部分汉语原有词增添了新义,新增一义由于源于梵语而使该词“梵汉双遮”。本文要论述的“忄麽忄罗狼藉”、“狼藉”两词便是梵汉双源词  相似文献   

9.
先秦汉语存在一种特殊的方位短语:中+名词。先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押韵和类型学角度对这种语法现象给出了解释,但所作的解释都具有局限性。先秦时期方位词中没有实在的方位义,这一时期方位词的出现不是语法上的要求,这造成了方位词中不会受到语法和语义上的制约,它与名词构成方位短语时,语序也就显得十分灵活,可以出现在名词前也可以出现在名词后。方位短语中+名词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仍然存在,现代汉语也有这种语法现象的残留。  相似文献   

10.
汉语缺少狭义的形态变化,词序作为一种语法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汉语中,很多语义关系就是通过词序表现的,不同的词序往往体现着不同的语义关系,“狗咬人”“人咬狗”是最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汉语中特定的词序总是反映着特定的语义关系,反过来,特定的语义关系也总是规定着特定的词序。这种词序与语义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情形要求我们在运用汉语的时候,对词序的  相似文献   

11.
双宾语是古今汉语皆具有的语法现象。但在现代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相当数量的动词是不能带有双宾语的,因此,现代汉语的双宾语句在数量上要少些,在类型上要单纯些。而在古汉语中,几乎所有动词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带有双宾语,因此,古汉语的双宾语,在数量上较之现代汉语,要常见得多;在类型上,要复杂得多。这是古代汉语语法结构上的重要特点。对此,前辈语言学家已经给予了一定  相似文献   

12.
从马建忠开始到现在,许多语法学者在自己的论著中都谈到了单句与复句的区分问题。1957年曾出现过一个研究的高潮。然而。由于各家的标准不同,因此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这不能不给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带来困难。也有些人认为汉语不象印欧语言那样,没有单句与复句的区分问题,强调汉语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强作比附。我们认为人类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片面地强调哪个方面。单句与复句之分是各种语言的通例,汉语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也不例外。只不过是由于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民族特点,所以它们在区  相似文献   

13.
毛玲莉  王灵霞 《社科纵横》2006,21(9):171-172
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思维上的差异对英语和汉语语言的结构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外语教学的难点和翻译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也正是这些差异之处。本文在对英汉句子重心及修饰语位置的异同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英汉句子结构的异同,并对产生句子结构差异的英汉民族思维方式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英汉语言差异所产生的原因,掌握这些差异的规律,解决外语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迹理论是生成语法框架下所提出的重要理论假设,但这种理论假设正确与否,句法表征中是否真正存在没有语音形式的语迹,必须得到与语言相关的脑神经机制的实验验证。本研究在生成语法理论背景下,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汉语话题句为研究语料,考察了汉语语迹的神经机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话题句的加工过程中所诱发的持续负波、动词位置的负成分以及句末位置的P600成分,均反映了句首话题成分移位后会在原有位置留有语迹,二者之间存在句法依存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认为,语迹在汉语话题句中有其神经机制,语迹理论假设的合理性能够得到大脑神经机制上的证明。同时研究也从神经机制的角度逆向证实了汉语话题句是经由移位生成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一自从1898年马建忠发表《马氏文通》,创立了汉语语法学,在近—个世纪的发展中,汉语语法学确实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但是另一方面,汉语语法学中的—些基本问题,如词类问题、主宾语问题、单复句问题等,至今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这究竟是为什么?当然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汉语语法有着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根本特点,有着“不同于《马氏文通》以来几乎全部汉语语法学者建立起来的语法系统(这些系统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相似文献   

16.
奥罗宾多·高士(Aurobindo Ghose,1872-1950)是印度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和杰出的诗人。 在印度,奥罗宾多被人尊称为“室利·奥罗宾多”(Sri Aurobindo)。“室利”在梵语中有“崇高”、“智慧”、“吉祥”之意,通常放在神或圣者的名称之前,以表崇敬之情。“室利·奥罗宾多”,在汉语中可译为“奥罗宾多大师”。奥罗宾多由于对印度现代的特殊贡献,亦被誉为“圣哲”,他  相似文献   

17.
汉印语音对比与教学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地语属印度欧罗巴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通行于印度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生效,根据宪法规定印地语成为印度的国语,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为印度官方语言。现在,印度使用印地语的人数有三亿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汉语和英语。除印度次大陆外,在太平洋的毛里求斯、斐济各约有1/3的人讲印地语。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及苏里南等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印地语使用的文字是梵文天城体。天城体是一种拼音文字,书写时自左向右。印地语源于梵语,由普拉克利…  相似文献   

18.
郑燕萍 《学术交流》2007,(4):162-165
《型世言》中的程度副词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型世言》中的语言事实说明,不同的共时平面,程度副词的组合功能是不一样的。程度副词主要修饰谓语,做状语是它普遍的、经常的用法。还有一些可以做补语,其中共有“极、之极、甚、异常、不胜”5个程度副词。《型世言》中有少数程度副词如“极、更、越、一发、何等”有时可以异位位于整个谓语结构前,而不紧附在它所修饰的词语前。异位不只是为了使程度副词在行文中显得突出,同时也为了加强语气。《型世言》中程度副词的这种用法和近代汉语定中结构的定语和中心成分之间可以不加结构助词的语法规律是一致的。重视这些语法现象并把它们之间的不同揭示出来,对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以及整个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西方语言学史为参照,立足于汉语语法学史,认为马建忠及《马氏文通》对于汉语研究的贡献在于:确立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指导、基本方法、系统思想及独立地位,全方位地奠定了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语言各自都形成自己的体系。一般来说,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语言在具体的环境中都有明确的语义。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灵活性,难免会发生语义不清或者引起两种以上理解的语言现象,即语言的歧义现象。英语是综合———分析语,既有一定的形态变化,也有相当稳定的词序和一定量的虚词;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即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歧义现象存在的条件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