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4-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通过分析,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了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借助RD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状况,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增长率达39.30%,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不是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善;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  相似文献   

4.
运用超效率模型计算Malmquist指数,测算出2004-2007年新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对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以分析其不断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技术效率变化率没有发挥促进作用;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距较大;农业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没有很好地结合.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农业生产率,需要充分挖掘现有技术潜力,做好现有技术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非合意产出农业碳排放纳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基于SBM-ML指数法测算2004—2020年30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时空演进态势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并存在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双重驱动的现象。(2)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三大地区划分视角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年均增长率持平,东部地区次之;从八大经济区视角来看,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年均增长率最快,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年均增长率最慢。(3)通过泰尔指数可以看出,各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组内差异,三大地区的组内差异贡献率高于八大经济区的组内差异贡献率;核密度估计曲线整体有右移倾向,说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其地区差距大致经历先缩小后增大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我国2013—2020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综合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特征,并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影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2013—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效率总体有所提升,但总体未实现有效配置;从空间分布看,不同省份的医疗卫生资源效率存在差异,相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效率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结合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是医疗设备和人才的不足制约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率提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演化上看,东中部地区较为平稳,西部地区受政策、环境等影响,变动较大。建议强化医疗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大西部地区医疗投入,优化东中部地区配置效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协作,平衡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方法研究了2000~2010年期间的我国部分油田生产效率改善指数、技术进步效率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油田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下滑带来的;政策和油价也对全要素生产率有影响。通过分析,认为提高油田生产的技术效率是油田管理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应注意提高规模效率,促进油田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国2007年具有企业集团背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股权制衡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股权集中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终所有者拥有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均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保持股权结构一定程度的制衡,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省际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省际旅行社行业2001~2010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测算、评价,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旅行社运营效率的因素予以识别,结果表明:省际旅行社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技术退步是其主要原因;国内旅游市场的成长有利于我国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人才资源则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态势,并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具有的一些典型事实及其长三角地区16个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表现出的经济发展水平效应与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Mamlquist指数测算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营商环境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引入互联网政务作为调节变量,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互抑制,并制约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分解路径;引入互联网政务与营商环境的交互项发现,互联网政务能够起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区域异质性显著,在东中部地区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起到抑制作用;法治环境建设能够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农村区域的创新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商业环境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高  范莎莎 《统计与决策》2016,(23):116-119
文章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基础,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建立了随机前沿面板模型(SFA)测算了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建立了个体时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进出口对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贸易对数值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是-0.0076,对其增长具有显著的较小的负向效应,而中国对各国的直接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对数值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004和0.0088,对其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但进口总额对数值的系数大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数值的系数;“一带一路”的实施没有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各国TFP的影响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8—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中国整体及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数据,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及收敛性进行比较分析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79—2016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从波动增长到平稳增长的转变,年均增长率为3.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且表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通过收敛性检验的数据结果发现不仅在全国整体而且在四大地区内均存在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  相似文献   

14.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将中国301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修正以往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参数释义,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检验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仅提升了所在区域和毗邻区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无助于技术进步率提升;外贸空间辐射能力有限,仅提升一阶邻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5—2012年中国21个省市再生资源产业面板数据,利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资源产业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7.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4.2%,技术进步年均增长为3.0%。再生资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上中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东部次之,西部最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地区间技术效率增长率的不同。因此,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吴信平 《统计与决策》2012,(18):126-130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巍  高嘉静 《统计与决策》2023,(15):125-130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全国视角与分区域视角全面估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处于明显非有效但易提升阶段;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均为负,银行集中度以及政府金融集权度对全国的影响和对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影响一致,且均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Fare R等提出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但是这种分解并不能从投入要素的角度来寻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或降低的根源.文章提出了一种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固定投入生产力变化与可变投入生产率变化的方法.特别地,如果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该方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资本投入生产力变化和劳动投入生产力变化,以实现各种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能够单独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于耕地生产效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空间维度对研究区域在同一目标时期内的效率进行分析。鉴此,在采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时间维度对陕西省主要区域耕地跨时期的效率变化进行分析的同时,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三方面分别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陕西省1990—2011年期间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实证分析发现:从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角度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较为显著,且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从收敛性角度看,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σ收敛,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各地区之间耕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趋于稳定在同一水平。研究结论显示: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2011年期间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省内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全要素生产率既存在σ收敛,同时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建议陕西省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以及改造陕南坡耕地等措施,以保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Malmquist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采用中国30个区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但空间格局变动中呈现出稳定特征;1997-2003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离散分布特征,2003-2012年表现出集聚分布特征;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空间结构,16年间高值集聚区域逐步向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南部和江浙一带靠拢,低值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四川以及周边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