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GM-熵赋权组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评价方法以建立指标体系为主,均存在着赋权难的问题。文章首先运用灰色GM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其次采用熵权赋值方法对灰色关联度计算过程进行改进并得到修正结果。研究得出了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指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体现为中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的其他省份远远高于西部地区。最后结合研究结论进行相关总结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突出“新型”和“互动”,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18个地市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各地市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相近,在“新型”要素上相差悬殊;四川各市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寻求差异化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田园城市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种工具。在对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及特征,从产业高效、城乡协调、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和城市宜居五个方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虽然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但仍需要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第二,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经济水平、地区老年抚养比和人均消费水平也会影响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分析了高质量城镇化的内涵和要义,并以熵权法为基础,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安徽作为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一个城镇化 发展严重滞后的农业大省,其工业化水平同改革开放前相 比尽管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处于较低层次,工业化任 务远未完成。因此,准确评价安徽新型工业化水平,对于推 动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新型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河南省2011年底有关数据,分别利用综合指数、加权平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序;其次,基于模糊Borda法建立组合评价模型,对18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再评价,得到了更加客观、可行的评价结果,有效弥补了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2012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我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波  相似文献   

9.
江易华 《统计与决策》2012,(11):109-111
在功能区划的背景下,厘清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对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内生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县域人口城镇化的主要自变量,为构建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理论模型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人员、城乡收入比和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是影响县域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建立循环经济指标评价模型考察2005年我国的31个省市循环经济工作成效,运用熵理论赋予循环经济指标熵权,对31个地区进行比较和排序,从而为正确引导和评估循环经济工作成效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鉴于用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发展现状存在许多不足,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城镇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此对陕西省城镇化进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帆  王振伟 《统计与决策》2016,(19):103-105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动力,是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计算2004-2013年间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全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分为4大类:城镇化水平高的武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鄂州市、随州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城镇化水平中等的十堰市、潜江市、孝感市、咸宁市、荆州市、荆门市;以及城镇化水平低的随州市、仙桃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黄冈市、天门市.  相似文献   

13.
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空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有一种基于折中比值的TOPSIS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新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集,并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出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采用三角模糊数作为评价测度,基于逼近理想解方法,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信息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进行折中融合,给出一种基于理想解方法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测算并探究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的阶段性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整体上提升速度较快,但多数省份的发展质量水平不高,智慧和创新正在成为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人文和宜居方面建设薄弱则可能会形成短板。分布动态演进方面,东部地区展现出显著的主力驱动型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均衡提升型趋势,而东北地区表现出鲜明的双峰并行型趋势。空间形态方面,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形成了俱乐部收敛的空间形态特征,其主要原因是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在短期发展过程中具有路径依赖,而本地与邻域地区间的“邻高提升,邻低抑制”效应则强化了该种空间形态。本研究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的阶段性统计监测和持续性发展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揭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两者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并指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5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本着实事求是、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6条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熊毅  粟勤 《统计与决策》2022,(23):112-116
文章以我国149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多维指标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结合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调控下地方政府债务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其促进作用表现出门限加剧效应;非省直组样本表现出门限加剧效应,而省直组样本表现出门限收敛效应;东、中、西三大地区的促进效应分别表现出门限收敛效应、门限加剧效应和门限突变效应。为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应有效防范地方债务危机,合理高效利用地方政府债务,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出台多维政策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合力支撑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可拓学的思想,并结合信息熵基本原理,构建基于最大贴近度的熵权可拓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模型;然后结合中原城市群9城市2011年底城镇化水平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城镇化综合评价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的复合方法,对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和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对未来17年的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