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根本途径。音乐是一种思想情感的形象表现,它作为艺术与美的结合,给人类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启开着人们智慧的心窗,作为在知识海洋中邀游的大学生需要这种精神食粮的哺育,许多著名科学家与音乐结缘。音乐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能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学习音乐有助于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要让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自身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情感,以美育作为基本属性,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团结协助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普通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音乐素质教育1、真正把音乐教育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统筹安排;2、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3、全面普及音乐基础知识,丰富音乐作品欣赏内容;4、加强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音乐可以让人身心愉悦、陶冶性情,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能够帮助大学生发展智力,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整体上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上好音乐欣赏课,举办各种音乐活动是提高当代大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音乐审美教育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进涵养进而完善人格;音乐审美的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音乐审美的整体性有利于对大学生全身心的整体开发,音乐审美的活跃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鉴赏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扩大音乐知识视野、陶冶音乐艺术情操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大学生积极学习、研究和追求音乐艺术的有效载体,也是助推大学生走进音乐艺术高雅殿堂,不断提升音鉴欣赏能力和审美修养的重要手段,其教育功能是其它音乐课程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误区和大学生审美倾向,提出了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音乐鉴赏能促进心智发展和提高审美情趣,因而其在大学生当中所起的有益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已将音乐鉴赏课列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在概述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实质内涵和阐述大学生音乐鉴赏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对策:以学生为主体,优选音乐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现状,实施分期教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文化素养的提高到自身人格的完善,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本文着重从音乐教育的角度论述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积极作用。随着信息国际化和社会多元化,流行音乐文化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使得音乐审美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音乐文化既有正面价值又有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地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音乐审美标准,提高自身音乐品味与艺术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课题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大部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音乐审美意识淡薄以及音乐审美教育缺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该转变滞后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建立以审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开设音乐审美课程或者在音乐课程中加入审美方面的内容,丰富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意识,针对每一个个体,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生科技活动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 生 科技 活 动,是高 校培 养 创新 人 才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是 对课 堂理 论教 学 的有 益 补充 。科 技与 人 文素 质 的错 综复 杂关系 是,科技 进 步与 人 文素 质进 步 必须 协调 发 展、才能 为人 类 带来 幸 福而 不是 灾难 。 人文 素 质教 育,有助 于 大学 生 文理 素质 的交融 ,有 助于 发 展大 学 生的 非智 力 素质 ,有 助 于培 养大 学生 牢 固的 社 会责 任感 。 加强 大学 生 科技 活动 中 的人 文素 质 教育 ,必 须要运 用人 文 精神 激发 大 学生 求 知动 力,要运 用人 文 精神 培养 大 学生 的科 学 道德 观,要运 用 教师 人格 的 力量 培养 大 学生 的科 学观念 ,要 加强 大学 生 科技 研 究方 法的 指 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明确目的,分层次,处理好与教学的关系和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一些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上存在的缺陷,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着手,以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体系为基点,结合多学科专业的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在高校学生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运用。运用现代企业中的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面向现实进行工作创新的一种探索。具体实施时要注意:注重质量、突出主题,重视活动设计,发展精神文化,实施“名牌战略”,营造浓郁氛围,树立大学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关系 ,即创新教育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出成果的前提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和主要形式 ,它既是创新教育的实践环节 ,检验着创新教育的成果 ,又丰富着创新教育的内涵 ,同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了高校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并从创新活动的途径、载体及依托等方面强调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教育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全面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社会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转型期,必须注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本文根据当前各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联盟的创建对联盟高校的办学产生重大影响,辅导员作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一部分,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对高校联盟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联盟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首先要研究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涵义;其次分析高校联盟对高校办学的影响;最后,在新的条件下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主要体现在模式要素构成创新和要素具体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价值观、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往往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常见策略主要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广泛开展培养文化知识的各项活动、利用现代网络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大学教师业务水平以及进行教材的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团组织如何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团组织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须先明确教育,创新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学生参与市场的重要启蒙教育,才能利用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建立有学生、指导师为主要力量的科研创新队伍;利用团组织的学术报告、课题立项、成果排行、十杰评选,尤其是“挑战杯”等活动优势、使人才脱颖而出;并利用制度、竞争、利益、服务、精神等激励优势,收创新活动利益最大化之效;同时还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解决创新活动中的基金、管理、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