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直接碳排放效应和间接碳排放效应用来测算综合碳排放效应.通过行业的碳排放量和行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分析测算出直接碳排放系数,再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完全消耗系数乘以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两者相加得到综合碳排放效应,此种方法成功的回避了投入产出表编制量少及以往研究中缺少对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弊端.并且通过2004-2012年碳排放量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2005年、2007年及2012年中由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作用使得建筑业人均产业增加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综合引起碳排放量变化了21.29、25.80及25.69百分点;建筑业间接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较大;并且农林牧渔业消减了总效应的30.57%、8.19%和9.44%.  相似文献   

2.
薛艳 《统计与决策》2016,(3):141-144
文章在计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2000年-201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造半参数混合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DP、人口总量、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随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增加,刚开始碳排放量的波动不大,随后出现明显快速的增长趋势,慢慢增长的边际作用下降.煤炭消费的增加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到该值超过90%之后出现拐点.最后通过将半参数混合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在充分考虑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条件下,半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间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编制能源环境投入产出表,结合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计算了2000~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八项消费支出的间接能耗强度系数、碳排放强度系数,进一步测算了由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农村五个收入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所诱发的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由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间接能耗量及碳排放量远高于其生活直接能耗量及碳排放量;农村居民的居住、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所诱发的能耗量及碳排放量在总能耗及总碳排放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至2007年,此二项的能耗比重及碳排放比重值分别达到了63.03%及63.2%;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之一的食品,其诱发的能耗量及碳排放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能耗量及碳排放量与其收入水平表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即收入水平越高,其能耗量及碳排放量也越大;技术水平的改进有利于能耗强度系数及碳排放系数的降低,进而减少能耗量及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1982-2012年的数据对碳排放、对外贸易、金融发展、能源消耗、经济增长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ARDL边限检验法对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得出长期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非线性倒U型关系,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之间呈正相关,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贸易开放与碳排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外贸易并未引起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6.
准确合理的估算农村碳排放量,能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制定合理的碳减排量.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碳排放结构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碳源、碳汇两个角度,从农、林、牧、渔4方面的14个碳源以及5个碳汇构建了农村碳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给出了保定22个县市2005、2010年的碳排放量测算结果.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推进低碳农村建设的农村碳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消耗过快、空气污染严重.至此,旅游业的碳排放量问题已引起研究热潮,特别是关于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研究.文章以河南省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运输方式角度出发测算出了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利用kaya等式的扩展建立LMDI分解模型,研究了游客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单位GDP交通周转量、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能源结构六大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CGE模型求解算法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丽  陈迅  邵兵家 《统计研究》2009,26(8):89-94
 CGE模型求解算法是模型从一般均衡理论走向实际应用的基础,亦是经济工作者在应用CGE模型时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求解算法进行综述,包括传统的Scarf不动点算法、牛顿迭代法、Tatonnement算法、Johanson-Euler法、投影拉格朗日(projected Lagrange)算法,以及近期兴起的遗传(GA)算法和模拟退火(SSA)算法,扼要说明它们的求解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并作了详尽的比较分析与探讨,对于致力于推进CGE建模与仿真求解技术瓶颈突破的研究者们具体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证分析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CGE模型的理论基础、数据来源(社会核算矩阵),以及模型基本架构,并且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其线性规划(LCP)范式,利用优化知识证明了其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
黄勇 《统计与决策》2016,(21):142-145
文章以碳税征收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征收碳税的CGE模型,模拟分析征收碳税对各产业部门碳排放、我国出口结构、各宏观经济变量及各产业盈余的影响,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征收碳税对水电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业等影响最大,对银行金融业、法律服务业、房屋租赁业、房屋代理业等现代服务业影响其次,对其他产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CGE模型宏观闭合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斌剑  范金 《统计研究》2009,26(2):80-88
CGE模型中的宏观闭合选择本质上是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选择.本文采用Lofgren et al.(2002)的标准CGE模型进行建模,研究了中国CGE模型在不同宏观闭合下的模拟情景.论文以中国加入WTO为例,比较出与现实最接近的宏观闭合选择结果,进而检验不同宏观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研究显示:基于劳动力不完全就业的约翰森闭合的结果更符合中国的短期现实,凯恩斯经济理论更能解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现象.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工业化大省,既面临发展问题,又面临减排的压力,如何协调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探讨。文章利用2000~2010年湖北省碳排放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回归分析和碳排放强度的研究,阐述了湖北省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建立了两变量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长期平稳,即随着湖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碳排放量也将随之增加,但是湖北省的碳排放强度在全国范围内保持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碳排放收敛性:基于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分位数回归方法以及碳排放量出现收敛的相关原因。通过研究全国28个省碳排放的变异系数,对碳排放做σ收敛分析;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对各省的面板数据做绝对β收敛分析。进一步,引入控制变量,建立条件β收敛模型,进行分位数的相对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普遍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从长远看,省际间人均碳排放量的差距将会自动消除,碳排放量终将成为一个通用的标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碳排放额度、产业内部门碳排放额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对应能源消耗、产业内部门碳排放对应能源消耗构建要素间乘积以及加和LMDI指数分解模型.结果证实:我国整体产业碳排放存在下行缩减趋势,但以控制碳排放量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除了以低碳引导之外,还需注重产业结构间的关联.从加和指数分解以、乘积指数分解的碳排放增量因子影响分析结果来看,两者均证实我国产业碳排放增量有所削减,但仍受制于产业间协调而未呈现持续下行的总体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5.
定量测算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量及省区间碳排放空间转移量,是科学制定区域减排规划、合理分配碳减排责任的前提。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了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碳排放转移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总量和省区间调入及调出的碳转移量,为界定各省区在区域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责任及减排配额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也不同.文章通过区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特征,构建省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外贸依存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中影响碳减排的因素效果是有差异的.从而,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志学  孙敏 《统计与决策》2016,(10):124-127
文章收集2010年各省市的碳排放量有关数据,借鉴谭丹、黄贤金(200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计算出全国各省市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按照碳排放总量的高低将30个省市划分为高、中、低碳排放区域,并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碳排放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排名均存在明显不同.针对存在的不同,文章从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环保技术三个成因方面进行统计观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VAR模型研究了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结果发现:河南省碳排放除受到自身惯性因素的显著影响外,各出口贸易结构性因素也是影响主因,特别地,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波动对碳排放量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实现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出口贸易政策包括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强化低碳技术研究、提高环境标准、完善财税制度以及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人口结构对消费、储蓄及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机制,预测2011-2050年陕西省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动态CGE模型,通过建模分析人口老龄化对陕西省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因素在未来将严重制约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省际经济体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对于国家一级碳排放目标的分散控制和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一体化分析框架基础上,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湖北省1980—2008年的时序数据建立了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索影响系数大小和时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湖北省碳排放量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效率则具有抑制作用,人口发展、能源价格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湖北省碳排放量的变化受自身冲击影响逐渐递减,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能源效率对湖北碳排放量波动的贡献由弱增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都将成为湖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